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身处无接触时代,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揭示现代社会普遍孤独感的成因;
★描绘当代生活的典型场景,展现无数现代人走向孤独的旅途;
★跳出心理学的藩篱,一份社会学视角的孤独诊断书;
★从最基本的生理学角度切入,展现人与人相互接触对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
★深刻展现什么是国家也无法提供保护的真正的脆弱。
——————— ———
【内容简介】
万相·004号作品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不再用纸币交换商品,不再亲自去市场购物,不再与人近距离交谈,在隔离中逐渐适应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我们似乎可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保持一种无接触的生活。这是“社恐”的福音,还是孤独的当代症状?
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人在生理上渴望与他人接触,抚摸、拥抱、握手……但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暴力的威胁,保护人不受伤害的制度和社会共识又姗姗来迟;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压缩着个体的边界,作为资源的身体在市场上被最大化地利用,这一切都将我们推向了亲密关系的反面。当发达的社交媒体在人与人之间树起顽固的技术屏障,脆弱的现代人似乎找到了免于伤害的方式,长此以往,我们将迎来什么样的未来?是能够无所畏惧地相互关心、心甘情愿地彼此亲近,还是充满猜疑地自我封闭,保持缺乏亲密感的无接触式生活?
——————— ———
【专家、媒体推荐】
亲密的风险是伤害,安全的风险是孤独,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无解。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人类如何解决困境的知识,同时也给予我们日常生活以重大启示。
——阿乙
在后Me-too时代,我们一方面承受着孤独感对健康带来的严重伤害,另一方面因怕被侵害而不允许他人接触。接触是带菌的,无菌的孤独又是致命的。爱是自投潜布荆棘的罗网,躲在一个人的空荡角落又活得像条狗。哲学家彼得·斯劳特戴克选择早上离家时让灯亮着,好在每晚回家打开空屋的门时,会有一种有人盼着自己回来的感觉。作家伊丽莎白·塔登则对这种彼此“触不可及”的“后现代生活”,做出了包含四个向度的哲学分析。
——吴冠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冯·塔登勾勒出后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动荡不安——渴望并需要亲近,又想避免伤害。
——《情感期刊》
这本书摸到了当代社会的脉搏……如果对人类接触行为的性质感兴趣,或者想要思考孤独和亲密关系的本质,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很多思考的素材。
——《南德意志报》
本书试图综合社会学和情感研究,对场景的新闻式描述和对专家的采访来探寻“无接触社会”的真相。塔登的反思发人深省,表明了无接触式社会的利害关系,令人印象深刻。
——《法兰克福汇报》
这不是一本支持或反对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实用书,相反,它是对身体和精神、触觉和心理亲近的一种刺激。
——socialnet
一幅聪明的社会肖像画,为任何思考孤独的人提供了许多值得了解的东西。
——zeitzeichen
一本非常聪明的书,涉及当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困境——一方面我们都需要亲近、触摸、人类的温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它是有风险的,甚至是危险的。非自愿的靠近往往带来对边界的侵犯,甚至是暴力。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对身体边界的尊重是如何在现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及对非自愿触摸的取缔是如何确立的。
——德意志广播电台
在这部短小精悍、高度生动的书中,冯·塔登探讨了谁能够触摸自己的问题,身体的脆弱性如何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财富和孤独如何联系在一起。警告:当你阅读时,触觉和心理反应都会不可避免地增加!
