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十五讲

中国书法十五讲

作者:方建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9

ISBN:978730134364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方建勋,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兼教学总指导,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研究。著有《书法课:字美在何处》《书法课:行书的故事》《书法课:临帖九讲》《印境》等。

修习书法三十多年,坚持每日晨课,书法作品曾获《淳化阁帖》杯全国“二王”系列书法大赛一等奖,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海内外华人书画大展等多项全国大展。曾赴英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的大学讲授书法并举办书法展。

担任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得到“中国书法通识”课程主理人,主讲的“北大书法公开课”在网络上获千万点击。

作品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引 言
第一讲 绪论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形体特点
三、从“文字符号”到“笔墨图像”
四、人的表达
第二讲 书法五体,各有其美
一、五体的演变过程
二、五体之美
三、形随人变
四、糅合与互参
第三讲 书写内容
一、殷商甲骨文
二、先秦金文
三、秦刻石
四、两汉
五、魏晋以来
六、临古
七、小结
第四讲 点画(线条)
一、字体不同,点画(线条)不同
二、点画之美
三、从有限到无限:点画中有象
四、点画的共性审美追求
五、点画的法、理、意
六、点画质感的三大类型
七、点画的难度
第五讲 结构
一、结构的核心原则:八面拱心
二、结构有“势”:字势
三、“尚法”与“尚意”
四、“集古字”:结构的创新来源
五、结构的创新:在临古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协调
六、行、草书结构的独特性:临时从宜
第六讲 章法与布白
一、章法的三大类型
二、章法变化与阴阳对偶
三、计白当黑
四、匀称之白与散乱之白
五、布白疏密与美感差异
第七讲 神与气
一、怎么才能见出神采
二、神采的独特性
三、神采的超越性
四、以气充之,精神乃出
五、气质和气息
第八讲 骨、肉、血
一、初识“骨、肉、血”
二、为什么“骨”在先?
三、“骨力”从哪儿来?
四、骨力的“显”与“隐”
五、关于“肉”
六、关于“血”
七、小结
第九讲 情性
一、什么是情性?
二、无个性,不风格
三、在追求境界中流露个性
四、情绪的变化与书迹的变化
五、“离情”之书
六、余论
第十讲 笔法
一、笔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王羲之与“八面用锋”
三、颜真卿笔法的“篆籀意”
四、清代碑派新法
五、笔法服从于审美
六、笔法的“变”中有“定”
第十一讲 书写过程
一、书体不同,书写感觉有别
二、观念影响书写
三、临古: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四、书写的理想境界:心手双畅
五、书写与节奏
六、小结
第十二讲 临帖
一、为什么要临帖?
二、怎么临?
三、临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四、小字展大,怎么临?
五、临帖的终极理想
第十三讲 创作与创新
一、古人的创作:日常书写
二、书法创作的表层与内质
三、初学者怎么创作?
四、出新之途
五、夹缝中求生:在临古中,逐渐找到范本与自己的“契合点”
六、兴:创作的“催化剂”
七、最好的创作,是无意于“创作”
第十四讲 意境与境界
一、什么是“意境”?
二、书法意境的生成
三、书法意境的独特性
四、书法意境的创造,主要在于“怎么写”
五、书法意境的审美体验
六、书法以“天然”为最高境界
七、通向天然之境的途径
第十五讲 时代审美与个体选择
一、王羲之与东晋的妍美书风
二、唐人学宗右军,各得一体
三、宋人书法与尚意风气
四、碑学风潮与帖学重振
五、今天这个时代
附录 古代碑帖选临
· · · · · ·

作者简介

方建勋,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兼教学总指导,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研究。著有《书法课:字美在何处》《书法课:行书的故事》《书法课:临帖九讲》《印境》等。

修习书法三十多年,坚持每日晨课,书法作品曾获《淳化阁帖》杯全国“二王”系列书法大赛一等奖,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海内外华人书画大展等多项全国大展。曾赴英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的大学讲授书法并举办书法展。

担任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得到“中国书法通识”课程主理人,主讲的“北大书法公开课”在网络上获千万点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