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社会上的右倾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些学者、文化人从极端民族主义的右翼立场出发,打着反对“自虐史观”的旗号,极力复活“皇国”史观,为侵略中国及亚洲的历史翻案,抹杀史实、美化侵略、推卸罪责、散布反华仇华言论、毒化中日关系、混淆日本国民之视听,遂使右翼思潮成为一股持续不退的逆流。
本书以十几位有代表性的、民间身份的日本当代右翼学者文化人的主要著作为研究对象,站在中国民间学者的立场上,对他们美化和否定侵华历史、推卸侵略罪责、敌视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右翼历史观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全书从深层次文化视角出发,史论结合地研究日本右翼学者、文人的种种劣行。全书以大量的**手资料触目惊心地揭示了日本右翼文人的文化侵略以及抹杀史实、美化侵略、推卸罪责、散布反华仇华言论、毒化中日关系、混淆日本国民之视听的行为。作者站在中国民间学者的立场上,对他们美化和否定侵华历史、推卸侵略罪责、敌视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右翼历史观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书摘
田中正明的这个“证据”与第九个“证据”属于同一类性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没有参加南京保卫战,当然也不可能做关于大屠杀的调查,故未提南京大屠杀。这只能表明中共的严谨态度。只有等到日本战败后才有可能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详细调查,所以,南京大屠杀到了东京审判时,真相已经得以大白于天下了。有谚语云“时间是*好的证人”。南京大屠杀在日军的严密封锁下可以掩盖一时,但终究会水落石出。换言之,水落石出需要时间。这再次表明,田中正明处心积虑预设的“前期资料”、“后期资料”说,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对法律和公正而言,材料不分前后,只分正确与否、可靠与否。
田中正明提出的“第十一个证据”是“国际联盟没有作为议题”。“第十二个证据”是“美英法都没有提出抗议”,“第十三个证据”是“美国英国的新闻媒体几乎没有触及”。
实际上这三个所谓“证据”说的都是一回事。根据已有的中13学者的大量研究和史料证实,日军大屠杀大都是有预谋、有组织的,他们将中国人成批成群驱赶到河沟、洼地、江畔,然后扫射“处理”。这样“处理”便于尸体掩埋,或容易让江水冲人大海。而暴露在南京的主要街道上的尸体则不占多数,故短期内清理完毕。另一方面,日本占领南京初期出于不言而喻的原因,对南京进行了严密的信息封锁,不许外国记者自由采访,在刺刀枪炮底下的中国人幸存者为保生存也不敢提供、无法提供事实真相。正如田中正明所说:一直到了“事件的第二年(1938年)夏天,美、英、法等国媒体提出视察南京战迹,日军对他们说OK,他们十五六个人乘专机到达南京”。(《总结》第224页),而这时距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半年;又如田中正明所说,国际联盟第十八次大会是在1937年8月13日至10月6日召开的,**百次理事会是在1938年1月26日开幕的,**百零一次理事会是在5月召开的,这些会议均在这些记者采访之后。在消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国际联盟没有将南京大屠杀作为议题,岂不是很正常的吗?
田中正明提出的“第十四个证据”是“没有颁布钳口令”。说日本教科书上写的“国民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谎言”,说当时日本军部政府都没有颁布关于“南京事件”的钳口令,而只有“流言蜚语取缔法”,也没有禁止对“南京事件”的报道。
此条“证据”更是不值一驳。众所周知,日本战时已经完全没有言论自由,新闻报道全在军国主义战时体制之下,并用一系列的法规予以强制实施。在此情况下,完全不必对“南京事件”特别发出所谓“钳口令”。因为日军在中国屠杀无辜中国人已经是家常便饭,南京大屠杀虽然数量巨大,在日本军部政府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发特别的“钳口令”,意味着实际上已经有了控制舆论和信息的全面的“钳口令”。
田中正明提出的“第十五个证据”是“没有目击者的‘大屠杀”’,说当时的日本记者没有谁看到过南京大屠杀,并援引阿罗健一在1986年的《正论》杂志上发表的旧日军及其随军记者的访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后还把自己也摆了进来,以“笔者所看到的南京”作为证据。
田中正明的“没有目击者的大屠杀”,完全是欺世之谈。“目击”到南京大屠杀、如今见诸于文字资料的,不知凡几。例如,著名的东史郎先生不是目击者吗?然而田中正明等日本右翼分子对此一律采取不承认的蛮横态度,并指这些目击者为“污蔑”,为“损害皇军名誉”。这样将目击者抹杀掉了,在田中正明眼里就“没有了目击者”。同时,田中正明又搬出了阿罗健一在80年代对原侵华日军及随军记者的采访作为依据,说他们都“没有看到屠杀”。采访那些死不反省的侵华分子,让他们来作证明,则无异于作伪证,结果当然只能是“没看到大屠杀”。问题是,田中正明早在《虚构》一书中,就表示“后期资料”不可信。这些对老兵的采访文章难道不是田中正明所说的那种“后期资料”吗?这前后的矛盾,说明了田中正明“证据”到此处,仍然无法掩盖南京大屠杀真相,只好顾头不顾尾了。*后甚至把自己也拿出来作“见证人”,实在是自欺欺人的拙劣伎俩而已。
总之,田中正明是日本右翼分子中大屠杀抹杀派的代表。他将其后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注于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辩护、对日本战犯的美化、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的抹杀。他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南京事件的总结》等书中,表现了一个抱着为侵略战争免罪、为战后被处死的松井石根等战犯复仇的强烈冲动,显示了为掩盖罪行而不择手段的那种病态的顽固与执拗。田中正明这种献身于“抹杀”事业的执著“精神”、他在实施其抹杀“作业”中所使用的手法、所寻找的“空子”、所提出的论点、所下的判断,所做的“总结”,为后来的右翼抹杀论者们——如松村俊夫、东中野修道、小林善纪等人——悉数继承,并“发扬光大”。而且从抹杀论者的手段伎俩与“水平”上看,田中正明的后继者们,似乎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田中正明。可以说,田中正明及其抹杀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的日本右翼文人南京大屠杀抹杀思潮的一个源头。P.211-214
