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为《艺术创造工程》,是一份课堂讲稿,完成于18年前,198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后又存台湾允晨文化公司先后出过两版。
一直有很多读者来信希望住大陆重版此书,我总觉得理论著作不比文学作品,容易过时,自己又抽不出时闷修改,没有答应。但是,后来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那是2002年10月1日北京放长假的时候,中国现代文学馆希望我在长假期的**天为市民。由于通知匆忙,我无法准备,临时凭记忆讲了此书第五章《未知和两难》中的部分内容。这个演讲在中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后来根据观众要求而重播的次数,破了这个栏目的记录。
这个现象有点奇怪,但我当时在讲台上已经感受到了。这么多北京市民来听我演讲,有很大一部分是想解我在这些年一波又一波诽谤浪潮前的态度,并来为我作出当面声援。但他们听我一讲艺术创造的深层奥秘,立即间惊讶而肃静,而我己也觉得这种珍贵的艺术气氛已经有点陌生。为此,我住演讲*后发了一声感慨,希望嚣阵阵的文化艺术界,能有更多的人重新回过头来做一点真正属于文化艺术的事情。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匆匆翻看了一下这本旧著,居然唤回了不少自信,便删削修改一遍,作为“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的**本付印。
关于这本书,有以下几点需要向今天的读者交代。
**,我在写作这部书前,已经长时问沉湎过从亚里士多德到康、黑格尔的精神体系,深知当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艺术理论教材,是何等极左和贫乏,因此故意与那种框架作对,只以国际美学思维和自身审美经验为标准,自行构建。曾经沧海难为水,我自行构建的原则是力求简洁、轻便、质感、明了,彻底放弃任何装模作样的理论架势。
第二,我希望这本书能直接有助于艺术实践者,特别是有助于准备从事叙事性作品创作的学生,因此努力增加感性解析。这很难,因为在艺术中,感性是至高目标,即便耗尽理性也无法完全到达,而且越是感性越能暴露解析者真正的审美水平。理论家*怕举例,这一点,连黑格尔在《美学》中也常常露怯。所以,这本书中的探索有点冒险。我选取的理论偏重于法国因为觉得法国的艺术思维更靠近感性;我选取的实例偏重于电影,因为电影的综合程度、空间效能和群体接受,比其他艺术更经得起分析。我更乐于分析当时刚刚面世的作品,因为这样能使读者有直接的切身感受。在写作之时我正好担任r中国首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因此也顺手牵羊,多分析了几部莎士亚戏剧。
第三,我希望艺术实践者面对艺术理论的时,不要被学究式的重重分割所吓退,因此本书在探寻一种对古今中外都大致适合的“通理”结构。我把不同时空的艺术经验邀于同室.熔于一炉,来展现人类对艺术认知的“异中之同”。由于我已在以前的著作中系统地梳理过“同中之异”,因此对于这次跨时空的邀集有一种选择的自信。
第四,写作此书,还需要另外一方面的胆量。因为就在写作过程中,中国又掀起过好几个极左的政治运动,不仅外国现代派文艺受到猛烈驱逐,而且只要稍稍离开一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早年对文艺要求,都会受到严厉批判。一些“文革”中的大批判干将,又在化着名字整人、咬人,这种情况被人们称为“倒春寒”。在这样的形势下写这一本书,几乎每一页都有被扣上“资阶级自由化”帽子的风险。但我毕竟是比较勇敢的,而当时文化界这样勇的人还有不少。因此,重印这本书,对我还有另一番作用,那就是可以举着它笑视今天还在忙碌的大批判干将们,说一声:“我们是交手多次的老相识了,别来无恙?”
