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作者:宁成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3-7

评分:8.9

ISBN:978710807108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陈寅恪的后20年》《金庸作品集》《锦灰堆》《明式家具研究》《自珍集》《傅山的世界》……这些脍炙人口的精品名作均是通过宁成春的装帧设计从作者、出版社传递到读者手中。作为三联书店独立建制后的任美编室主任,宁成春的书籍设计奠定了三联书店独特的简劲、朴素、庄重、富于人文气息的装帧风格。在从事出版的六十余年时间里,他秉承诚心正义、服务读者的信念,历经铅印时代到现代印刷的变革,总共设计了一千五百多种图书。六十年设计生涯,见证图书业风云变迁。一个人,就是一部新中国的装帧设计史。

--

中国当代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宁成春的个人作品集。全书分铅印时代、三联风格、素以为绚三部分呈现了宁成春六十年的设计历程,在作者口述的基础上精心整理,收录1500多件书籍设计作品及手稿,选择四十余种经典案例详细阐发:如何设计一本书?封面思路从哪里来?怎样选择恰当又出彩的材料与工艺?作者用漫长的职业经历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既是对宁成春六十年书籍装帧生涯的总结,也是对三联书店近三四十年重要出版物的回顾,从装帧设计角度记录了一本本书籍的诞生。

作品目录

前 言 设计有道— 宁成春的书籍设计 . . . . . . . 汪家明
铅印时代:从装帧到书籍设计
引 言
“我热爱中国”(1978)
根— 一个美国家族的历史(1979)
纪念白求恩(1979)
西行漫记(1979)
莫斯科的岁月1956—1958(1980)
日本现代图书设计(1990)
邱陵的装帧艺术(2001)
设计作品图录
三联风格:把书做成好的样子
引 言
三联书店的装帧传统
读书文丛(1984— )
洗澡(1988)·槐聚诗存(1995)
《文化:中国与世界》集刊(1987—1988)·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2007—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1994— )
金庸作品集(1994)
陈寅恪的后20 年(1995)
爱乐(1996— )
学术前沿(1998— )
中国近代学术名著(1998— )
吴宓日记(1998)·吴宓日记续编(2006)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插图珍藏本)(1998)
乡土中国(1999)
我的藏书票之旅(2001)
考古人手记(2002—2005)
城记(2003)
地图的发现(2006)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2005— )

锦灰堆(1999)·游刃集(2002)
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2003)
据几曾看(2003)
明式家具研究(2007)
王世襄集(2014)

文史悦读丛书(2006— )
冯友兰作品精选(2007—2009)·费孝通作品精选(2021)
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2017)
张充和诗文集(2016)
当代学术(2017— )
设计作品图录
素以为绚:设计师就要忘掉自我
引 言
宜兴紫砂珍赏(1992)
御苑赏石(2000)·中国古代赏石(2002)
诗琳通公主诗文画集(1993)
香港(1997)
澳门1999(1999)
中华人民共和五十周年图集(1999)
邓小平画传、朱德画传(2004/2005)
点校本“二十四史”国庆七十周年纪念版(2019)
王叔晖《西厢记》(上下卷)(2014)
张光宇集(2015)
鲁迅手稿全集(2021)
设计作品图录
情意惓惓:师友杂忆
素描老宁 吕敬人
2000年4月19日 陆智昌
与宁老师一起做“乡土中国” 李玉祥
大象由人 陈建新
亦师、亦父、亦友—我眼中的宁老师 鲁明静
对我影响的一位老人 宁成春
象驾峥嵘慢进途——记装帧设计家马少展 宁成春
后 记
· · · · · ·

作者简介

宁成春,字泽浦,1942 年生于山东德州,祖籍河北景县。1960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书籍美术专业,师从郑可、庞薰棐、刘力上、邱陵、袁运甫、余秉楠等先生。1965 年毕业,分配到农村读物出版社,在胡愈之先生领导下从事《东方红》农村年历美术编辑工作。1969 年调人人民出版社美术组。1984年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委派赴日本讲谈社美术局研修一年。1986年再度赴日本,在横滨国立大学教育学院视觉传达研究室研修一年,师从真锅一男先生。期间曾在道吉刚先生、志贺纪子女士的工作室工作学习。1986年调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任美术编辑室主任。1991-1992年借调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从事美术编辑、设计工作。1999年借调上海人民出版社,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2002 年退休,成立1802 工作室至2009年结束。

精彩摘录

这本书还有精装版。当时做精装书没有别的材料,只有漆布,就是在布上刮一层漆。我跟人民出版社的老美编张慈中去过上海做漆布的工厂,他们做得最好。张慈中发现工厂在做漆布时要刮九遍漆,当刮到第七遍的时候,他突然说:“停!就这个好!”原来是因为这时还能露出一点布的纹路,没有那么闷。后来做《列宁选集》,我们用的就是把漆刮到第七遍、露一点布纹的漆布。这是设计师的眼睛才能发现的。

——引自章节:根—一个美国家族的历史(1979)


这是当时很重要的一部书。编后记中提到了,人民出版社是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赞助下编辑出版这本书,由朔望同志主编,徐复、唐一国、张嘉瑞同志编辑。唐一国是人民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北大历史系毕业;张嘉瑞是人民出版社出版部的技术编辑。人民出版社的版式设计特别好,是因为有一个叫刘龙光的人,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刘龙光最早去香港学习版式设计,然后在上海办工厂,1949年前就写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我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他的名字。张嘉瑞就是跟他学习。《纪念白求恩》的内文版式是张嘉瑞做的,他也不署名,只在后记里面提了是编辑

——引自章节:纪念白求恩(1979)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