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塔

维塔

作者:(巴西) 若昂·比尔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1

评分:9.3

ISBN:978730525256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在维塔,那些患病者、无家可归的人都被留在这里等死。卡塔里娜也是如此。

穿过濒临消声的语词和被宣判失效的回忆,环绕卡塔里娜的一切成为一种见证;

当家庭、机构、化学物质和经济体系成为共谋,一个人如何能逃离社会性死亡的黑洞?

···

★震颤心灵的医学人类学经典

获玛格丽特· 米德奖、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斯特林奖最佳心理人类学著作等七奖项

全球卫生及医学人文领域知名学者凯博文特别赞誉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导读推荐

···

在巴西,像维塔这样的社会遗弃空间到处浮现。

这个令人难以忘却又不安的故事集中书写了一个名叫卡塔里娜的女人的经历,她的身体逐渐瘫痪,被人当作疯子,在维塔消磨剩下的人生。人类学学者若昂· 比尔开启了一段侦探小说般的探索卡塔里娜人生的旅程:通过与卡塔里娜对话、寻访其亲属、追踪她的医疗档案,解开卡塔里娜编写的“词典”中神秘的、诗歌一般的词句,追溯她的见弃命运和病理状况背后的家庭、医疗、国家和经济的复杂网络。

维塔里的人,仍回忆着当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叔叔、阿姨、祖父、祖母的经历,却被排除在现实世界之外,成为无人认领的生命。在这个由官僚机构和亲属关系共同认可的社会性死亡的语域,药物成为家庭治理的工具,诊断斩断了道德义务,收容成为剥夺人之权利的终极名义。《维塔》不仅仅是又一个关于遗弃的故事⸺环绕卡塔里娜的一切成为一种见证,它向任人死亡的社会逻辑发出质询,也试图夺回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尊严。

···

“我多么希望卡塔里娜能够读一读我们共同工作的成果,看到她自己在书页中浮现出来,寻到另一种结局。”

【媒体及名人推荐】

若昂·比尔的《维塔》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作品,卡塔里娜的故事将在读者心中萦绕不去。这本书的中心任务必定会成为一个人类学经典。——凯博文

这是尤为优秀的民族志写法,读来像一本惊险的推理小说。——《皇家人类学协会期刊》

作者以六年的(与卡塔里娜的)对话,捕捉了一个牵动人心的社会遗弃的故事,也刻画了一个女人面对最骇人听闻的生存环境所做的充满创造性的坚持。——高级研究院J. I. 斯特利奖颁奖词

本书在理论讨论和周密的田野工作中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为当代巴西的社会遗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复杂而具有原创性的洞见。比尔的启发思考的研究不仅使疗养院中边缘个体的令人惊愕的经验为人所见,而且呈现了巴西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正是它们进一步加深这种贫困者的凄凉和对基本人权的长期侵犯。——《亚利桑那州西班牙文化研究期刊》

【编辑推荐】

◎《维塔》因其对社会生活和个体经验的共同关照,成为民族志写作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巴西社会转型的历程、精神疾病治疗的变迁和个体的生命史彼此交错,构成我们理解生命、思想和伦理境况的多重脉络。它因而也是医学人类学领域的一部必读之作。

◎若昂·比尔的研究拆解了虬结缠绕的现实,剥离出层层交叠的社会因素,使得家庭、社会和医疗技术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真正变得可见。围绕着维塔这座以“生命”为名的收容所,我们看到政治经济政策、由文化传统与经济利益共同牵动的亲属关系、制度化的医疗体系、道德环境,以及人性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的展开,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彼此作用,共同造就了社会遗弃的动力学。

◎编写“词典”的卡塔里娜,展现出一个人被排除于现实之外时所仍然具有的惊人能动性,成为生命面对急遽变化仍奋力找寻自身位置的鲜活渴望的见证。

◎独特的叙述脉络给作品带来了推理小说般的节奏,作者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敏锐体察更在理论创见之外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情感维度。一个“被洗去了所有特征,成了一个人造的矿石”的“早几个时代留下的人”,唤起的是我们对社会日常的感知和记忆。

◎遗弃不仅仅发生在收容所内外。《维塔》带给我们诸多切近的省思,是一部值得每个人阅读的富于现实意义的作品。

◎文中附有摄影师托本·埃斯科罗德随同拍摄的四十余幅照片。如作者所说,“倘若这些照片在你心中挥之不去,那是因为这是一种持续的现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作品目录

中译本导读:巴西版《狂人日记》
序 : “虽生犹死,外面死了,里面活着”
第一部分 维塔
一个社会遗弃区
巴西
公民权
第二部分 卡塔里娜和字母表
精神生活
身体的社会
不平等
前人类
房子和动物
“爱是被遗弃者的幻觉”
社会精神病
时间之疾
上帝、性和能动性
第三部分 医疗档案
公立精神病院
作为典型病人的生活
民主化和享有健康的权利
经济变化与精神痛苦
医疗科学
生命的终结
声音
照顾与排斥
迁移与模型政策
女人、贫困和社会性死亡
“我这样是因为生活”
症状的感觉
药物存有
第四部分 家庭
纽带
共济失调
她的房子
弟弟们
子女、公公婆婆和前夫
孩子的养父母
“想要我的身体变成药,我的身体”
日常暴力
第五部分 生物学与伦理