——明镜在线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就想把这个关于皮肤接触而不是展示爱抚的巧妙分析送给大家。
——《柏林日报》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Elisabeth von Thadden)著
德国著名记者、作家,曾在巴黎和柏林修读文学研究,现任德国知名媒体《时代周报》的政治版编辑。
顾牧 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德文学交流与文学作品 译介,已出版《德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无欲的悲歌》《弗洛伊德传》等译著二十余部。
在现代爱情的大框架下,人要做的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然后跟他或者她幸福地度过一生,并且始终能够被保护和理解。但西古希让我们看到,结成伴侣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保护:“所有人都知道,不管结成什么形式的伴侣,都不能确保这就是个安全的港湾。”现在有些新型的、能够让人感到舒适的近距离身体接触:三两好友,一台笔记本,或许有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让人有些小兴奋的购物,耳机里的音乐,让人羡慕的工作,偶尔互相碰一碰,每周去按摩,慢跑的时候确定地感知自己身体的存在,拥有一只宠物。所有这些都是自愿的,都能让人感到舒适,没有任何强制。
——引自章节:第一章 指尖的触感
不远也不近,这种适中的距离就是后现代社会的人类想要的,他们既不喜欢孤单,也不希望自己受到伤害。
——引自章节:第一章 指尖的触感
西方宗教历史研究奠基之作,神话学与宗教学经典☆人的苦难来自何处?是自然降下的灾厄,必然遭遇的死亡,还是一望无尽的历史?人如何能超越苦难?回归神话时代,信仰某种宗...
黄乔生,1964年生,河南南阳人,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秘书长。长期从事鲁迅...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的作者阿尔瓦罗·穆蒂斯诗集中文版首次出版★每首诗都是一只鸟在逃离被瘟疫标记的地方。★【内容简介】哥伦比亚作家、诗人阿尔瓦罗·穆蒂斯的诗集...
【编辑推荐】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表演的实质,更是一位修行人对生命的领悟。刘若瑀将这种体会融汇于她的优人神鼓表演中,释放出不一样的能量。与其说这是三十六堂表演课,不...
儿科-临床实习医师手册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实习医生在儿科实习期间尽快地全面掌握儿科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我们按照儿科教科书中的基本要求,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疗常规的...
Createasuccessfulholistichealthpracticeorexpandtheoneyoualreadyhave.Makemoremone...
张仲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7年任导演系主任;1995年创办电视艺术系主持专业;1997年7月任上海戏...
梁兆康(Kenneth S. Leong)1954年出生于香港,目前从事美国康艾迪生公司高级财务管理工作。曾任纽约世界佛教青年会会长。为世界佛教青年会资深会员,...
王选,1987年生,甘肃天水人,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人民文学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丰子恺散文奖、敦煌文艺奖、长安散文奖、林语堂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在...
妇科采珍 本书特色本书是清冯黄阝(字晋台,1735-1807)所著《妇科采珍》一书的校注、彩色影印本。《妇科采珍》成书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该书从调经、胎...
三仁汤方证研究与临证发挥 本书特色 本书采取了多种方法对三仁汤方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总体分三个部分:一是基于三仁汤出处的理论研究,包括三仁汤的来源、组成、...
奥伯伦·泽尔-雷文哈特(OberonZell-Ravenheart)出生于1942年11月30日,自幼聪慧好学,拥有社会学、人类学、临床心理学和神学学位,集超心...
精彩摘录桥“你同她的隔离是海一样地宽广。“纵使是海一样地宽广,我也要日夜搬运着灰色的砖泥,在海上建筑起一座桥梁。“百万年
张东先生和唐子颖女士于2009年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张唐景观。经过近年来在景观规划、场地设计、艺术装置以及生态技术等方面的实践,张唐景观在全球景观设计界的影响力逐渐...
陈愉 Joy Chen美籍华人,31岁时任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35岁成为精英CEO猎头。在任职洛杉矶副市长期间,她发起创新型教育和劳动力培训等多个计划,被阿诺德...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
“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
亲密伴侣为何变身致命爱人?情感操纵缘何导致家庭凶案?爱,从来都不是暴力和操纵。亲密伴侣凶杀案在全世界导致大量女性死亡。在英国,每周有2名女性被伴侣杀害;在美国,...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程应用-第二版 本书特色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程应用(第2版)》是一本有关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程应用的专著。书中内容主要...
2005年底烽火开始在起点中文网发文,后一直以挖“坑”不填而广受读者抱怨,因此被称为“大内太监总管”。 代表作《陈二狗的妖孽人生》《极品公子》《天神下凡》等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