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之死

艺术家之死

作者:[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3-3-1

评分:7.3

ISBN:9787521749670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艺术家如何在数字时代谋生?你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来自硅谷:当下是做艺术家最好的时代,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你就有了一间录音室。有一部iPhone,你就有了一台摄影机。创作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互联网发行作品也是免费的。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只要发挥创意、发布作品,你就有可能成功。

一种来自艺术家自己:的确,你可以发布你的作品,但谁会为它买单呢?音乐、写作、视频、图片都是免费的。数字内容早已被变成免费的晚餐。

如果艺术家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匠人,在19世纪还在流浪,在20世纪趋于职业化,那么在21世纪,艺术家则受到了经济环境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先有了快餐,然后有了快时尚,现在又有了快艺术:快音乐、快写作、快视频、摄影、设计、插画等廉价创作。这些被快速消费的艺术品,让我们随心所欲,狼吞虎咽……

然而,在这个被数字、资本统治的时代,又仅仅是艺术家才如此吗?我们每个人恐怕也将或正在面对这样的现实。

作品目录

1.绪言
2.艺术与金钱
3.最好的时代(科技乌托邦的故事)
第二部分 大局
4.新环境
5.自己动手
6.空间与时间
7.生涯周期
第三部分 艺术与艺术家
8.音乐
六位音乐人
9.写作
六位作家
10.视觉艺术
六位视觉艺术家
11.电影与电视
七位电影及电视创作人
第四部分 艺术将成为什么?
12.艺术的历史
13.第四范式
第五部分 该怎么做?
14.艺术院校
15.盗版、版权与科技的祸患
16.别悼念了, 团结起来
注释
书目
致谢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威廉•德雷谢维奇,美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最佳评论奖”得主,曾任耶鲁大学英语系教授。他的作品常年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国家》《新共和》等媒体。著作《优秀的绵羊》和《简•奥斯汀的一堂课》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精彩摘录

讽刺的是,是艺术家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流离失所。这叫作士绅化循环(gentrificationcycle),每个人都知道它的运作模式。艺术家占据一个便宜地区,那里有一些空的工业厂房,这些厂房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公寓和工作室。艺术家在厂房里开辟艺术空间,进行实验性表演,也开派对,还在这些楼旁边搞街头艺术创作。这一地区变得有意思起来,时尚人士趋之若鹜,这些人在别人眼里的放荡不羁是假,而眼里闪烁着的创业者的目光是真。这些时尚人士在这里开起咖啡馆、农场直供的餐厅和艺术创作空间。随着这里变得时髦起来,雅皮士(yuppies)(这个过时的词应该得到复兴)被吸引而来,这些人现在大多在科技行业工作。开发商把这些老厂房都拆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公寓。艺术家作为这一切最隐性的起因,这时早已离开去开发下一片处女地了。尽管有时他们还是要回来为这些时尚人士工作,为雅皮士们做起了咖啡、端起了餐盘。艺术家们离开了,但是艺术却留下了。至少,是某类艺术。另类空间被那些有品位的高端画廊取代。实验性的表演场所则变成了独立书店,在这里,每两周就会举行一次读书活动,或是纪实文学写作工作坊,也会出售一些“当地艺术家”设计的明信片。每周四晚在酒馆里都会有音乐表演,每月有一次艺术行走活动,而在翻新过的小型公园,夏季的每个周末都会放映露天电影。公寓楼根据那些已经拆除的厂房重新命名,楼两边的壁画描绘着这一地区曾经的风貌。在这样一个士绅化的社区,艺术成了生活设施之一,与自行车店、农夫市场、瑜伽馆等其他设施无缝衔接。艺术成了另一种上层中产阶级的商品。的确,这算是创意商品,但是其他商品也是如此。鸡尾酒是“创意性”的,玛奇朵咖啡是“创意性”的,手表、剃须刀、电灯泡也都是“创意性”的。科技雅皮士做的工作也是“创意性”的。艺术变成了“创意”这一大类下的小分支,和“创新”“破坏”一起成为一种经济概念。

——引自章节:6.空间与时间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