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作者:[美] 金伯利·罗斯 (Kimberlee Roth)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2023-9

评分:8.3

ISBN:978751551403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

许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和恐慌,产生童年阴影。

本书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作者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治疗,帮助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重建自我。

编辑推荐:

★心理学畅销书《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经典姊妹篇,畅销世界30年心理自助经典。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兰迪·克雷格作序推荐。2011年首次引进国内,多次再版重印,掀起一股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的热潮,是现象级心理学书籍。

★本书是最新修订版,并将过往十余年的读者反馈与主题读书会相关案例与咨询进行整理为出版后记,我们提取了读书会里的一些共性问题和解答放在书后,提供更贴近中国读者需求的内容。

★孤独,恐惧,被侵犯,被操纵,缺少爱与温暖……每次情绪爆发,是内心的小孩要与你对话。觉得自己不够好,无法让父母感到高兴,因为自己做了或者没做什么事而厌恶自己,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心里感觉不舒服,模糊意识到生活本不该如此……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了,请先看这本书!

★本书取材自真实咨询案例,专家权威解读,语言通俗易懂,摆脱家庭中负能量的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还有对于各类心理问题的探究讲解,是较好的心理疗愈类书籍。边看边思,跟着做,与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找到自己的童年阴影,摆脱原生家庭轮回,化解与父母的关系危机,重建生命的爱与温暖。

作品目录

序言 兰迪·克莱格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过去
第1章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病
“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听到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最少、了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
第2章长大成人
许多情境和经历(包括混乱、虐待、忽视、隐私侵犯、被无视)对你而言可能都似曾相识,也有可能你的经历与此有所不同或完全相反。研究一下你成长的环境,想一想你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思想、信念、感受、行为习惯,这些东西又是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你。
第3章哀悼失落的童年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也曾怀疑过有什么事情不对,怀疑你的家庭与别人的不同,或者怀疑自己的家庭不甚健全;但你可能并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二部分 现在
第4章内疚、责任与原谅
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父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年子女那里很常见。
第5章没有怨恨,不再愤怒
本章将帮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父母伤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并帮你理解处理愤怒的不同方法、愤怒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走出你(可能)长久以来一直感受到的那种愤怒。
第6章用交流重塑关系
有时候,挫败、被困、无望的感觉会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底线,告诉你的父母,并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的感受,以便改变你们之间的互动。结果呢?你对环境的控制感会增强。你会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并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来维护自己。
第7章重建过去,把握现在
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与孩提时代有所不同。随着对之前所持信念的质疑,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话,你也许想要联系一下那些旧交,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向他们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础上与他们重归于好。
第三部分 未来
第8章打破习惯,迈向改变
难以信任别人、羞耻感、罪恶感、负面的自我认知、界限认知问题、主观评判他人、两极化思维、社交缺陷、难以控制情绪、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其中的哪些方面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并阻碍了你的生活?
第9章自信、自我、自尊
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可能会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意图都极其敏感。你对人的看法可能比你自己认为的更加准确,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觉。
第10章从头开始,做自己
记住,你不应当期盼自己的父母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而且你也应该改变。
致谢
出版后记:人是废墟上的神
· · · · · ·

作者简介

金伯利·罗斯 Kimberlee Roth

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作者与记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进行过深入研究,在《芝加哥论坛》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生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弗雷达·弗兰德曼Dr.Freda Friedman

社会工作者,从事边缘型人格障碍临床研究数十年,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科普、咨询与治疗。

精彩摘录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具有发福发作的特征,有可能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持续地出现,并危及了正常的人际滚西和日常生活。症状:1、疯狂地拒绝真实感受,感受到被抛弃或拒绝。(依靠他人的存在来体验自己的价值,害怕被抛弃或被拒绝)2、人际关系紧张而不稳定,对他人的感情不断地在极端爱护与极端愤怒间摇摆。(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3、不能够定义自己,不能描述自己的喜好、愿望;自我知觉不稳定。4、冲动、冒失,存在滥用药物、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性滥交、飙车、在商场里顺手牵羊等威海自身的行为。(冲动行为像小孩,想要什么就必须要得到什么,不管可能的后果)5、不断地企图自杀、威胁自杀或自我伤害。6、情绪多变,情感反应极端,在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反复表现愤怒或焦虑。(我无法得知下一个小时我将面对什么)7、持续性或经常性地感受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8、无法表达或过度表达愤怒,经常情绪激动、表现愤怒,一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言辞极端尖刻或表现孤僻。9、间歇性地猜忌、妄想或感觉不真实(麻木、脱离现实)。用童话的个性角色来描述边缘性人格的症状流浪汉:感觉自己是一个无助的受害者。比起暴怒,他们更有可能哭泣,他们倾向于忍受焦虑和沮丧。“生活很艰难;没有人爱我;我的情况比你及他人糟糕多了。”皇后:心理空虚又自视甚高。表现强硬而自主。“你必须要爱我;你需要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时,我都会对你有所怨恨。”隐士:内心恐惧,他总是时刻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极端自我保护、充满占有欲和专横的。敏感。“世界很可怕、很危险的地方;他们只有在得手之后才会放过我。女巫:感受到白热化的愤怒。”宝贝儿,你会后悔的;你会来求我的。“孩子们看到父母或母亲在与外人相处时表现得很正常,但回到家却表现残酷。因此,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引起父母负面反应及矛盾行为的导火索。

——引自第6页


原谅是你为自己做的事,别人不需要知道,你也没有义务告诉他们。原谅也并不需要被原谅的人表现悔过或者做出忏悔。有些人决定要等到对方表现出悔恨,或者决定悔改时才原谅他们,但原谅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图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与你有关。归根结底,原谅是你自己的决定。原谅并不意味着你要站得比别人高,成为殉道者,它也不是你的义务。记住,你是为自己做出这一决定的,而不是因为别人觉得你应当原谅。

——引自第1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