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通史(明代卷)

中国哲学通史(明代卷)

作者:丁为祥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年:2022年6月

ISBN:9787214258618

所属分类:网络科技

书刊介绍

《中国哲学通史(明代卷)》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高峰,但在宋明之间,既存在着思想谱系的一致性,又存在着“得君行道”与“觉民行道”的不同追求。之所以会形成这一差别,主要是由宋明两代不同的政治生态造成的。宋代皇室尊士,前越汉唐,后逾明清,因而宋代士人也就形成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表现在理论上,这就成为以朱子为代表的的天理本体论体系。
本书从肩负“道统之传”的曹端出发一直到提倡“诚意慎独之学”的刘宗周,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论证了明代理学——心学与气学在总体继承朱子学基础上之两种不同走向,最后将儒家心性之学推向高峰,并由此开启了明清之际的反思与批判思潮。
丁为祥(1957——),陕西西安人,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暨中华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熊十力学术思想评传》《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哲学视野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发生与诠释——儒学形成、发展之主体向度的追寻》《儒家主体精神探索》等著作,发表论文170余篇。

作品目录



一、
哲学史与思想史
二、
体制、传统与思潮的交互作用
三、
不同思潮的互动及其相互塑造
四、
明清思潮的转向及其分期
第一章:明代的时代大势与思潮特征
第一节
明代社会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明代的思潮特征
第二章:理学的顺承与演变——理气哲学的发展(上)
第一节
曹端的理学思想
第二节
薛瑄的河东之学
第三节
吴与弼的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
第三章:理学的顺承与演变——理气哲学的发展(下)
第一节
罗钦顺的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
第二节
王廷相的元气论哲学
第三节
吴廷翰的气论思想
第四节
顾宪成朱王互救其失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
高攀龙的格物知本之学
第四章:理学的变革与革命——心性之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陈献章的“自得”与“自然”之学
第二节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
第五章:王守仁的心性之学
第六章:阳明后学与心学的发展(上)
第一节
钱德洪与浙中学派
第二节
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
第三节
邹守益与江右学派
第四节
欧阳德的体用动静之学
第七章:阳明后学与心学的发展(下)
第一节
聂豹的“归寂通感”之学
第二节
罗洪先的主静之学
第三节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之学
第四节
李材的“止修”之学
第八章:泰州学派与阳明学的变化
第一节
王艮父子与泰州学派
第二节
罗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学
第三节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学
第四节
李贽的“童心”与“异端”之学
第九章:理学的外缘影响——从传统的佛道二教到天主教的传播
第一节
明代的佛教哲学
第二节
明代的道教哲学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天主教的传播
第十章:刘宗周的诚意慎独之学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