王向远,1962年生于山东,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
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集了包括李济、凌纯声、吴文藻等一批著名学者的论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西方学术体系中经受过系统的学院化...
反思与重塑:网络时代的中国传媒品牌建设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分析了网络发展背景下中国的传媒品牌建设,书中采用逻辑与实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的传媒品牌建...
【作者简介】詹姆斯·罗姆(James Romm),原名小詹姆斯·H.奥特维(James H. Ottaway Jr.),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古典...
《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运用原型理论、文化人类学、历史还原等多种观念和方法,对中国夏商周人创世神话原初形态进行复原性重构,对其发...
《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二)》内容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部署,自2015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连年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
《薛定宇教授大讲堂(卷Ⅲ):MATLAB线性代数运算》内容简介:本书按照线性代数教材的编排方式,系统论述了基于MATLAB语言编程的方
《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内容简介:本书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
海明威新闻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海明威在《多伦多每日星报》《多伦多星报圊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海明威新闻集》中海明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战...
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专为青年记者、编辑、新闻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写的,对新闻院校的教师当然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果...
中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珍品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从理论上有助于推进我国档案文献遗产的深度研究,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珍品的挖掘和保护;从现实上还有利于佐助我国...
《世界的苦难》内容简介:本书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
20世纪艺术的语言:观念史 本书特色 20世纪的艺术包含许多含义:作品的内容、接受和分发。然而在《20世纪艺术的语言:观念史》一书中,保罗·克劳瑟将以一种基本的...
★ 工业巨头如何与纳粹融合共存?★ 高级经理为何被送上战争法庭?★ 集中营大屠杀的毒气出自谁手?★ 揭露纳粹德国化学工业背后鲜为人知的黑暗历史。阿司匹林制造商拜...
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经典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为讲谈社“现代新书”总编辑鹫尾贤也35年编辑实战经验集萃,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从书籍创意构想、与...
媒介.风险与科学 本书特色 《媒介,风险与科学》对大量重要问题进行了令人兴奋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必要的框架,用以理解媒介如何再现科学和风险的一些关键议题...
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之一的《图书馆学概论(修订2版)》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
好的婚姻,一半是爱,一半是性。本书被誉为性萧条时期亲密关系构建指南,是当代亲密关系领域洞察力先锋埃丝特•佩瑞尔的经典之作,帮你拥有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让浪漫的火...
《好风景集》内容简介:《好风景集》选收作者近年创作的四百多首诗词,分为赏山水、披襟怀、眷花木、纵年华、惜因缘、悠天下六个部
《红色中华》索引:1931年-1937年 本书特色 本书对《红色中华》报纸内容进行了分类,包含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形势、中国对外关系、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