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 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自中国教育社会学重建与高校扩招以来,探究大学入学公平问题的研究在不断增长。郑雅君往前迈了一步,将重点从入学转到了学生经历大学生活与“探寻出路”的过程。她从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那里汲取了有力的概念工具,深入到中国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农村贫困学生的大学经历,探究了价值话语、机会结构与个人动力如何在家庭主义传统与市场经济交织着的社会转型期塑造他们的观念和决策。这本书是对中国教育社会学的重要贡献。
—Gerard A. Postiglione(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
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切入受教育者的分类,是书作者提供给学界的一个知识亮点;无论人们是否同意它的结论,它将给教育学和社会学提供更多有用的思考。
—周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很多人把考上大学作为衡量教育公平的结果变量,雅君则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箱,指出“上大学”是一种“技艺”,经过层层选拔而胜出的相对弱势家庭孩子,可能因为文化障碍而经受更深刻的困扰。这本书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学中这些困难学生的迷茫与苦痛,更促使我们去反思大学教育,以寻求更加包容与公平的大学社区。
—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当社会舆论还在争辩不同背景的青年如何才能公平地走向社会的时候,雅君的这份教育与文化社会学专著已经深化了这场争论,不仅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匣子”,而且呈现了其中的异质性。相信这本书的文化关怀和深刻意义,不仅适合学术工作者阅读,更适合广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一起思考。
—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微信公众号“社会学理论大缸”创办人)
我在上大学之后,长久地困惑于两个问题:我与其他同学高考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不是有某种东西是高考试卷分数所反映不出来的?直到我读完本书,我才恍然大悟—“‘上大学’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传送带,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又一重隐秘的筛选过程,一种与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难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艺”。本书直接洞穿了大学生所面临的窘境。所幸的是,雅君学姐提出了应对之法,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避免走弯路的金玉良言。
—陈建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
阅读完这本书,我之所以感到慰藉并受到鼓舞,是因为我终于明白,学生生活中出现文化障碍的现象是个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事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经历过哪种文化障碍的状态,都不是孤单、羞耻的。我真诚地推荐和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这本书。
—孙露(兰州大学公共管理系硕士生)
作者郑雅君,1990年生,甘肃张掖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09-2014)、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2017),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曾两度获得中国社会学会颁发的“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4、2015),首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优秀学位论文奖”(2017),北京大学“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 “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2014),“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等荣誉,博士论文获得香港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2017-2021)。
对学生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平等,而是他们离开学校时是否能不受自己社会出身的影响,在平等的原则下去迎接同辈的竞争……换句话说,学校只有使学生的前景尽可能免受其社会出身的制约,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引自章节:导论
所有这些振奋人心的事实,似乎足以令人确信: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经济背景如何,只要靠勤奋学习考上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重点大学),他/她便可以挣脱原生家庭的限制、迈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光明未来。
——引自章节:导论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现代女权主义的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年出生于英国。玛丽出生的年代,启...
首部国内正式出版的阿甘本著作当代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对最有影响力的圣经书卷的独特解读搞清楚一个词在历史上每个时期的语义并不简单,特别是像保罗书信这类文本中的词语,...
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但人民去了哪里?——贝尔托·布莱希特★★民粹主义诊断之作:仇视精英、反对多元、垄断人民★★☆紧扣国际政治新趋势,教你看懂现代社会的民粹危机☆...
引爆台灣心靈圈荷歐波諾波諾風潮,相關書籍暢銷30萬冊,正宗《零極限》續集!揭露夏威夷心靈療法荷歐波諾波諾真正的菁華與神奇之處,《零極限》沒說完的事,本書一次告訴...
作者简介苏西·霍奇(Susie Hodge)是一位艺术史研究员,也是一位艺术家。她因能够深入浅出而又不失趣味地讲述艺术史而受到大众
精彩摘录Thismeansthathumanshavespentmorethan99%oftheirevolutionaryhistoryinthehunter...
佟婕,女,雁北堂签约作家。音乐艺术专业出身,擅长写作民俗传奇并带悬疑元素的小说。2008年在天涯莲蓬鬼话连载第一部长篇代表作《饕餮娘子》,对传统饮食民俗有很深积...
邢锡波医案集 本书特色 《邢锡波医案集》是邢锡波先生临床经验的总结,共载有实际临床案例500余则,每则案例后均附有详细的医案解读,或指导用药,或提供辨证...
《电商产品经理兵法》内容简介:《电商产品经理兵法:基于SaaS的电商系统设计与实践》全面解构了电商的业务和产品,讲述了业务原理
刮刮油,画风最清奇的育儿博主,育有一儿一女。在豆瓣、微信公号、微博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他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总是能发现孩子最独特的一面,也能用诙谐幽默的写法把孩子...
彼得• 杜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日本历史终身教授,胡佛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研究方向有现代日本政治、经济等。著有《现代日本》《日本的封建主义》等6本...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Christie1890.09.15─1976.01.12“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尽管已去世三十余年,却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
这部诗论汇集了希尼任职牛津诗歌教授期间(1989-1994)的讲座,他这样描述该书题目:“校正诗歌意味着知晓并赞颂诗歌自身的力量……不仅把诗歌当作提供论点、启迪...
吉林民居 内容简介 《吉林民居》着重研究吉林地区各族人民传统居住房屋的建设经验,从房屋的演变、平面布置、艺术处理、各部分的构造及地方材料的运用等,对每个民族居住...
传奇中医绝学专号-中医人沙龙-第六辑 本书特色 尊重:身体的本能田原、中里巴人对话抗癌老人(二)用物理学思考中医民间中医治癌现场(二)防癌长寿歌诀传奇中医绝学专...
Robert G. Gallager博士信息理论界世界级权威,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荣获1990年IEEE荣誉奖章、2003年马可尼奖、2004年...
这本书里的故事,百年后的今天仍在重演。鲁迅经典小说集《狂人日记》,从《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鲁迅自编小说集中收录经典名篇小说共十三篇,包括《狂人日记》《...
邝士元,历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科教授,博采群书,对我国数千年来发生的重要史实皆有深入研究,其作品对于史实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以及治道得...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
乡村法案:1940年代太行地区政府断案63例 本书特色 白潮编著的《乡村法案--1940年代太行地区政府断案63例》是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特有的司法记录。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