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世界》精选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回应时代问题的文章,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期望呈现世界的多样性和理解世界的多种方式。
全书分作“人的境况”“重建连接”“在世界中”“经历未来”四篇,连缀起25位学者的视野,他们关心思想的交锋和磨砺,更关心学术和现实的连接。
“人的境况”篇里,人类学家为我们描述和应对这个焦虑的时代提供丰富的词汇,提示解决的方案;传播学学者阐释向身体敞开能如何颠覆我们对传播的看法;技术哲学家让我们发现残障人、普通人和技术如何相互影响、彼此重塑。
“重新连接”篇里,哲学家在这个科技至上的世界里,呼吁复兴访问自然的博物之学,声音研究者提醒我们在视觉霸权的时代反思听觉文化,人类学者启发我们如何通过动物理解人类。
“在世界中”篇里,社会学家指出现代性是一种对时间的理解方式,历史学家借助田野调查的方法呈现“活着的历史”,美术史家以实验艺术的视角,表达在地的艺术实践和全球化的张力。
“经历未来”篇里,生命科学家回顾了人类对大脑探索方式的变革,哲学家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剖析游戏世代,考古学家以未来考古学的角度看我们的当下。
《信睿周报》是中信出版集团出品的一份关注思想与艺术的出版物。它以人文精神为立足点,关注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前沿议题,以学术随笔、访谈、书评、纸上展览等方式呈现全球思想界和艺术界审视、回应、参与这些议题的尝试,主张打破学科界限、尊重多元文化,尝试建构一个充满思想活力、积极关怀现实的精神世界。
按照泽克的说法,很多政府对疫情的应对在很大程度上复制了独自修行的修士的状况:社会隔离限制了社会交往,封城导致了活动空间的限制,在家工作或失去工作使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被打破,或完全改变了此前建立的生活秩序和节奏。被“悬置”的时间疫情自发生开始引入了一套新的时间叙事。这套时间叙事有其流行病学依据,但也切实地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安排。在不能出门、不能聚会、不能旅行的时间里,时间感被重构,我们也生活在一种不能确定未来日期的“悬置”之中。在人类学研究中,时间本就是一个相对之物:努尔人的时间感以牛为中心,中国的农历是一个以耕种为中心的农业时间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古人对人生历程的期待…在人类学中,时间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是针对temporality(暂时性)的研究。正如一个关于“暂时性”的民族志研究中所提到的,“无聊、等待、无事可做、线上活动以及不作为,是人类学探讨时间的重要维度。因为恰恰是在这些时刻,时间流动的规律性被打破”。……在这部作品里,不同的作者讨论了对这种“时间僵局”的体验,以及不同国家的年轻人采用了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时间僵局”。当习惯的时间安排和时间感受到限制和挑战,我们对既有生活的理解也不得不相应被打破和重建。“不确定”和“失序”古希伯来人在讲述世界的开启时提到过这样一个意象一“地是空虚混沌”(formlessandvoid),无序和混乱,因此无法有序地运转,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接下来,随着光与暗的分别、天与地的分开、海洋与陆地的分离、植物和动物各从其类等一系列进展,“空虚混沌”才转变为一个有形有状、有秩序的宇宙(ordereduniverse)。换言之,只有当不同的事物各在其位、各从其类,在其当有的位置(在位)时,这个世界才真正具有了正常工作的机制和能力,反之,离其当有的位置(出位)则会陷入“渊面黑暗”的境地,看不到...
