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人们对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痛苦恐惧症导致一种长效麻醉。人们对所有痛苦状况避之不及,甚至连爱情的痛苦也渐渐变得可疑起来。这种痛苦恐惧症也蔓延至社会性事物。冲突和分歧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很可能导致令人痛苦的争论。痛苦恐惧症也席卷政治领域。一致之强制和共识之压力与日俱增。政治安守在一个妥协区域,失去一切生机与活力。
妥协社会与功绩社会相伴而生。痛苦被看作虚弱的象征,它是要被掩盖或优化的东西,无法与功绩和谐共存。苦难的被动性在“能”所支配的主动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如今,痛苦被剥夺了所有表达的机会,它被判缄默。
新自由主义的幸福预期物化了幸福。幸福绝不仅仅是众多能带来更高绩效的积极情感之总和,它对优化逻辑避之不及,不可用性是其特征。幸福中蕴含着否定性,真正的幸福绝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使幸福免于被物化的恰恰是痛苦。痛苦承载着幸福,使幸福长久。“痛并快乐着”并非矛盾的修辞。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3月即将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将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5月即将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大地颂歌:园艺之旅》(2023年5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将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时间的香气:逗留的艺术》(2023年5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现象。韩炳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包括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称赞,巴迪欧亲自为其代表作《爱欲之死》作序。
(5)在国内学界和读者群体迅速觅得知音。韩炳哲作品第1辑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后,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政治学界、传播学界、文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其中《爱欲之死》《倦怠社会》《他者的消失》《在群中》等书备受欢迎。
(6)中文世界较系统和完整的韩炳哲作品集。韩炳哲作品第2辑共11种,预计2023年5月出齐,与第1辑图书共同囊括了作者主要的和代表性的作品(计20种)。
(7)《妥协社会:今日之痛》:在大流行时代直面痛苦、思考生命,重建意义世界和价值体系的勇气之作!
面对全球大流行,妥协社会变成苟活社会。病毒进入健康的缓冲区,将它变成勉强维持生存的隔离区。越来越多的人幸存下来,越来越多对死亡的恐惧积累起来,那原先被我们小心翼翼地压制、置之不理的死亡,重新变得可见。无论在什么地方,生命的延长都以卓越价值的丧失为代价,人们甚至准备牺牲所有一切,只为能够生存下去。
这是韩炳哲在大流行时代对全球政治生态和社会问题的最新思考。诉诸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以及卡夫卡、汉德克等文学名家,作者揭示出痛苦之于人的存在论意义和伦理学、美学意义,引导读者在过度注重自我、过度追求幸福,而现实又远远不能满足、甚至称得上是残酷的当今时代,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避免被抽空意义的为生存而生存。
【精彩书评】
韩炳哲摆脱了繁琐的哲学论证,他将哲学洞见直截了当地切入当下。这种植根于法德传统的批判视角,剥开了现实的面纱而暴露出它残酷的真相。这不是快乐的知识,而是发人深省的知识。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不风,中山大学哲学系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敏锐、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韩炳哲这套语言文字炼金术,对概念的追根溯源,无论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哲学爱好者来说,都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安尼,首都师范大学德语系
就算不懂得海德格尔独创的那些术语体系,仍然不会影响对韩炳哲本人想要讨论的话题的把握,这也正是韩炳哲的批判哲学小册子之所以厉害的地方。
——毛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媒体评论】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那时人们还认同阿多诺的名言:艺术是“对世界的陌生化”。按照这种逻辑,舒适艺术(Wohlfuhlkunst)就是矛盾的。艺术须得使人诧异、扰人不安、惹人心乱,它要能令人感到痛苦才行。艺术在他处逗留,于陌生之中“在家”(zuHause)。恰恰是这种陌生性,使艺术品身披光晕(Aura)。
——引自章节:痛苦恐惧症1
痛苦有清洁之能、净化之功。讨喜文化则缺少净化的可能。在讨喜文化的表面下积聚着肯定性之渣滓,人们在这些渣滓中窒息而死。
——引自章节:痛苦恐惧症1
◆本书适合希望在企业内实施漏洞管理解决方案以切实保护企业资产的IT运营、安全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以及审计人员阅读!◎编辑推荐制定全面的评估和风险识别策略与规...
国王的诉讼 内容简介 马修黑尔爵士生于1609年11月1日,死于1676年12月25日。他的曾祖父是一名富有的呢绒商,他母亲出生于贵族家庭。不过,5岁时,他成了...
初中3年,樱木花道连续遭到了女生的拒绝。当女孩告诉樱木“我喜欢篮球部的小田”时,令他备受打击。升入高中之后,樱木依然无法重新振作,就在此时,一个名叫赤木晴子的女...
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医治疗学概要 内容简介 本书以提高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主旨,选择了临床较常见的39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系统介绍病毒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理论的...
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读书,两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61年本科毕业后保送教育系第一届中国教育史研究...
黄一峰,擅长以摄影、插画、视觉设计等专长记录自然生态的艺术工作者。喜爱用自然素材来当成创作元素,以美学观点将枯燥的科学记录方法转化成活泼的自然创作。创作过程中见...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育儿口语”指南。面对孩子,很多父母总是“爱在心中口难开”,无论批评、指正,还是鼓励、夸奖,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时甚至词不达意...
小室淑惠日本著名“工作与生活平衡”专业顾问。2004年获颁《日经WOMAN》“年度女性”职涯创造部门奖项。2006年成立“工作与生活平衡”公司,提供超过八百家企...
作品目录编辑组织序文作品一 报纸广告1 公益及企业形象2 交通工具3 电器用品……二 杂志广告1 公益及企业形象2 交通工具3 电器用
Astoryofthewesterncrisis,thesixthinAltshelersCivilWarseries
阜外心电图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多数章节都包括三部分,**节是心电图概论,第二节是范例图谱,第三节是病例思考。**节概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心电图基本理论知识,第二节...
邹凡凡,旅法作家,巴黎索邦大学博士,欧美文化研究达人。著有少年冒险小说“奇域笔记”系列、“秘密三部曲”,被哈佛、剑桥、清华、麻省理工、巴黎综合理工等高校学子诚挚...
落落,198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编辑,出版长篇《年华是无效信》《尘埃星球》,散文集《不朽》,图文随笔集《须臾》等
有生之年我们会不会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战?通过探讨战争本质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对未来的战争有更理性的思考。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想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首先要知...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睽違八年重磅新作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
Squid is the most popular Web caching software in use today, and it works on a v...
【编辑推荐】中世纪意指古希腊罗马文明与文艺复兴两座文化高峰之间的一千年。诗人彼特拉克☆早使用“中世纪”这一术语,随后的一个世纪,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也开始采用这个说...
精彩摘录现实中进行议论和交涉之所以不会像戏曲那样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人不会听对方说的话”——不承认论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 本书特色 精心整理历代方剂文献,梳理方剂学术发展脉络,挖掘前人宝贵理论经验,促进基于继承源头创新。中医方剂学发展史 内容简介 方剂是中医治疗的...
国际司法裁判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论述国际法院的裁判制度。从国际社会整体的秩序形成角度来看,国际法院的作用很有限,加之其制度上的制约,这一作用就受到更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