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山河

书中自有山河

作者:谭徐锋

出版社:浙江古籍

出版年:2022年6月

ISBN:9787554020296

所属分类:保健养生

书刊介绍

《书中自有山河》内容简介

时代变革太剧烈了,其中的吉光片羽,值得悉心保存。这是一个学术出版人和近代史研究者的些许足迹。大致分为三辑,学人侧影,书评序跋,个人经验。其中涉及的对象,不少已经隐入历史,作者尝试为他们绘像,让那些嘉言懿行能够保存下来。不少书评则尝试寻觅著述的初衷,将其贡献一一表彰,让读者知道其微妙之处。所谓的经验之谈,则围绕多年读书、出版历程,有着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力求言之有物。
谭徐锋,1981年10月生于重庆垫江。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副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负责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文化史、知识分子史研究与近代文献整理。著有《察势观风——近代中国的记忆、舆论与社会》,与杨天石先生合编《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二十一世纪》《社会科学研究》《中国书法》《中国图书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书评、随笔数十篇。整理作品有《蒋百里全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黄尊三日记》《蒋廷黻文集》,正整理蒲殿俊、黄远生、任鸿隽、蒋梦麟、罗家伦、董作宾、潘伯鹰、王崇武、徐高阮等人相关文献。

作品目录

自序
学林剪影
一枚清末全家福的前尘往事——垫江任氏家族史迹发微
从浙北到川东:任氏家族的迁移轨迹
暴风雨间隙的着色记忆
苦尽甘来的照片保存记
章士钊与鲁迅的一段公案
亦儒亦侠亦风流——章士钊的社会交往
一、化不开的乡谊
二、豪杰如云的革命同志
三、江湖与庙堂之间
四、诗友饮河
五、余论
傅斯年:以五四为坐标
没有童真的孩子
在旧北大砥砺
新文化劲风拂动
激情五四:行动后的反思
傅斯年生命的最后一刻
钱穆的人生观
钱穆静坐养生
张荫麟情史
作为朗读者的林徽因
金陵大学教育的过人之处
饶宗颐:孤独的君子
熏出来的读书种子
国难声中的学术求索
汇通中外的汉学大家
归去来兮
“国学”何以可能?
一颗热烈而圣洁的心灵——敬悼刘志琴老师
从明史到社会文化史的倡导者
思想者不老
润物细无声的美丽心灵
向死而生的通人之路——怀念乡先辈刘浦江老师
想象近代中国的精神史
史无定法
学有本源
学脉有待
书海拾贝
焦灼的盛世与变革
逼近明清之际的全球史
重访中国的近代化开端
史学新潮的激荡
公共史学的典范
雍正帝的发明
现代告密制度的滥觞
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
历史研究的大局观与明快感
泅渡十九世纪的历史之海
微小关联的巨大网络
远近高低各不同
“欧洲中心主义”想说告别不容易
无法摆脱的困境
呼唤历史写作的多样性
重构民史的有益尝试
小茶馆大世界——对抗与递嬗中的成都记忆
是梁任公传,更是时代之书



从宋案看民初政治
从失败的宋案研究史说起
脱不了干系的袁世凯
洪述祖:利欲熏心的蓄意谋杀
暗杀政治的反省
另一种北洋叙事
“新政治史”的启示
泾渭未必分明?
一个历史解释系统性的追求
重回江南沦陷时
从生活史开启的旅行
正解何其难
放宽视野还须更上层楼
归根文化与传统
弱国外交官的悲喜交集
自将磨洗认前朝
有了人,历史才有了光
晚清史研究如何可能
战后东北接收:由困局到残局
所任非人
外交与内政的多重变奏
体制的殊相
示来者以轨则
五四之子傅斯年
求异的思想家
走向新学术之路
政治热情从未冷却
如何赢得青年
从浙江潮到民国风——《蒋百里全集》出版前言



捕捉史家与时代的多重记忆——《章开沅口述自传》书后
十年潜影
史家本色
多重记忆
真相何为
历久弥新
读书人的气与场
人生逆旅
金庸,曾经如此真切地启发过我的童年
兴趣不能当饭吃吗?
桂子山上好读书
消逝的匠人
消逝的农村
四十随想
什么人适合做编辑
从兴趣到志趣——青年编辑招聘之我见
一、校园招聘亟待创新
二、深度面试内容的革新
三、实习期的宽严结合
四、结语
新史学品牌的过去与未来
香山论剑
二、板凳一坐十年冷
三、与青年学人共同成长
四、由一到多
五、关于未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