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的寧靜

革命前的寧靜

作者:蓋爾·貝克曼Gal Beckerman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年:2023-6

ISBN:9786267263006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封封書信和地下刊物,如何成為革命的發動機?

臉書和推特又如何限制人們的想像力?

本書帶你穿越時空,回到11個歷史現場

探索種種激進想法,透過不同媒介迸發的時刻。

改變人們思想意識的革命,究竟是轟轟烈烈的,還是緩慢孕育的?美國資深媒體編輯蓋爾.貝克曼試圖告訴你,推動革命的想法,其實更常是在安靜私密的空間中交流成形的。革命先驅們在狹小隱蔽的角落竊竊私語、構築理想,並慎重討論如何實現他們的目標。而人們為求變革所運用的媒介科技,往往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考察人們如何用各種不同的媒介交流互動、一點一滴地醞釀革命。從17世紀推動科學革命的信件往返,到1830年代的英國工人爭取投票權的請願書,再到百年後非洲的黃金海岸反抗殖民者的報紙,1990年代讓女性發出憤怒之聲的小誌,乃至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流行病學家和醫師在無能政府的陰影下,利用通訊軟體來自救。

在本書描繪的11個歷史現場中,都揭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社會運動──從去殖民化到女性主義──皆是在相對封閉的關係網中形成的,這個私密的人際空間令某一個群體能孕育出之後廣泛傳播的概念和思想。然而,本書也敲醒警鐘:當下由社群媒體主導的世界,正令這樣的空間加速消逝,也導致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和「黑人的命也是命」等運動未能發揮其潛力而功虧一簣。

本書如同一場精彩的媒介與社會運動辯證之旅,除了讓我們重新思考過往媒介所蘊含的核心價值,也為社會變革的出路指明了方向。

※本書聚焦11個歷史場景,在此先睹為快:

‧1635年,法國的天文學家佩雷斯克用成千上萬封「信件」召集分散各地的人們觀測月食,成功測量經度並重繪了世界地圖。

‧1839年,英國的憲章運動領導人歐康納募集了百萬名工人連署的「請願書」,為工人普選權的實現打下基礎。

‧1913年,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提出一份又一份充滿想像力的前衛「宣言」,激發藝術家米娜.洛伊也寫下《女性主義宣言》。

‧1935年,在非洲的英屬黃金海岸,由當地人創辦的《西非時報》和《非洲早報》,吹響了非洲民眾反抗殖民統治的號角。

‧1968年,蘇聯的異議分子娜塔莉亞.戈巴涅夫斯卡亞藉由秘密傳遞地下刊物「薩秘茲達」,記錄極權的暴行並散播人權的種子。

‧1992年,美國的年輕女孩們透過拼貼自製「小誌」,向主流社會和男性主宰的龐克音樂界發出桀驁不馴的「暴女」之聲。

‧1985年,一群舊金山的科技宅在網路上創造了史上第一個虛擬社群「WELL」,探測了線上交流的尺度和可能。

‧2011年,不滿獨裁統治者的埃及人在「臉書」上動員集結,點燃阿拉伯之春的怒火,卻在推翻政權後陷入臉書打造的困境。

‧2017年,白人至上主義者齊聚在線上平台「Discord」的封閉聊天室中,密謀一場示威遊行,夢想將極右翼思想帶入美國社會。

‧2020年,因政府無能應對新冠病毒,流行病學家和醫師利用「電子郵件」、「WhatsApp」和「推特」建立的群組,共商正確的防疫對策。

‧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者反思「社群媒體」為運動帶來的利弊,並投身於組織社區民眾、將政治訴求帶入體制內的變革中。

作品目录

推薦序 革命要回到日常對話╱管中祥
推薦序 革命在發生前,就已開始╱羅冠聰
序曲
第一章 耐心:1635年,普羅旺斯艾克斯
第二章 凝聚:1839年,曼徹斯特
第三章 想像:1913年,佛羅倫斯
第四章 辯論:1935年,阿克拉
第五章 專注:1968年,莫斯科
第六章 掌控:1992年,華盛頓州
插曲 網路空間
第七章 廣場:2011年,開羅
第八章 火炬:2017年,夏洛特維爾市
第九章 病毒:2020年,紐約市
第十章 名字:2020年,明尼阿波利斯市
尾聲 桌子
致謝
註釋
· · · · · ·

作者简介

蓋爾.貝克曼(Gal Beckerman)

《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的資深編輯,曾任《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作者與編輯,著有《當他們找上我們時,我們將離開》(When They Come for Us, We’ll Be Gone),該書榮獲國家猶太圖書獎(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及薩米.羅爾猶太文學獎(Sami Rohr Prize),並被《紐約客》和《華盛頓郵報》評為年度最佳圖書。貝克曼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了媒體研究博士學位,並為諸多媒體刊物撰稿,包括《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和《華爾街日報》。目前他與妻子及兩個女兒居於布魯克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