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格街谋杀案

摩格街谋杀案

作者:(美)埃德加·爱伦·坡译者:张冲,张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05-07-01

评分:4.6分

ISBN:7532737284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摩格街谋杀案 内容简介

的小说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他唯一一部可以算作长篇(未完)有时也被算作中篇的小说,以期为无法读完他全部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相对精当的选本。其中,《摩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疑案》、《被窃的信》、《金甲虫》被认为是坡的推理小说典范,其影响仍柯见于当今各国的推理小说中;《贝蕾妮丝》、《丽吉娅》、《莫蕾拉》则独具爱伦·坡特色。以描述“死之美”与“美之死”而令读者印象深刻;《厄舍屋的倒塌》、《红死病假面》、《过早埋葬》、《陷坑与钟摆》、《巴尔德马先生病案的真相》表现了爱伦·坡作品的另一个常见题材;极度的身体和心智变态、腐朽和死亡,以及作家对恐怖效果的刻意追求;《泄密之心》、《乖戾之魔》、《黑猫》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了前一组小说的题材,但更将笔触探及人的内心深处,涉及到心理的和无意识、下意识的层面,虽然作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疯人狂汉的特征;《就是你》、《眼镜》和《塔尔博士和费舍教授的疗法》是爱伦·坡笔下为数不多的几篇喜剧故事,情节不失曲折有趣,还暗含嘲讽和讽刺,明眼人当不难看出。*后的《南塔克特的亚瑟·戈登·皮姆的叙述》是一部未写完的长篇,以主人公的航海经历为线索,种种曲折倒也集了坡的短篇题材之大成,如果把它放到同时代麦尔维尔等人的类似作品一起去读,或许更会有收获。

摩格街谋杀案 本书特色

“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肖伯纳曾下此断语。可见爱伦·坡在美国以至整个世界文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摩格街谋杀案摩格街谋杀案前言

