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词与放逐

供词与放逐

作者:[法]E.M.齐奥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8

评分:8.3

ISBN:978755985959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丧”系哲学家·重度失眠病人·最著名的怀疑论者——齐奥朗

他是哲学家E.M.齐奥朗,反叛是他的代名词,

他与伊利亚德、尤内斯库并称“罗马尼亚三杰”;

他被塞缪尔·贝克特、圣-琼·佩斯、苏珊·桑塔格赞誉;

“让我们尽情地嘲笑一切吧!”——

20世纪最负盛名的虚无主义者如是说。

⭐ 于76岁的暮年,写下一生的诅咒与供词,完成最后的自我放逐

一生中,齐奥朗拒绝了授予他的绝大多数文学奖,

而他的碎片文体又与传统的哲学激烈地决裂开来。

他抛弃了自己的母语罗马尼亚语,在法语中成为文化流民。

1987年,他出版了晚年代表作《供词与放逐》,细数一生的决裂与自我流放,

与年少时的成名之作不同,这部作品中呈现的,

是一个更深沉、更黠慧、更毒辣的齐奥朗。

⭐ 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稀有精装文库本!

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稀有精装文库本,出可随手翻阅,入可收藏陈设;

创意内页设计,视觉展示齐奥朗碎片化思想;

豇豆红+浅缥蓝双书,壳封、书签带、笃头布色系一致,内文胶版纸不发黄。

【内容简介】

“让我们尽情地嘲笑一切吧!”

从20岁起就失眠的E.M.齐奥朗,

于76岁的暮年,写下一生的自白。

《供词与放逐》是其思想成熟定型后的代表作,

用片段式的哲思结晶、耐人寻味的短章句,

表达了一系列对于存在、生命和世界的困惑。

【名人推荐】

他无与伦比的作品是欧洲思想的最后一次伟大表达。

——大卫·里夫

齐奥朗的特殊价值在于……他甚至怀疑怀疑本身。任何时代都不该缺少他这样的人。

——《时代》

一个顽皮的流氓——恶作剧般地播撒这些不和谐的种子,却又做得如此漂亮,以至于人们迎接着这些碎片独白,从中学习、从中改变。

——帕特里克·马登

他有对诗歌的同情心和一个宇宙小丑般的大胆。

——《华盛顿邮报》

作品目录

在生存之边
断裂
失望的魔力
遭遇瞬间
激愤
这致命的洞见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

E.M.齐奥朗(E. M. Cioran,1911—1995),

法籍罗马尼亚裔哲学家,20世纪最负盛名的虚无主义者。

代表作有《解体概要》《在绝望之巅》《供词与放逐》《苦论》等。

【译者】

赵苓岑,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讲师,南京大学法语文学博士。

译有《吉尔·德·莱斯案》《艺术家的责任》《未来之书》《精灵的生活》等。

精彩摘录

当孤独占据了我,再微不足道的邀约对我而言,都无异于耶稣受难。

——引自章节:在生存之边


我和我所有的感觉都没什么关系。无聊实为焦虑之一种,但却是进化了恐惧的焦虑。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怕的只有无聊本身而已。一个人无法观看他者的绝望超过一刻钟而不失去耐心。每个人的使命都是执行自己所具象化的谎言,最后仅仅成为一个疲惫的幻象。清醒:永久的殉难,无可比拟的壮举。X指责我表现得像个旁观者,没有参与感,而且反感新事物。但我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想改变什么。极度的疲惫近似于狂喜,但会让人落到认知的底端。活着的人和将死之人又有多大区别呢?只不过后者做计划荒谬得更加明显而已。我们如此疲于奔命——为什么呢?为了活成原来的自己。只谈感觉和所见就好了,永远不要谈观点——因为观点并不发自肺腑,也从未属于我们。他的漫不经心让我困惑也让我佩服。遇事不慌不忙,也不为自己设定方向,对任何主题都不抱热情。似乎一出生就吞下了镇静剂,药效至今不退,让他脸上总是挂着坚不可摧的微笑。天气决定了我思想的颜色。再没有比我更卑鄙的绝对论者了,但我能怎么办呢?我来自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受挫是一种义务,而“我无法自我实现”是一切苦衷的主旋律。爱一个人,为了与之更亲密,而盼着他遭遇巨大的不幸。如果我从悬崖上跳下去呢?当我陷入这样阴暗的想法时,再看看松鼠、岩石、海浪,一瞬间又感到自己缚于这美丽而受诅的宇宙。人的一生就是混乱丛生。明白了也无济于事,阻止不了任何人走向自己的命运,并最终走向全面的混乱。即便出现得已然太迟,但我们会被自己的子辈羡慕,更会被遥远的后辈羡慕。在他们看来,我们似乎享有特权,确实,因为我们享受着尽可能地远离未来。人在矫饰中更自由——这是分崩离析的自我的胜利。你如果不想被活活气死,就放过你的记忆,不要到记忆里东翻西找。不知该去往何地,偏好非连续性的思考,一幅破碎时代的景象。转着圈地审视了哪些本应让人嫉妒的人之后,发现自己仍然不愿...

——引自章节:在生存之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