——引自章节:与这个焦虑的时代相处:呼吁一种关系性的人类生存/张慧黄剑
一直觉得,做医生是某种‘特权’——在这个去人性化的时代里,可以做点人性的事的‘特权’;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疏离的时代里,可以重新去与人建立起关系的‘特权',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可以回归到——或者至少可以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当陌生人愿意在你面前露出自己柔软的腹部进行触诊,允许你把冰凉的听诊器放在他(她)的胸口,愿意开口向你诉说他(她)生命中最隐私、最个人的部分,你就知道这样的身份究竟是种怎样的“特权”,你也就知道在照护与关怀中,这个世界原来可以回归到那个“最是接近于无防备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得以重建,你、我、他、她都将不再,而只剩下一个词、一个概念、一个类别,那就是“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压缩照护空间的行为,任何褫夺照护精神的决定,任何贬低照护价值的意识形态,都是不道德、不正义的。可是,抗争之路呢?需要知道,我们都是系统的局部,与其谈论无处着笔的“系统革命”(假使要谈也需要另文详述了),不如在我们自己的这些局部开始关于照护与关怀的“局部革命”,那么这些新的局部的总和或许最终可以成为新的系统。照护,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关于许多非常卑微且细碎的时刻,是关于陪伴、关于帮助、关于保护、关于关爱、关于关心、关于一正如凯博文在《照护》前言中所写的——“抹去他(她)额头上的汗水,换掉弄脏的床单,抚慰他(她)那惴惴不安的心,抑或是在他(她)生命的终点亲吻脸颊”,是关于放下自恋的、有区别于他/她(们)的我(们),终究是关于理解、关于倾听、关于感受、关于共情。
——引自章节:照护危机与关怀革命:急诊室手记/姚灏
查尔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1977),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喜剧电影大师。卓别...
主编 赵清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 AGI )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 (GDC) 会员,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创始人。 2...
文字作者丹·克莱恩,拥有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学位,现作为市场分析师在伦敦工作。沙罗恩·沙蒂尔,在以色列开放大学任哲学讲师。插图作者皮埃罗,插图作家、艺术家以及美术设...
王小波(1952—1997)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
图解点穴压穴锤击疗法 本书特色 点穴、压穴、捶击疗法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对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的各种病症都有显著的疗效,对自我诊治和慢性病的康复都...
建筑之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著述精选 本书特色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1867—1959),举世公认的20世...
大受NETFLIX青睞,改編電影即將播映,萬眾囑目由最受歡迎的喜劇導演福田雄一執導卡司一時之選,但一一保密到家讀了回不去的「翻轉童話」系列人氣西洋版,席捲登台!...
古龙,本名熊耀华,原籍江西。古龙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是台湾著名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他从1960年创作《苍穹神剑》始,一生共写了近70部武侠小说,影响巨大。其...
作品目录昆德拉与我们(代序)1 《玩笑》:开不起的“玩笑”2 《好笑的爱》:“欲望”搭成的“建筑”3 《生活在别处》:一个抒情
《中国文化概况(英汉对照版)》内容简介:本书涵盖中国文化全貌。全书内容丰富全面,从严肃的的中国政治制度,到精辟的中国传统思
作者 大卫·路德维希(David Ludwig)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内分泌学家。常年致力于探讨食物—内分泌—肥...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
◎唯一的英雄是“群体”英雄,而不是——从来都不是——个人英雄、孤身英雄。★南半球最伟大的科幻冒险,科幻漫画史上的里程碑巨著漫画界最高奖项艾斯纳奖获奖作品阿根廷经...
D8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现代耳针疗法 内容简介 《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现代耳针疗法》系统介绍了微针疗法的现代理论体系--全息生物医学理论及该理论指导下的耳针疗法的临...
亚历克斯•杨(Alex Young)经验丰富的Web开发者,广受欢迎的JavaScript社区DailyJS创始人。目前任职于Apple。另著有《Node.js...
麦格拉思当代著名神学家、神学教育家、护教学家,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院长,现任英国国王大学神学、宗教与文化中心主任。
十年前 / 2009洛城首富的独生女杰西卡失踪了,她的老师鲍比成了头号嫌疑人。陪审员玛雅却认为鲍比是无辜的。在她的坚持下,陪审团成员一一被说服,他们一起做出了无...
林哲元,男,1972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现任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左翼思潮。
沈璎璎,作为一个医学女博士,却是游走于云荒世界和现代时空的侠女,虽无一柄寒光利刃快意恩仇,却得一支遒劲刀笔刻写情缘。时而凌厉,洪荒宇宙纳于胸中、藏于股掌;时而温...
程一,荔枝FM收听破270,000,000次超人气男主播,因酥破天际的性感声线外加一流“撩妹”情话,获万千声控迷妹封“耳朵情人”。《我想送你一颗黑凤梨》,“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