美之客体与工具的悲哀——爱伦·坡精神王国里的祭品/张琼
从十九世纪至今,对于爱伦·坡(1809—1849)的阅读和研究就像坡本人一样,与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若即若离的距离。他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和神秘主义特色,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应和着他在《写作的哲学》与《诗歌原理》中的文学理念。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他的作品,当我们审视着作品中作为客体与工具的“美”时,或许,作家精神王国里的祭品,即坡着力要展现的“美”之效果,在这似乎是愈发喧闹、骚动、谵妄的世俗世界中,倒是透出了一些作家曾预见的悲哀。
爱伦·坡年代的生存环境中,人们讲求实用,崇尚克俭和自律。可是坡却敏感、富有幻想、渴望心灵的慰藉,加之他身世坎坷,从一定程度上看,写作多少是他情感的一种恣意发泄、自由驰骋的媒介。当然,在爱伦·坡的精神国度中,他的艺术唯美主张几乎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包括诗歌、短篇小说和论文。并且,美之超凡绝尘成了他追求的境界,而且他更不惜一切写作手法来烘托美的效果,无论是恐怖、惊险、悲伤,还是情感之强烈。他的艺术美,也激发过后来的很多文学、电影、剧作、音乐创作者。不过,在美之追索的背后,或许读者还应该看到,虽则作家似乎竭力推崇美,但是,美却在他的作品中时刻沦为客体和工具,成为了动态主体的牺牲品。甚至在坡举世闻名、数量不多的推理小说,如《摩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疑案》、《金甲虫》等作品中,智力超常、观察细微、料事如神的推理主体一直操控着小说的一切艺术效果和氛围,而“美”则在艺术的托辞中退位到了工具的悲哀地步。
爱伦·坡的作品涵盖了人的各种情感——愉悦、感伤、愤怒、绝望,还有恐惧,而且,他通过“美”为人们多层次地揭示了情感。当然,要领会坡在文字间营造的美,今天的读者或许要逾越更多的障碍,无论是词汇、典故,还是他深邃、缜密的逻辑。在坡的笔下,美的含义得到了*大限度的扩展,从死亡欲望中渗透出来的恐怖和绝望之美、暴力被赋予的艺术张力、人物在青山绿水前的哀叹、神性的自我扩散,到现实世界幻影般的意象等,读者面对的是历经百年依然美得惊心动魄的文字,无怪乎坡曾在《我发现了》中的“我可以花一个世纪来等待读者……”的感喟是那样令今人折服。
坡一生写了70篇小说,目前,学界把他小说大致分为四类,即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和幽默讽刺小说。在本选集中,坡的死亡恐怖小说,如《厄舍屋的倒塌》、《红死病假面》、《陷坑与钟摆》、《泄密之心》、《丽吉娅》和《黑猫》等,大多在颓废、怪诞,和阴郁中透出一种幻觉般深邃的美;而他的推理侦探小说,如《摩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疑案》、《金甲虫》等,则从另一个层面展示了人类思维的魅力,以及步步深入的推理之美。《眼镜》则属于幽默讽刺小说,讲述主人公对女性美之热情癫狂的追求,其*终的荒诞结局却揭示了美之表象下的苦涩。
或许,美在坡的作品中是作家视线下的客体,以及他要达到精神彼岸的工具。他不惜一切地营造美,也不无遗憾地摧毁它。例如,在《丽吉娅》中,读者面对着丽吉娅绝伦的美貌,叹服于她的智力超群,但是,这样的美却笼罩在恐惧的迷雾中,并且必然走向死亡和毁灭。然而,作家的主体意志却在小说卷首所引用的约瑟夫·格兰维尔的那句“意志就在其中,意志永不消亡”中得到了彰显。爱伦·坡和同时代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不同,他笔下的美并不来自他对大自然山水花鸟或辽阔边疆的观察、沉思和遐想,而是更加抽象和难以捕捉,更多属于非世俗世界、意志,以及心灵内界,美是遥远、恐惧、陌生、神秘的,他更注意的是美作为客体所产生的效果,追求的也是通过美之效果,灵魂得以升华的过程。这种途径,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这种工具性,往往体现在坡刻意通过疾病、死亡、疯癫、变态等引发一种死之哀伤,使美与善、道德、光明等对立起来。因此,坡的短篇小说往往也是作者期望唤起读者心中的美之感伤或其他特定效果的客体和工具。他的小说创作观同其诗歌理论一样,“并不注重‘主题’、‘思想性’一类因素,他把小说也看作是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因而,效果就是一切,至于情节是否真实,人物言行举止是否合理,作品是否有道德或思想教育意义等,都不是坡要关心的事情。为实现他要实现的效果,情节可以编造,人物可以想象,结构可以设计。”诚然,在爱伦·坡投射于美之客体和工具之上的,恰恰是他隐藏在作品深处的孤独、对自我的逃避、对人类思维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爱伦·坡在艺术主张上,竭力推崇美的基调和本质,试图以美来平息人对死亡的恐惧,并尽力渲染超脱凡俗的气氛来达到自己的主体目的。例如,在《贝蕾妮丝》中,坡如此来形容贝蕾妮丝:“啊,此刻她的形象生动地浮现在我面前,仿佛在她往昔的轻快和欢乐中!哦,绚丽而奇异的佳人!哦,安恒丛林中的精灵!哦!出水芙蓉!随之——随之一切即是神秘与惊骇,然后是一段不应该被叙述的故事。疾病——一种致命的疾病像西蒙风一般地降祸于她;甚至,当我凝视她时,病变的幽灵从她身上拂过,弥漫着她的精神、习性和脾气,甚至极其细微和可怕地侵扰着她身体的本质!”从贝蕾妮丝在作家主体视点下的变化来看,作为美的客体,她被动地依附于自己所属的客体地位,十分单纯地体现一种被看、被解构的主客关系。美人在坡的小说中,只是和有限的小天地和必然的优雅容貌联系在一起,她是作品中的装饰,她失去了做任何事的权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主体的作家在作品中,或在**人称的角色中,从来不将自己客观的容貌作为自我的反映,但是,他所营造的美,却时时处于被动和被塑造的客体位置。再例如,在《眼镜》中,女性美依然处于一种被动的悲哀中,在表述男主人公被美色倾倒时,坡这样描写:“女性那可爱轮廓的魔力——那优雅的神秘——它永远是我无法抵抗的力量;更何况她的优美是有个性的,具像的,是我狂野而热烈的视野中完美的典型。”这里,尤其在“是我狂野而热烈的视野中完美的典型”一句中,作家明白无误地表露了美之客体的地位。美人的身形、风韵、线条、装扮、发型,甚至是身体局部的细节等,都在作家的笔下成为了被观赏的物品。
当然,笔者并没有要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女性美。因为,坡的笔下,女性美的客体性得到了延伸,反应于他的创作思想中,更隐喻性地见之于众多的美之客体中。因此,无论是人、是物,还是景色氛围,都在作家的创作中失去了主动性,也割裂了自身与超越性的联系。在坡的笔下,美可以平衡恐惧(甚至加剧恐惧),可以改变创作主体的思绪,但是,在大多数情形下,美一直处于非独立性的位置,因为它一旦接受了自己的客体命运,就乐意被渲染和装饰。
……

摩格街谋杀案 目录

r>摩格街谋杀案
玛丽·罗杰疑案
被窃的信
金甲虫
贝蕾妮丝
丽吉娅
莫蕾拉
厄舍屋的倒塌
红死病假面
过早埋葬
陷坑与钟摆
巴尔德马先生病案的真相
泄密之心
乖戾之魔
黑猫
“就是你”
眼镜
塔尔博士和费舍教授的疗法
南塔克特的亚瑟·戈登·皮姆的叙述
译后记

摩格街谋杀案 作者简介

爱伦·坡(1809-1849)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出身演员家庭。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宣扬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受西欧尤其法国资产阶级文学颓废派影响最大。小说有《怪诞故事集》、《黑猫》、《莫格街谋杀案》等。论文有《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平这一艺术典型。爱伦·坡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其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