人权
价值体系
基因表现和社会遗弃
家系
一个遗传群体
错失的机会
第六部分 词典
“在它之下便是这,我不再试图为其命名”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结论:“通向词语的路途”
附记:“我是起源的一部分,不只是语言的起源, 而且是人的起源”
后记
回到维塔
2013 年版致谢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补充参考文献
索引
卡塔里娜的治疗记录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若昂·比尔(João Biehl),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关注议题包括医疗人类学、民族志理论、全球卫生、药疗化、社会与环境正义、拉丁美洲社会等。比尔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健康计划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并自2018年以来负责指导致力于跨学科前沿问 题研究的巴西实验室。

除《维塔》外,著有《活下去的意愿:艾滋病疗法与生存政治》,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韦尔科姆奖章和美国人类学协会颁发的黛安娜·福赛思奖。另有合编作品:《当我们首先考虑人:全球健康的批判研究》(与阿德里安娜·佩特里纳),《主体性:民族志调查》(与拜伦·古德、凯博文),《未完成:“生成”的人类学》(与彼得·洛克)。

书中照片拍摄者托本·埃斯科罗(Torben Eskerod)是来自丹麦的艺术家、自由摄影师。

【译者简介】

杨晓琼,自由译者,另译有《想象共和国》《扳...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卡塔里娜回顾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是熟悉的。我在新汉堡长大。我的家人也是从乡村迁至那个城市,找寻更好的新生活。我在里康·多斯·伊列乌斯(RincãodosIlhéus)公立学校念的小学,一年级的班上有50个同学,多数在五年级的时候辍学去当地鞋厂打工了。我惧怕这样的命运,成了少数几个继续上了六年级的学生之一。我的父母坚持让孩子学习,而我在书本中找到了一条出路。卡塔里娜让我回到了开始的那个世界,我因而困惑,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她的命运与我如此不同。这本书检视了卡塔里娜命运的构成,她的日渐死亡,以及存于维塔的想法和希望。卡塔里娜竭力想讲清楚自己的渴望、痛苦与所知,而这本书就是建基于卡塔里娜之努力和我对维塔生活的纵向研究。“虽生犹死,外面死了,里面活着。”她写道。那些隐秘的、诗一般的词句是她在编的词典的一部分,在了解卡塔里娜和解析那些词句的过程中,我也追溯到了她被遗弃的命运和她的病状所根植的由家庭、医疗、国家和经济等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纵观全局,卡塔里娜的人生讲述了一个更宏大的故事:类似维塔这样的地方如何在贫困家庭和城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及社会过程如何影响了生物学与死亡的进程。

——引自章节:序:“虽生犹死,外面死了,里面活着”


新汉堡以巴西“鞋都”为世人所知。教材和游客手册将它描绘成一座勤奋刻苦的城市,与德国一脉相承;这仿照的是莱奥波尔多·彼得里(LeopoldoPetry)在1944年的一份记叙。彼得里突出了这座城市过去的三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即1824—1876年,德国殖民者设立了新汉堡殖民地,它是圣莱奥波尔多总殖民地(SãoLeopoldoGeneralColony;这里于是被当作巴西在经济与社会现代化上的后殖民努力的“实验室”;见Biehl1999a)的一部分。[51]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新汉堡逐渐演变为一个交易基地,铁路的建设促成了农产品和商品在阿雷格里港和殖民地间流通。在第二个时期,从1876—1900年,殖民地开始发展皮革和鞋履产业,增强与德国的商业和文化联系。因为经济的增长,新汉堡殖民地终于在第三时期,即1900—1927年,从圣莱奥波尔多分离出来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新汉堡这个独立出来的城镇巩固了经济增长,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关于本地人口(他们或被杀死或逃出了这个地区)、奴隶(他们仍在非法的状态下在几个富庶的殖民地劳动),以及1874年发生在该地区的德国殖民者之间自相残杀的政治(Biehl1999a),彼得里的叙述都只包含了零散且并不详尽的内容。可以说,这座城市总是以一种统一的、非历史模式呈现自身,而其人类学则是德国专家的想象(Biehl2002b)。关于彼得里想象的那段过去之后的历史,并没有官方叙述。[52]20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仍说着德语的农民,从附近的殖民地迁移过来,发展城市外围,在鞋厂做工。70年代,制鞋公司借着联邦政府的补贴金进一步扩大生产以供出口。那些年见证了巴西的经济奇迹。新汉堡成了一个有如黄金之城的地方,吸引着许多寻找工作、寻求社会流动的人。城市政府部门从这个州的西部,也就是卡塔里娜和尼尔松出生的地方,招募了一些不识字的、廉价的...

——引自章节:迁移与模型政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