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身体

革命的身体

作者:[美]魏美玲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6

评分:7.8

ISBN:978730916438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美国舞蹈学协会DE LA TORRE BUENO PRIZE获奖作品

这本优秀的著作基于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及魏美玲对舞蹈的身体知识。它对历史人物的精彩解说,清晰的概念设计和对编舞作品的仔细分析有助于深刻的阅读和学术研究。很重要的贡献。——瑞贝卡·卡尔(Rebecca Karl),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

追溯中国舞蹈在20世纪中国动荡时期的兴起,魏美玲对各种舞蹈形式的变迁做出了精彩的阐述。这本书很成功地融合了编舞、民族志、表演和文化研究,不仅填补了舞蹈研究的空白,而且还探讨了中国与世界互动、传统形式与社会主义实践、地方风范与民族风格等广泛问题。

——王斑,斯坦福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

《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会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法,细致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兴起、成熟与发展壮大。本书也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的精神。

作品目录

图片及影像资料列表
致 谢
引 言 中国舞的定位:特定地方、历史与风格中的身体
第一章 从特立尼达到北京:戴爱莲与中国舞的开端
第二章 形式探索: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
第三章 表现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舞的黄金时代
第四章 内部“叛逆”:革命芭蕾舞剧的语境分析
第五章 中国舞的回归: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主义延续
第六章 继承社会主义传统:21 世纪的中国舞
注释及参考文献
· · · · · ·

作者简介

魏美玲(Emily Wilcox),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研究副教授兼中文项目主任,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舞蹈和表演艺术文化、现当代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获哈佛大学本科学位,2004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08—2009年以富布赖特学者身份至北京舞蹈学院访学,2011—2013年于上海戏剧学院担任国际博士后。2013—2020年任教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并于2019获终身教授。曾任美国亚洲表演艺术学会会长、美国舞蹈史学会理事,现为美国舞蹈学协会、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参与编辑文集《东亚舞蹈研究》《流动中的跨亚洲:舞蹈作为一种方法》,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三十余篇。

李红梅,祖籍湖南长沙,1965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本科与研究生分别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大...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在这一论述中,毛泽东强调了中国阶级差异中身体的重要性。他认为开展革命艺术不仅要在作品中宣传进步的政治思想,而且还要在行动上接近劳动者。改造意味着与农村的贫苦大众生活在一起,参加他们的体力劳动,穿他们的衣服,改变无意识的情感,结果连他们皮肤上的灰尘也会看起来很干净。因为身体文化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改变身体文化对许多人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它才成为革命文化与革命改造的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正因为如此,这个重要的思想原则促使人们在新秧歌运动中对舞蹈形式做出了选择。(第30页)

——引自章节:第一章从特立尼达到北京:戴爱莲与中国舞的开端


尽管中国舞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发生过巨变,但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舞流派主要靠三个核心理念在持续创新和反复定义的过程中确立下来,我把这些因素称为“动觉民族主义”“民族与区域包容性”和“动态传承”。这三个理念除了指导专业舞者的艺术工作,还从理论和编创方面将21世纪的中国舞与早期的舞蹈先辈们联系起来。这些理念不仅将中国舞定义为一种艺术流派,而且还明确了它的社会主义传统性质,最终赋予这一流派在不同时期的革命潜能。因为这些理念都是本书的重要主题,所以有必要在此对这些理念进行简要介绍。“动觉民族主义”观念认为,中国舞作为流派取决于其审美形式,而非主题内容、演出场所或表演者。根据这一思想,中国舞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其动作形式一如动作语汇、技巧和韵律等一都源自人们对广义中华文化社会的表演行为所进行的持续研究和改编。在中国舞的话语中,这一思想通常用“民族形式”来表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这一词语,一直影响到今日的中国舞理论与实践。当这一思想提出时,“民族形式”主要是指新的、即将创作出来的文艺形式,能够表现当代生活,带来积极的社会变革,既坚持与时俱进又扎根本土文化,因此,动觉民族主义关注的是艺术形式问题,其前提是本土与当代艺术相互促进的思想。“民族与区域包容性”观念认为,中国舞应该包括全中国各民族及各个地区的不同风格。民族与区域包容性观念刚提出的时候可能有些激进,但它主张中国的民族舞蹈形式不应当仅仅成为主流文化群体的表现形式,如汉族或富裕的沿海城市,相反,它应当包括民族和地理边缘化社会的不同文化,如少数民族群体、乡村以及内陆地区。尽管中国舞语境中还没有一个词语能像“民族形式”一词那样表达这一思想,但是民族与区域包容性是以“中华民族”和“改造”的思想为基础的,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中华民族”的概念从理论上认定中国人身份是多...

——引自章节:引言中国舞的定位:特定地方、历史与风格中的身体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