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辉,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前沿与跨学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政治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政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哲人》杂志中文版主编。《法国哲学研究》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电影哲学和媒介理论。译作有《千高原》《普鲁斯特与符号》。专著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画与真》等。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三联中读开设哲学普及栏目,深受读者好评。
姜宇辉,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前沿与跨学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政治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政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哲人》杂志中文版主编。《法国哲学研究》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电影哲学和媒介理论。译作有《千高原》《普鲁斯特与符号》。专著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画与真》等。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三联中读开设哲学普及栏目,深受读者好评。
其次,其实说物是“偶然的”也不太恰当,因为在哲学里,“偶然/必然”还是一对始终连在一起的范畴。你说物是偶然的?那就是说它不能用现有的必然性的规律和法则来解释,但这样一来,不又把物拉进你的概念的蜘蛛网里去了吗?所以你读《存在与虚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萨特一直在那里很纠结很沮丧地说:这个词是不准确的,这个说法是不充分的,但他没有办法,因为他只能用人发明的语词去描述那些不可描述的自在存在。所以,当你张口言说物的时候,其实早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但整部《存在与虚无》正是在这一次次失败和否定的节奏间去推进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才最后说自在存在是“多余”的。“detrop”这个说法很妙,大概有一正一反的两个含义。从反面上来说,“自在的存在是非创造的,它没有存在的理由,它与别的存在没有任何关系,它永远是多余的”。看起来它跟人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无论是必然的关系,还是偶然的关系,它在那里,好像就是孤零零的“多出来”的“那个”。但从正面上说,正是这个多余的存在一次次地挑战着自满的人类意识,逼迫意识一次次地回归到自身的虚无化的本性。也许当辛波斯卡再度叩问石头的时候,她会听到哲学家石头回答她说:空幻一场的生命,反倒有最充实的意义。所以,请叩问下去,我本“无门可入”。
——引自章节:第三节 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19
就比如,即便你在全情投入地看书的时候,好像真的是“忘我”了,但如果有人问你“刚才你在干什么?”,你一定会脱口而出,“我在读书”。这就说明,即使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反思”的我,但这个“我思”是一直在那里的。正是这个反思的我监控着心灵的一举一动,由此把心灵划定为一个内在的封闭的领域,可以从外部的物质世界里面分离出来,甚至跟外部世界相对立。今天我们把这个意思叫作“笛卡尔的剧场”,就好像是在你的眼球后面还坐着一个小人,他始终在那里“反思”地监控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奥古斯丁的“内在的人”毫无疑问也有这个意思。他在第十卷里就把心灵比作一个巨大的宫殿和宝库,在那里,依靠记忆这个奇妙的力量,将“官觉对一切事物所感受而进献的无数影像”分门别类地储藏起来。奥古斯丁这里其实已经把内心比作一个剧场。比如在第八节的后面,他就明确地指出:“这一切都在我身内、在记忆的大厦中进行。那里,除了遗忘之外,天地海洋与宇宙之间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听我指挥。那里,我和我自己对晤,回忆我过去某时某地的所作所为以及当时的心情。”这段话比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里对“我思”的干巴巴的证明生动鲜活多了。在内心这个巨大的宫殿里面,如果说真的有一个气定神闲、一览无遗的“观众”,那正是我自己,在那里,我每时每刻监控着内心的所有活动。通过奥古斯丁的论述,你会发现这个监控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操作方式。首先是留存各种各样的感觉的印象,然后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更高级的认识活动,比如类比、判断、分析、综合等等,以形成连贯和系统性的知识。但记忆并非仅仅留存印象,还留存另外二种重要的内心活动,那就是体验和情感(feeling)。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顽石,不是机器,所以我们的内心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痕迹,而是接受的同时在内心激发出各种情感体验。美好的事物激发爱的情感,丑恶的对象则激发恨的体验。
——引自章节:第三节 “但我爱你,究竟爱你什么?” 53
人不同于禽兽,毋庸置疑;人是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亦毋庸置疑。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我们与另外两种黑猩猩的基因组,有98%是相同
《尼采全集·第2卷》内容简介:本卷内容为《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该书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
被誉为“灵魂的导师,心灵的道友”的慧敏,在哈佛大学求学时,疯狂怀念母语,于是开始用推特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悟,用母语与
在受动作片电影和畅销惊悚小说影响而产生的流行误解中,在社会科学家的常规解释中,暴力往往与贫困、种族或意识形态仇恨、家族疾
历史哲学在俄罗斯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实则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探索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有关争论中,已关涉到历史哲学中的诸多问题
作品目录序言导言上编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第三章 公案颂古与禅门机锋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人工智能哲学》收集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15篇代表性论文,这些论文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哲学的建立做出了开创
《浙学(第一辑)》内容简介:为挖掘浙学的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学术精品,浙江师范大学浙学研究院在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上,开展跨学
《人生困惑20讲》内容简介:● 轻松解开20个困扰我们的日常难题 如何轻松愉快地摆脱坏习惯?什么时候该去看心理医生?如何妥当地向
《非翁画语录》内容简介:《非翁画语录》以文字总结陆抑非在讲画论、画法、画理上的宝贵经验,在花鸟画上还进行了手把手、一笔一划
《罗素哲学三书》内容简介:生活中有不少问题,我们会很自然地从经验出发给出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无疑由此而来。但是,日常
《文德尔班哲学导论》内容简介:本书是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创始人文德尔班的代表作,与广为人知的《哲学史教程》相互配合,构成新
作者简介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
《逻辑学导论(第15版)》内容简介:这本《逻辑学导论》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最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
丹纳,法国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实证主义的杰出代表。他20岁时以首名成绩考入法国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曾任巴黎美术学校美术史和美...
《知觉的世界》内容简介:1948年9-11月,梅洛-庞蒂应邀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做了关于知觉主题的七次演讲,本书根据其广播稿录音整理而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作品599)》内容简介:《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作品599)》是钢琴初学者提高手指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的专业训
【内容简介】《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之路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人类之所以不懈探求这个世界的究竟,正是因为...
《深度学习全书:公式+推导+代码+TensorFlow全程案例》内容简介:本书共15章,分为5篇,第一篇说明深度学习的概念,包括数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