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日记

工厂日记

作者:[法]西蒙娜·薇依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3-4-30

评分:9.2

ISBN:978720818156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法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09年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和研究。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从1940年到1943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8月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年仅34岁。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死后出版的,受到广泛好评。其主要著作有:《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被拯救的威尼斯》《在期待之中》《工厂日记》等。

作品目录

前言
一、给阿尔贝蒂娜·泰弗农女士的三封信(1934-1935年)
二、给一位学生的信(1934年)
三、给鲍里斯·苏瓦林的信(1935年)
四、致X的信件片段(1933-1934年?)
五、工厂日记(1934-1935年)
六、片段
七、致一位工程师兼工厂经理的信(布尔日,1936年1月-6月)
八、(工作中的)冶金女工的生活及罢工运动(1936年6月10日)
九、致工会会员的一封公开信(1936年6月后)
十、给奥古斯特·德留夫的信(1936—1937年)
十一、关于从北方冲突中吸取教训的建议(1936—1937年?)
十二、建立工业企业内部新制度的计划准则(1936—1937年?)
十三、合理化改革(1937年2月23日)
十四、工人的境况(1937年9月30日)
十五、工厂生活经历(马赛,1941—1942年)
十六、非奴役性工作的首要条件(马赛,1941—1942年)
· · · · · ·

作者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法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09年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和研究。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从1940年到1943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8月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年仅34岁。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死后出版的,受到广泛好评。其主要著作有:《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被拯救的威尼斯》《在期待之中》《工厂日记》等。

精彩摘录

我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说说你吧。你的信吓到我了。如果你坚持把体验所有可能的感觉作为你的主要目标一这是一种暂时的心态,在你这个年龄段很正常一,你将有远大的前程。我更喜欢你说的想要与现实生活接触。你可能认为这是一回事;事实上,恰恰相反。有些人只靠感觉、为感觉而活;安德烈·纪德就是如此。他们实际上被生活欺骗了,他们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因而总是陷入一种深深的悲哀。除了麻痹自己,悲惨地自欺欺人外,他们别无他法。因为真实的生活不是感觉,而是活动一我指的是思想和行动的活动。工人和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人,与他们相比,那些靠感觉生活的人在物质和道德上都只是寄生虫。我想补充的是,前者不追求感觉,但却比追求感觉的人得到了更生动、更深刻、更不造作和更真实的感觉。最终,在我看来,对感觉的追求成为了一种很可怕的利己主义。当然,这并不妨碍人们去爱,但它导致人们把所爱的人仅仅视作带来享乐或苦痛的缘由,而完全忘记他们本身的存在。他们生活在空想之中。他们在做梦而非生活。

——引自章节:一、给阿尔贝蒂娜·泰弗农女士的三封信(1934-1935年)


我感觉自己逃离了抽象的世界,走进真正的人类中间——不是简单的好坏,而是真正的善恶。特别是善,在工厂里,当它存在时,它就是真实的;因为从一个简单的微笑到帮忙,最小的善意行为都需要人们克服疲劳和对工资的执着,以及一切能压垮人、让人自暴自弃的东西。同样地,思考需要一种近乎超凡的努力去超越自身所在的环境。因为它不像在大学里那样,人们被付钱去思考,或至少是假装思考;在那里,人们宁愿付钱也不想思考;因此,当你(在工厂)看到智慧的闪光时,你可以确定它不是在骗人。

——引自章节:二、给一位学生的信(1934年)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