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

作者:[日]山田昌弘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23-6

评分:8.0

ISBN:9787572019845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年轻人的困境,不可忽视!

************************编辑推荐************************

本书关注当代日本社会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社会欣欣向荣,年轻人有经济实力,也有前途。因此,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向 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倾斜。时移世易,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已多年。当年的年轻人靠时代红利完成了财富积累,在职场享受了论资排辈升职加薪的好处,到了退休阶段又有完善的年金制度保证可以安享晚年。然而,当今的年轻人却在生存困境里挣扎,不但无法积累财富,甚至根本找不到稳定工作,无法结婚生子,对于未来更是不抱希望。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日本的社会政策却没有与时俱进,任由年轻人滑向社会底层,成为弱势群体。当今社会对年轻人实在是冷酷无情!

************************内容简介************************

不婚化、少子化、失业、啃老、穷忙……日本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与年轻人的生存困境有关。当一个社会中代表着活力与希望的年轻人普遍陷入生存的困境,原因一定不在他们身上,而是他们所生存的社会和相关的制度产生了问题,这是任何个体都无力反抗的沉重枷锁。在本书中,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当今日本社会年轻人的生存困境、背后的原因,以及衍生的各种问题,最后针对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和问题,从家庭社会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作品目录

序章 对年轻人冷酷无情的社会,对孩子关怀备至的父母:由普遍“啃老”引发的日本社会阶层分化
第一章 年轻人面临的“下流社会”有多恐怖
· 生活水平不如父母一代——“下流社会”的到来
· 求职活动以外别无选择的学生——大学“高中化”问题日益显著
· “三振出局者”的茧居生活——如何安置司法考试落榜者
· 求职、相亲与新司法考试——各种风险铸就年轻人的沉重枷锁
· 学生们如何看待求职活动——追求舒适工作环境的理由
· 阻碍结婚的因素数不胜数——结婚意愿高涨也无法阻挡不婚趋势
· 为何年轻人找不到人恋爱——有必要对男女交往不活跃现象提供协助
· 投机化的教育——学历按性价比分级
第二章 家庭结构变迁,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
· 解读家庭结构的变化——从宠物家人化到单身寄生族
· 贩卖认同的市场——情感体验产业的可能性
· 断绝亲人关系这一选择的普及——近代家庭观念的崩塌
· 家庭的个人化——放弃家庭的自由
· 家庭构成出现差距的时代——单身寄生族的末路
第三章 扭曲的年金制度扩大了老龄社会的差距
· 落后的年金制度——年金积分制的导入
· 境遇两极分化的子女扩大了其父母退休后生活的差距——高龄弱势群体该何去何从
第四章 日本经济无法逆转的停滞、衰退
· 不再踏出国门的年轻男性——草食化的年轻人能担负起日本的未来吗?
· 去了海外才发觉日本的停滞——存在感变弱成为反面教材的日本
· 不用钱的日本男性——零用钱制是导致消费停滞的一个原因吗?
· 结婚难的日本男性——从国际婚姻趋势窥见其经济地位低下
· 日本经济停滞的真正原因——女性不活跃的国家通常财政赤字更严重
· 成熟社会的最终走向——向往“虚构”而故步自封的日本
·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工作方式和家庭形态——为何穷忙族大量出现
第五章 为了日本的复兴: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提议
· 国会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申育儿补贴的必要性
· 对老年人温柔,对在职一代冷漠的日本政治——育儿一代更受冷遇,少子化陷入恶性循环
· 遏制少子化的有效对策——取消冠夫姓制度(推动夫妇别姓)
· 女性工作,经济就会好转——双职工夫妻有助于扩大内需
· 新加坡飞速发展的原因——通过与优秀的外国人竞争以增强国力
· 日本是流行文化的国度?——日本动漫、偶像的影响力
· 对始终“迎合数字”的政治有异议——牺牲年轻人再建财政有何意义?
终章 在“意外”频发的时代,国家必须做什么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山田昌弘,日本著名社会学家。现为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历任内阁府男女共同参画会议专门委员、东京都社会福祉审议会委员等公职。擅长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亲子、夫妻和恋人等社会关系。他着眼于1990年代末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将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失去希望的社会状况命名为“希望格差社会”,成为“格差社会论”的先行者;也是“婚活”(一切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这一流行语的创造者。主要著作有《少子社会》《希望格差社会》《新平等社会》《婚活时代》《家庭难民》等。

