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者,大智慧大学问家也。他们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人类文明进步的明灯。人们呼唤大师,尊重大师,乃至崇拜大师,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民族文化的传承,现代文明的构建,必须对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弘扬,对大师的论著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在中国文化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大师的理念、精神和人格,尤显得那样可亲、可敬、可爱。可以讲,大师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和难得的原动力。有鉴于此,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推出这套《大师讲坛》丛书。基本创意是: 1.选取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学术大师的原著编辑成册,让读者原汁原味不走样地去品味大师;2.按照大师众多论著的不同主题和不同特色进行大致的分类,如分为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人生、教育、宗教、家庭等,分册出版,给读者理解和把握大师提供一定的方便;3.以“讲坛”作为平台,大师用“讲授”的姿态娓娓道来,读者以“听讲”的心态去领略大师的智慧和才学,以达到心灵的对话和学术的沟通。 大师以其独特的社会贡献,大都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无形中就拉大了和广大民众的社会距离,为准确地理解大师设置了某种障碍。再加上现实和历史的差异,以及大师往往个性超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些“隆癖”,理解大师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我们应该破除对大师的“迷信”,将大师“ 拉到”平民行列中来,以平常心去面对不平常的大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道理很简单,大师是人不是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而真正的大师,从来不会去包装和卖弄自己,更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他们总是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大师的亲和力往往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他们一点儿都不神秘。他们还常常用通俗易懂的平民化语言去表达高深的学理,让人叹为观止。前不久在南开大学刚刚去世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讲“数学就是好玩儿”;近百年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师金岳霖讲“哲学就是概念的游戏”;而大名鼎鼎的胡适在谈到历史研究的艰巨性时则将历史说成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这些看似戏言的调侃,其实藏着艰深的学理和哲理。是一般循规蹈矩的教授和学者讲不出来的,只有大师才会有此惊人之语,大众之语,真诚之语。实际上,用一颗真诚和平常的心去认识、理解大师,才能比较真实地窥见大师的本来面目,才能有所收获。 此外,从读书的一般常识上讲,关注历史、把握精神、不断思索,也是阅读大师作品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谓大师,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时势造就了大师,而不是大师造出了时势,大师的高明之处是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够触摸文化的前沿,在解决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学术问题中闪烁出其超人的智慧光芒,所以历史感和时代感是理解大师的前提。换言之,就是首先要将大师放在他所处的那个历史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乃至学术文化背景中去领略其风姿。也正因为大师是从历史走过来的大师,要汲取和传承的核心就应该是大师的思想,尤其是精神,而不是寻章摘旬,照抄照搬,甚至于生搬硬套,出现东施效颦的偏颇。大师具有永恒意义的是他们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社会文化主张。文化的传承,说到底是精神的传承。只要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不死,民族和国家就不仅不会灭亡。而且还有振兴的希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师的精神,大师的灵魂,总是从不同角度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走向。。在追寻大师精神风貌的过程中,必要的思考是必须的,而且要勤动脑,多思索。应该是在理解后的接受,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照搬。盲目的崇拜式的照抄,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是有害的。大师是追求真理的典范,决不是真理的化身。以为只要是大师的东西就不假思索地盲目认同,那就不自觉地走到了大师反复倡导的怀疑精神、科学精神的反面。这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这里又在罗嗦,是求共勉也! 通常情况下,大师多是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有突破性的研究,对自然、人类、社会有永不磨灭的贡献。但也有另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思 想文化启蒙大师,就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和闪光的亮点,这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突出。例如,梁启超就是一个典型。梁启超(1873—1929) 一生虽然只度过了56个春秋,却留下了一千四百多万字的宏篇巨著,涉及史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学、图书文献学、佛学、伦理学、美学等许多方面,而且论述精当,创新意义明显,不少属经典之作。梁启超既能用学术语言、学术思维来写高深的学术专著,也善于以报章文体,笔尖常带感情地去向大众宣传。他主办的《新民丛报》,影响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几代青年。毛泽东、周恩来、胡适等都曾是梁启超的崇拜者。梁启超还十分注意和善于观察政治和文化的走向,总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前途及命运着眼,提出一些惊人的新见解,给民众以宝贵的精神食粮。他的很多论断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宝库里,梁启超是占有一定位置的。所以,他的作品从在世时就一再翻印,到如今仍为广大读者所欢迎。除了各种单行本之外,曾印有不同版本的文集、专集、合集,也出版过按专题编的类编等。这里推出的梁启超讲文化、讲教育、讲读书、讲修身、讲诗词书画等,虽然也有类编的味道,但还不尽相同。一则是从相关内容中选取*具代表性的精华编为一册,只求精,不求全;二则不做绝对的分类,一些经过历史检验又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佳作,即使和分类略有出入,也保留原貌,一并收入,给读者以选择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三则不是简单的编排,在版本的选定和文字、内容的校订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还适当插入一些图片,以求图文互动。。这些尝试,主观愿望当然是不错的,但有待实践来检验。所以,衷心希望读一者多提宝贵意见。 李喜所 2005年5月25日于南开大学书来堂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本书记录了这位革命伟人在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其中包括作者欧游心影录节录,对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对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等内容。
文学的意义-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文卷 本书特色 《文学的意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由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介绍并解读了22篇古今...
