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的先驱

现代主义的先驱

作者:[美]威廉·R.埃弗德尔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5

ISBN:978730526321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现代主义先驱的群英谱,入选《纽约时报书评》年度优秀读物

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改变了人类智识世界的面貌

一部现代思想发展史,精彩标示了现代主义的开端

这是一段内容格外丰富的历史,其间充满了奇闻轶事、仿真陈述、古怪现象和真知灼见……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普朗克、罗素、惠特曼、兰波、毕加索、勋伯格……这些今天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一百多年前也曾经历一切先驱所必然承受的来自旧世界与旧思维的质疑、误解、嘲讽、冷漠甚至自我怀疑与否定。他们当中,有人在世时便已声望日隆,也有人在寂寞中离世……对任何有兴趣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富于想象力的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本书跨越了学科界限,涉及艺术、自然科学、文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以现代主义生成期各个领域代表人物的生平为脉络,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先驱的创造活动和智识突破,再现了世纪之交巴黎、维也纳、圣路易斯和彼得堡等地的创新氛围,展现了一段通俗而又生动的现代思想发展史,精彩地标示了现代主义的开端。本书曾入选《纽约时报书评》年度优秀读物。

埃弗德尔为我们描绘了一部奇妙的现代主义历史,令人陶醉。他借由轻盈明快的散文体例来编织这一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保持着相当严谨的学术水准。在埃弗德尔给我们讲述的故事中,戴德金、玻尔兹曼、维特根斯坦和无数其他人物进入了生活,为读者展示了天才的殊异面向。

埃弗德尔认为,现代主义始于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的数论而非艺术——这是一个大胆的断言,但并非毫无道理。对他来说,联结现代主义者的主题是一种不连续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在数学、物理科学、政治以及文学、音乐和美术中看到。如此,作者打破了人为强加的诸多界限,并引领我们真正地在跨学科背景下欣赏现代主义,这在一个专业化的世界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作品目录

i/ 致谢
1/ 第一章 导论:现代主义是什么以及它可能不是什么
22/ 第二章 在维也纳终结的世纪:现代主义时代的迷惘,1899
48/ 第三章 格奥尔格·康托尔、理查德·戴德金和哥特罗布·弗雷格:数是什么,1872—1883
75/ 第四章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统计气体、熵和时间的方向,1872—1877
100/ 第五章 乔治·修拉:点彩派、景泰蓝式画法和连续摄影,1885
126/ 第六章 惠特曼、兰波和朱尔·拉福格:没有韵律的诗,1886
160/ 第七章 桑地亚哥·拉蒙卡哈尔:大脑的原子,1889
184/ 第八章 瓦莱里亚诺·魏勒·尼古劳:发明集中营,1896
197/ 第九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无时不在的压抑,1899
217/ 第十章 新世纪开端时的巴黎:现代主义的发源地,1900
242/ 第十一章 雨果·德弗里斯与马克斯·普朗克:基因与量子,1900
269/ 第十二章 伯特兰·罗素和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数及逻辑的衰落,1901
294/ 第十三章 埃德温·斯坦顿·鲍特:每秒十六帧,1903
312/ 第十四章 相逢圣路易斯:现代主义来到美国中部,1904
344/ 第十五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空区间和光量子,1905
364/ 第十六章 帕布洛·毕加索:立体主义,1906—1907
379/ 第十七章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构建一个残破的梦,1907
397/ 第十八章 阿诺德·勋伯格:无调性音乐,1908
424/ 第十九章 詹姆斯·乔伊斯:碎片化小说,1909—1910
452/ 第二十章 瓦西里·康定斯基:无目的的艺术,1911—1912
478/ 第二十一章 奇迹年:维也纳、巴黎和圣彼得堡,1913
514/ 第二十二章 非连续的尾声:海森堡和玻尔,哥德尔和图灵,默斯·坎宁安和米歇尔·福柯
535/ 参考文献
574/ 索引
656/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威廉·R. 埃弗德尔 毕业于圣保罗中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者和富布赖特学者,1971年在纽约大学获得现代思想史博士学位。自1972年起一直在纽约圣安学校教授世界历史,并担任该校人文学科的教导主任。他曾任美国东中部18世纪研究学会主席和美国历史协会成员。他还是《纽约时报书评》的定期供稿人,并著有许多关于思想史的书籍和文章,如《现代主义的先驱》(The First Moderns, 1997)、《君王统治的终结》(The End of Kings, 1983, 2000)、《福音派反启蒙运动》(The Evangelical Counter-Enlightenment, 2021)等。

关于译者

张龙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编审。

杨明辉 南京大学在职博士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李宁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过去的也并没有过去,而是永远存在的。精神分析或许能治愈神经症,但神经能量并没有消失,因此记忆的痕迹始终不会彻底地抹去。压抑是一种常态,这是文明化所必需的。难怪弗洛伊德———这位生活在崇尚谦虚的时代中的征服者———在1899年强调,他那狡猾的自传式的“我”并不真正存在,如果确实存在的话,“那我必须刨除掉我自己的许多个性”。他的个性并不完美。弗洛伊德曾经明智地嘲笑和贬低自己的野心,但当精神分析在1906年至1913年间最终获得成功时,这种野心就变成了偏执、嫉妒和唯我独尊。当弗里斯在1899年9月辛勤校对“释梦之书”的结尾部分并将校样寄出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不久之后会遭到与布洛伊尔同样的命运:当弗洛伊德在1925年写作第二部自传时,他压根就没有提到弗里斯的名字。后来的阿德勒(Adler)、荣格(Jung)和兰克(Rank)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当由弗朗茨·多伊蒂克书店所出版的《梦的解析》在随后的八年多时间里只慢慢地售出六百本时,弗洛伊德已经习惯了他所喜欢的独行侠角色。此后他不再错失机会,不再向前辈学习借鉴——他甚至不承认前辈的存在——只有纯粹的原创性。他俨然成了精神病学的全面接管者,下面簇拥着一群忠实的拥护者,满足着他的荣誉之梦。他的梦想终于能够实现,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天才,他关于压抑的思想是新世纪最伟大的思想之一。然而,像哥伦布一样,弗洛伊德从来没有真正认识到新世界之新。弗洛伊德终身都是根据寻求“客观性”的19世纪科学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他所提出的心理学将意识自身区分开来,这就使得“客观性”成为一个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的愿望。

——引自章节:197/第九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无时不在的压抑,18


“一项新的科学真理获得胜利并不是因为它的反对者信服并接受,而主要是因为它的反对者最终离开人世,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这句马克斯·普朗克(MaxKaEstudwigPk)最著名的格言,不仅仅是一句俏皮话,也是他的自传。普朗克曾经循着德国科学界的等级慢慢晋升,编辑着前辈们的著作,循规蹈矩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终身保持着正直、敬重、忍耐、谦逊等品德,而这掩盖了他的天才和坚韧。不过,就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在回忆录中承认他强烈反对前辈们的教育风格,也极不赞同他们的热力学观点;他承认“整个科学生涯最惨痛的经历之一是很少——事实上可以说,没有——在证实一项新发现后在任何合适的场合获得普遍的承认”。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普朗克自己将作为保守派出现在20世纪,或者说他是被迫承认自己曾经提出20世纪物理学最重大和最富有革命性的思想之一:基本能量子理论。

——引自章节:242/第十一章雨果·德弗里斯与马克斯·普朗克:基因与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