译者李燕,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日本北海学园大学访问学者。

精彩摘录

为什么呢?因为近代以来,我们的主流价值观里,父母为子女付出的爱都是无条件的,这是一个家庭的基本信念。因此,养父母虐待孩子人们还能理解,但亲生父母虐待自已的孩子,那就是一种有违人伦的做法。人们对家人关系的普遍理解,应该是彼此互相关爱、血浓于水、不计得失的一种关系。特别是父母和子女,这种有着至亲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对彼此的爱意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因此,纵观现在报道的一些虐童事件,这种困惑可见一斑。这些报道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为何没能及早发现孩子被虐待的迹象,为何被虐待的孩子没得到及时的救助等,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些技术、理论层面的问题。然而,对于亲生父母为何开始虐待自己的子女,却鲜有分析,连儿童虐待问题研究的专家也对此保持缄默。如果说虐待儿童事件极少发生,或多数施暴者是养父母的话,可能不会动摇“亲子之爱与生俱来”这样的观念。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虐待儿童事件激增,2010年全年甚至达到4万多件(注:2012年达到66807件)。其中由亲生父母施暴的事件数量同步增加。这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亲子之爱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进一步说明的话,例如刚生下孩子的母亲,如果自认无法养育这个孩子,会将孩子放进一个盒子,以匿名的方式遗弃在医院一这一行为备受苛责,正是因为它抹黑了“亲子之爱与生俱来”这一神话。此外,在老人无故失踪的问题被广泛报道的同时,媒体不去追查子女遗弃父母的原因,而一味纠缠于政府为何没能及时掌握高龄老人行踪这类纯技术层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想回避“亲子之爱与生俱来”的神话。家庭的形式和内涵从宠物家人化和虐待儿童这两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的形式和内涵开始和传统观念相背离。所谓家庭的形式,一般认为是构成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亲子、夫妻等。家庭的内涵主要是指一些反映了家庭本质的关系,例如是否互相关心,家庭是否充满爱的氛围。宠物家人化,主...

——引自章节:·解读家庭结构的变化——从宠物家人化到单身寄生族


宠物家人化为了解读社会面貌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接下来先解释几个相关的术语。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近年来有关日本家庭构成比较有特色的两个极端现象宠物家人化和虐待儿童。所谓宠物家人化,指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饲养的狗、猫等宠物看作家人;虐待儿童则指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遗弃孩子等,极端情况下甚至将亲生子女虐待致死。前者是将本来不是家人的动物视作家人,后者则是将本来是家人的孩子视作外人。这样两个极端的现象在近二十年中急速增加,可以说是当下日本家庭的特征。我意识到宠物家人化现象,源于1985年听一个家庭裁判所的调查官员说,一位老妇人来咨询有关让宠物继承自己财产的问题。这位老妇人与儿子儿媳相处不融洽,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她饲养的一只宠物狗。因担心自己死后宠物无人照看,她想将自己的所有遗产都赠予这只宠物狗,因而来咨询手续上的具体问题。对于她来说,比起有血缘的儿子,这只宠物狗更像自己的家人。类似的例子相继涌现。国势调查显示,甚至有人到市政府咨询能否将自己的宠物视为家庭成员。我也曾听说离婚双方为争取宠物的监护权而诉诸法庭的事情。也就是说,围绕曾经共同喂养的宠物应该归谁的问题,原本的夫妻对簿公堂。这样的案子并非个例,可以称其为宠物家人化趋势的例证。并非宠物数量增加了,而是将宠物视作家人的人多了。为宠物穿上漂亮衣服、庆祝生日、细心提供美味健康的食物,生病则带去宠物医院看病,死后有葬礼和坟墓。甚至还有专为失去宠物的主人提供心理咨询的专家。宠物享受着如同家人一般,甚至比家人更好的悉心呵护,主人们心甘情愿为它们花钱,为它们的死悲伤无比,完全将它们视为无法取代的亲人。

——引自章节:·解读家庭结构的变化——从宠物家人化到单身寄生族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