文学阅读指南 本书特色是什么让文学作品或好或坏?读者如何可以自由解释呢?诸如《黑绵羊巴巴叫》之类的童谣,是否可以充满隐藏的厌恶、反感以及侵略?在这本书里,特里·...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四个领袖人物——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刘师培的研究论著。它不是一部关于他们的思...
军干子弟 本书特色 望着几位长眠于地下的至亲好友,在海南经济特区打拼了十几年,现任“京梦”集团董事长的杨元朝已然泪流满面,站在他旁边的有英子、李小岚、陈童、吴小...
东方文化集成--日本文学史(近代卷、现代卷) 内容简介 本卷从日本**代现代派新感觉派和无产阶级文学派的出现,揭开现代日本文学的序幕开始,科学地论述日本文学在走...
女儿的过世,是压垮高翌翔的最後一根稻草,决定寻死的他,在天台遇见了一个谜样的魔魅男人──「来,都交给我吧,我会让你暂时忘
基础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与题解 目录 第1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1 本章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2 本章知识要点1.3 本章知识重点、难点1.4 典型例题解析1.5 ...
奥地利作家斯苔芬・茨威格(1881-1942)的传记作品闻名遐迩,独具特色。本书收入了他的两篇作品:《伊拉斯谟的成功与悲剧》和《
韩驹诗文研究 内容简介 《韩驹诗文研究》一书从韩驹生平、文学思想、诗文特征、诗学影响等方面,对韩驹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选题具有开...
什麼叫窮途末路、逼狗跳牆?現在這情況就是啦!經過驚險的阿曼江水上大追擊,鳳鳴一行人終於出了海,卻是前途多舛。前途茫茫後有
丽丝.迈特纳 内容简介 丽丝·迈特纳是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核裂变的发现者之一。1944年的诺贝尔奖本该属于她,而由于种种原因,她的合作者得到了包括她那份在内...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
名家品红楼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一个宝藏,她营养丰富只要还没有熄灭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观照只要还存留着对人类情感的虔诚和执著,都需要从『红楼』世界中汲取养分;...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
敦煌文学论集 目录 略述敦煌遗书中的甘肃文学略论敦煌遗书中的甘肃文学敦煌文学中的表、疏作品敦煌文学中的书、启作品敦煌诗赋作品题注敦煌歌辞作品题注敦煌说唱作品题注...
《里昂的婚礼》是茨威格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演奏了法国大革命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一部凄美动人的恋曲。在作者简洁的笔触下法国大革命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现代传播理论,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放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审视,并从传播者与媒介渠道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传播中存在的传播...
《人类状况百科全书》内容简介:杰夫·戴尔用他创意非凡的浪漫小说以及精彩的、无法归类的非虚构作品,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热情粉丝的
成就一生的16种欲望 内容简介 1998年6月15日,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宣布了一项*新研究成果,这项报告马上被路透社和美联社采用,发布到全球报章杂志上。 究竟...
杜甫诗话六种校注 内容简介 关于校注说明以下几点:一、校勘参校各本互校,凡有异同,均一一出校。二、正文讹误而据参校各本不能确定者,则据所引诸书校改。三、所引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