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2005/4)

中国雕塑史(2005/4)

作者:王家斌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评分:5分

ISBN:7201049607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雕塑史(2005/4) 目录

前言**章 原始社会雕塑**节 概述第二节 石雕第三节 陶塑与泥塑第四节 小结

中国雕塑史(2005/4)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作者尽可能选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希望通过它们能够将中国雕塑发展演变的历史清晰地展示出来。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理论著作,因此实物在中国雕塑中史中占有极高的位置。通过大量的实物,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少数朝代,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受到中国绘画的较大影响,这不仅表现为在雕塑创作中大量运用线刻、着色等手段,更表现为雕塑与绘画风格酷肖的写意性。创作者认为,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远比塑造外在的比例结构更重要。艺术家们追求更多的是“气贯于内”、“气韵生动”等中华艺术风格。中国雕塑广泛的表现题材。作为一本给年轻人看的书,我们希望用翔实可靠的资料、细腻感性的笔触、精美清晰的图片将中国的雕塑史完美地表现出来。对于各个专业的学子,希望大家能从书中了解到中国绚烂和令人骄傲的雕塑文化,将这份民族自豪感倾注于数字中国和大中华世纪的构建中。对于有志于从事艺术史学研究的学子们,希望你们能通过这本书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个年轻的学科,将中国雕塑传统发扬光大,让中国雕塑史系统更加完备,让无数与中国传统雕塑心心相印的中华儿女减去些心中的遗憾,并再创辉煌。

中国雕塑史(2005/4) 节选

在本书中,作者尽可能选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希望通过它们能够将中国雕塑发展演变的历史清晰地展示出来。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理论著作,因此实物在中国雕塑中史中占有极高的位置。通过大量的实物,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少数朝代,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受到中国绘画的较大影响,这不仅表现为在雕塑创作中大量运用线刻、着色等手段,更表现为雕塑与绘画风格酷肖的写意性。创作者认为,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远比塑造外在的比例结构更重要。艺术家们追求更多的是“气贯于内”、“气韵生动”等中华艺术风格。中国雕塑广泛的表现题材。作为一本给年轻人看的书,我们希望用翔实可靠的资料、细腻感性的笔触、精美清晰的图片将中国的雕塑史完美地表现出来。对于各个专业的学子,希望大家能从书中了解到中国绚烂和令人骄傲的雕塑文化,将这份民族自豪感倾注于数字中国和大中华世纪的构建中。对于有志于从事艺术史学研究的学子们,希望你们能通过这本书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个年轻的学科,将中国雕塑传统发扬光大,让中国雕塑史系统更加完备,让无数与中国传统雕塑心心相印的中华儿女减去些心中的遗憾,并再创辉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