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

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

作者:陆埮/罗辽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07-01

评分:5分

ISBN:7030155505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 内容简介

本书通俗地阐述了粒子物理的基本知识,从主要常见粒子如电子、光子、质子、中子、反粒子、中微子、共振子等乃至比较特殊的J/y等粒子的发现,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对宇称不守恒、夸克模型以及认识逐步走向统一的探索故事,作了深入浅出和比较生动的描述。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发现或进展,特别是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大多作了着力的说明。对于一些基本的数据,也大多作了更新。而且,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夸克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上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奇异夸克星的探索和研究。

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 本书特色

科学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人类认识的每一次飞跃总是导致一种新理论的建立,这种新理论将原来认为十分不同的领域统一起来,从而可以概括更多的东西。
中微子的归案、镜子里的世界、短命的粒子——共振子、天上的夸克……
在粒子物理领域,先后有51人获得了31项诺贝尔奖,这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 目录

序言
前言
**章建造物质大厦的砖石1
分子·原子·粒子1
人类发现的**个基本粒子——电子3
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基本粒子——光子7
又是波、又是粒子11
放射性现象13
原子模型14
角动量也是量子化的20
不相容原理22
原子核是基本粒子吗?23
建造物质大厦的砖石27
第二章粒子物理学的降生30
有负质量粒子吗?30
粒子世界的半边天32
β衰变的能量失窃案38
中微子的归案41
理论预言了π介子45
寻找π介子47
神秘的μ子47
π介子真的找到了51
第二类中微子——νμ=\νe54
粒子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5
世界上总共只有四种力56
粒子有四大类58
粒子过程的形象化表示——费曼图60
第三章一批不速之客——奇异粒子63
一批不速之客63
不速之客的标记——奇异数65
奇中奇——中性K介子70
第四章镜子里的世界74
对称与守恒74
镜像与宇称78
弱作用中宇称守恒吗?82
吴健雄的实验84
空间真的左右不对称吗?87
反粒子才是粒子在镜子里的像?89
左旋中微子92
CP仍有点不守恒94
时间反演也有点不对称95
有磁荷吗?96
第五章短命粒子——共振子98
这么短的寿命怎么测量?98
*早观测到的共振子99
共振子的大量涌现101
共振子的电磁衰变105
第六章到粒子内部去108
强子结构的*初探索108
坂田模型109
八重态与十重态110
粒子中的“冥王星”112
夸克——一个奇怪的名字117
强子由夸克组成120
夸克有“色”又有“味”124
色是强作用的根源125
从夸克角度看粒子过程127
再做“油滴”实验130
卢瑟福实验的翻版131
喷注——部分子的影子134
通力合作135
第七章J/ψ揭开了新的序幕138
J//ψ的轰动13
J//ψ究竟是什么粒子?142
两类实验146
粲“原子”148
带粲数的强子149
“美丽”和“真理”153
“真理”终于被发现154
轻子家族也添了新成员156
轻子和夸克的三个世代158
第八章走向统一160
统一理论的历史回顾160
四种作用的比较161
杨-米尔斯场与希格斯场163
究竟有没有传递弱作用的粒子?164
弱矢量流守恒165
奇异数守恒与奇异数不守恒弱作用的统一描述168
中微子质量与中微子振荡169
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171
渐近自由175
弱、电、强三者的大统一177
粒子世界的未知海洋还在前面182
第九章天上的夸克184
巨大的“原子核”与巨大的“原子”184
怎样发现中子星?18
存在夸克物质组成的恒星吗?190
奇异物质的动力学性质192
奇异星的自转可以比中子星更快193
一个错误的“发现”促进了奇异星物理的发展194
奇异星比中子星更密、更小?195
中子星如何向奇异星转变?198
裸奇异星199
带壳的奇异星200
奇异星与奇异矮星202
奇异星的热效应203
相变与爆发过程203
宇宙演化中的夸克206
后记

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 作者简介

陆埮,1932年生于江苏,1957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78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工作。连续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至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在国际上被他人引用约350篇次。八十年代开始带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高能天体物理。1984年,首次研究奇异物质和奇异星的动力学行为,提示其极高的体粘滞性。1994年,首次提出脉冲星辐射的”代参数”概念。1997年国际上刚发现伽玛暴的余辉不久,就研究了余辉物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既适用于极端相对论,又适用于非相对论的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揭示了一些伽玛暴的星风环境和致密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玛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的观点;研究了喷流状态下的伽玛暴余辉的光变规律,指出其光变曲线的变陡拐折不发生于火球膨胀的极端相对论时期、而应发生于转向非相对论时期;并对伽玛暴提出了可以避免”重子污染”的能源机制等。同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由他带领的科研队伍在国际上已有相当高的显示度,并在国内获两项教育部1等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