第五,希望今天的读者者能注意我在18年前醒目提出的“创造”这个概念,理解这个概念对艺术的绝对意义,对整个中国文化没落和再生的绝对意义。尽管我没有预料到后来我们会面对那么长时间的文化保守主义和艺术保守主义,但似乎又有一点模糊的预感。因,我在论述这个慨念的时候十分动情,在写完十章之后又附加了写法比较特别的一章。这*后一章,在出版当初由于具有广泛的针对性面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这本书的内容,当时还应邀在国内不少省份讲过。那都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连我的学生和听众,也已渐渐老去,更不必说我自己。
老不怕。此生总算细细地钻研过艺术了,这是人生很大的福分。
2004年7月于青海塔尔寺
此书是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中的一本。作者余秋雨从艺术的本性、艺术的眼光、人生意识等方面对艺术的创造进行了大胆剖析。此书印刷精美,喜欢余秋雨的人不妨一读。
本书原名为《艺术创造工程》,是作者的一份课堂讲稿,完成于1987年,同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后又在台湾允晨文化公司先后出过两次。此次,由作者自己删削修改一遍,作为“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的**本付印。
余秋雨,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7年毕业留校任教。“文革”结束后为该院讲师、教授,并曾任副院长、院长职务。主讲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理论史等课程,所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分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国家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散文集《文化苦旅》为他带来不虞之誉,被目为学者型散文创作,与后出的系列散文《山居笔记》同受境内外华文文学界称赏。
民间传说 本书特色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
2003-2012-流星文体大全集-格言-十年精编美文-10年全景版 本书特色 1.10年流行文体大汇合2.10年热语辣语大吐纳3.10年神语心声大展示2003...
西方文化要览 本书特色 你肯定认识马克思、雨果、莎士比亚、达芬奇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吧?也很喜欢希腊神话和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吧?哪么你有没参观过英国的大英博物馆...
邮票图说中国民俗 本书特色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其“风”是因自然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异产生的习俗。历代相沿,群居成习,...
新中国体育50年 本书特色 ★ 8开盒精装,设计新颖,装帧考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主编,再现了1949-1999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五德-忠孝节勇和-话说中国传统美德 本书特色 余悦主编的《五德》内容介绍: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
《税务透明时代下的家族财富传承》内容简介:税务透明为家族财富传承带来重大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纳税,是财富安全的通行证。纳税
二十四节气 本书特色 《传统文化随身学丛书:二十四节气》从科普角度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知识,如二十四节气的来源、物候、特征等,并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中...
白族民间故事 内容简介 由于得天独厚,云南过去在收集各民族文化资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在中国各省可谓名列前茅。但各民族经典文献一直只是停留在原始资料的积累或者...
《手把手教你学:烫发技术超精图解》内容简介:一名合格的发型师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发式造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艺,也要利用
中国文化的出路 本书特色 陈序经学贯中西,研究领域涉及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1933年,他在中山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
《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内容简介:在2016年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研究剖析中,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了其自身还有待“提升内力、
闲语江湖 本书特色 俗话说:江湖无常,身不由己,山重水复,心路通天!闲语江湖 内容简介 江湖,很近,在有人的地方,没有人能逃得开。江湖是张网,所谓人脉,所谓圈子...
会馆 本书特色 会馆是明、清两代特点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和人口流动,促成会馆的诞生和勃兴。会馆,顾名思义,“会”...
民间常用对联3000副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部分,包括春联、行业联、生活联、致贺联、祭祀联,在各类对联中,又按民俗张贴位置划分成若干小类,在每个小类中,选取若干...
欧洲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英文版由意大利白星出版社2009年出版,简体中文版经出版社授权,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作者古伊多·巴罗西奥是一个记者、作家、摄...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本书特色 如果阿城先生是各种领域的业余者,例如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那他做出了很多专业者都羡慕的成绩。这一次,是结合考古、天文、历...
小书馆:古汉语入门 本书特色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
语言与心智(第三版)(影印) 内容简介 this is the long-awaited third edition of chomsky' s outstan...
一千零一夜 本书特色 本书选用采自19世纪英、法、德、俄文《一千零一夜》译本中插图500余幅,大为译本增色。彩图上的人物造型准确,写实性强,服饰颇能体现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