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

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

作者:[日] 大林宣彦

出版社:海峡书局

出版年:2022年5月

ISBN:9787556709618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内容简介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 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
日本著名导演、独立电影先驱者,黑泽明的接棒人大林宣彦讲述其一生的电影哲思。
这个在荧幕上为自己人生画上句号的老一代电影人,在癌症晚期拄着拐杖上台给大家讲课,告诉大家电影行业那些过去的事,自述其毕生对电影的领悟。
“电影诞生之前,是存在着莫大的苦痛的。身为一个电影人,我今天讲授的课不是教大家如何拍出“大结局”的最后一节课,而是教大家如何将美好结局不断传递、延伸下去的第一节课……看电影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欣赏行为,而是成了一种人生体验。一次崭新的体验能够让人的世界观发生变化。”
大林宣彦(1938-2020),日本著名导演、独立电影先驱者、编剧、剪辑,曾凭借《转校生》《穿越时空的少女》《寂寞鬼》(“尾道三部曲”)扬名影坛。他既是前卫电影人,同时也是广告奇才,被评价是游离于现实与幻想的“影像魔术师”,可以称得上是站在日本影像史前端的开拓者。

作品目录

序章:电影,即是哲理
我现在还能做电影的理由
我一直都有“最后一次”的觉悟
淀川长治的教诲和临终
手冢治虫留下的哲理
为了未来,我必须活下去
第一章:包含在“那个时代”电影里的信息
看老电影的意义
《七武士》和将来应当去拍的电影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的特摄场景
小津安二郎制作“豆腐店电影”的理由
《秋刀鱼之味》和《彼岸花》里的信息
法国新浪潮和战争
第二章:“和平孤儿”心中的战争,“现在的小孩”心中的战争
战后陷入迷途的和平孤儿
“物质与金钱带来的复兴”和“清贫”
《空中之花——长冈花火物语》和人们的灵魂
不合常理的美好
战争与和平,知性与心性
通过忘却战争来拥抱战争的日本人
活在“战前”的当代年轻人
《鬼怪屋》也是战争电影
电影连接起过去和未来
第三章:永不言弃和美好结局
表达是一种反应,而不是行动
表达者不能成为“可爱的吉祥物”!
“永不言弃”
“9·11”带给美国电影的变化
新“永不言弃”
美好结局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祈祷中诞生的哲理
《正午》,还是《赤胆屠龙》?
现在拍摄《花筐》的理由
第四章:坦率地活成自己
小孩子看到的“大人的真面目”
看来日本是输了……
我没死成,真
立川谈志说:“我才不想因为癌症就死掉呢!”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和平到来的证据
后继有人是很重要的
我从来就没拍过“卖座的电影”
第五章:直到不再需要电影的时代
是成为“烟火”,还是成为“炸弹”?
现在,有“战争的苗头”
《听,海神的声音》和《缅甸的竖琴》
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不该拍什么样的电影?
类型和技术之前,首先要有哲理
“接力”传递下去的和平
终章:最后的话
“癌症”教会我的
“电影格尔尼卡”
我要活到130岁
结语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