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作者:张云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05-06-01

评分:5分

ISBN:7801906004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论科学发展观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何保持协调、和谐、科学的发展,是我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作者从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发展问题的重大性、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发展目的的人民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发展机制的协调性和发展条件的持续性等八个方面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并且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选择。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本书特色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作者全面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并且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选择。
本书所论科学发展观问题,对于中国目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前言

前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呢?这些就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关于本书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基本的含义和要求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本书分八章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实践价值。**章为“发展理论的科学性”,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根据、理论背景、思想基础和形成过程等问题。第二章为“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主要说明我们要走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探讨的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的依据、过程、特征和哲学意义等问题。第三章为“发展问题的重大性”,主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我国的主题,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探讨的问题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依据、要求和落实措施等问题。第四章为“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主要是探讨作为我国现代化承上启下发展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质、量等方面的规定和战略举措。第五章为“发展目的的人民性”,主要说明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目的的“以人为本”的含义和价值,阐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意义,探讨贯彻和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途径。第六章为“发展内容的全面性”,主要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规定在内的整体的社会发展过程,探讨的问题包括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支撑作用、作为系统工程的全面改革对于全面发展的支持作用。第七章为“发展机制的协调性”,主要说明搞好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探讨促进和实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原则和途径等问题。第八章为“发展条件的持续性”,主要说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探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原则和途径等。显然,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第二,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借鉴国外社会发展经验和社会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在认识“三大规律”方面形成的*新科学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因此,在本书对每一个问题的考察过程中,我们都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问题:一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经验出发,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和实践价值,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二是从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格,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科学成果。三是从考察国外社会发展经验和社会发展理论的学术成果中,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开放性、超越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总之,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特色,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第三,关于本书的主要思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需要创新。在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具体选择。因此,本书在阐述每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力求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和具体途径。我们深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就可以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一种持续强劲的社会实践动力。由于笔者的能力和时间所限,这里的探讨只是一种挂一漏万的考察,也很可能错误百出,恳切希望学界前辈、同仁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前言
**章发展理论的科学性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高度理论自觉
二现代化历史教训和发展理论经验的科学概括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
四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科学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建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
第三章发展问题的重大性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依据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环节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要求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对策选择
第四章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定位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系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举措
第五章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依据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四人才强国的战略抉择
第六章发展内容的全面性
一全面发展的客观依据
二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全面发展的科技抉择
四全面发展的制度抉择
第七章发展机制的协调性
一协调发展的客观依据
二协调发展的主要要求
三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协调发展的制度抉择
第八章发展条件的持续性
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依据
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 作者简介

张云飞,1963年8月生,内蒙古丰镇。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2002学年,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当选学者,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哲学系招聘研究教授(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理论和生态伦理学。已出版专著6部、合著1部、副主编2部、参编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主要专著有《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天人合人(儒学与生态环境)》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