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精品典藏文库”10册,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刘硕良主编,精选萧伯纳、梅特林克、蒙森等8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具代表性、影响力的作品,由吕同六等专家撰写译文前言,杨宪益、肖天佑等翻译家从原语种较好的版本直接移译,附录授奖词、答词、重要访谈录和生平年表,方便读者全面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精品典藏文库》从97位获奖作家中选取了45位,可谓精中选精。所选作家尽可能涵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语种、不同文体。不同风格……以期国内读者和研究者,从中得窥二十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风貌和精华。《诺贝尔文学奖精品典藏文库》对每一位选取的作家,力求该者对其有一个完整、全方位的认识,力求每一卷都成为了解作家的优秀选本。每一卷达到了四*――篇目*优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绝大多数是表彰某一作家的整体创作而不特指其某部作品,译本选目必须从授奖词中提名赞扬的作品和文学史家公认的作品中挑选,首先侧重其代表性和影响力,保证选目的权威,同时适当顾及篇幅、可读、整体平衡和少与其他译本重复等因素。译文*佳尽量从原语种较好的版本直接移译,即使是译者寥寥可数的小语种作品仍然大部分译自**原著。译作以新译为主,少数旧译在收入文库时作了必要的校订。希望较多地保持文库的新鲜感,并传留一部分已有定评的佳译。译序*棒对作家作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论。强调占有丰富的**手资料,融入国外*新的研究成果。一篇译序就是一篇学养深厚的作家研究述评。附录*全尽量收齐授奖词、答词、重要访谈录和生平年来等有关配件,给读者提供较多的信息,提供据以作出自己评判的原始材料。这部分文字名为附录,实乃凤尾,读者对它的兴趣决不在正文之下,而且不可不读。
◆ 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 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获奖理由:“今世*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 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 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 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 1920年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 1925年作品《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 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意大利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丛书主编
刘硕良,湖南人,1932年出生,1946年进入长沙清华中学,1949年考入新闻干部培训班,后到《广西日报》工作。1980年进入广西人民出版社,并参与漓江出版社的组建,成为漓江出版社主要创始人之一。1993年调广西新闻出版局创办《出版广角》杂志,2001年应聘到云南教育出版社创办《人与自然》杂志。2004年在北京开办硕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为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顾问及外国文学编辑室主任。
《孤独与沉思》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 1839-1907),法国诗人,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生在巴黎一个工商业者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普吕多姆自小聪颖好学,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学深造。早年当过职员、工程师、从事过法律工作,后转入诗歌创作。
1865年,苏利•普吕多姆发表第一部诗集《韵节与诗篇》,初露头角,引起诗坛重视。此后发表诗集《孤独》(1869)、《徒劳的柔情》(1875)《正义》(1878)和《幸福12首诗歌》(1888),散文著述《散文集》(1883)、《诗的考察》(1892)、《帕斯卡尔教理真义》(1905)。1900—1901年,他编辑出版《苏利•普吕多姆诗文集》。
由于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01年,瑞典学院把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
《罗马风云》
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Mommsen 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生于德国的的席莱苏维格(当时属于丹麦)的伽尔丁。父亲是乡村牧师,母亲是教师。在家庭的影响下,蒙森自小便喜欢和熟悉古罗马史。1938年考入丹麦的基尔大学法律系。1842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843年,蒙森接受丹麦国王的奖学金,前往意大利,从事古罗马法律的考察研究工作。1847年返回祖国,应聘到莱比锡大学任法学教授,后因发表攻击俾斯麦的演说,1850年被解聘。1852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担任罗马法教授;1854年转至布雷斯劳大学任教;1858年担任柏林大学古代史教授,并应柏林皇家学院之聘,主编期刊《文典》。1874年,再次被聘为莱比锡大学教授。1873至1882年,任德意志帝国国会议员,在议会中,他以自由派领袖的身份经常发表演说,抨击俾斯麦的国内政策,曾因“诽谤罪”受到司法机关传讯。蒙森为表示抗议,愤然退出议会。 蒙森的主要成就是对古代罗马历史的研究。五卷本《罗马史》(1854-1885,第四卷未完成)是他积30年的努力得以完成的史学巨著。渊博的学识和民主主义的信念,使他能以新的光辉烛照这个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他热烈赞扬富于民主精神、奖掖科学、艺术的凯撒,而把庞掊只看作一个善于练兵的低级军官。在展示古罗马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这部巨著具有百科全书般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炼,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特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罗马史》的巨大成就,为作者赢得极高声誉,俾斯麦曾手持这部书对作者说:“尊著《罗马史》我拜读再三,你看,封皮都快要磨破了。
《挑战的手套》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生于挪威克维尼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7 岁时去奥斯陆并开始学习写作,1855 年起任《每日晨报》的文学戏剧评论员,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卑尔根国家剧院编导。他积极主张发展挪威的民族文化,使之逐步摆脱异国文化的束缚,几乎在文学的所有领域都有所建树,作品有小说、诗歌和戏剧。抒情诗《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成为挪威国歌的歌词。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在戏剧创作方面,是现代戏剧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共写了21部剧本,包括《战役之间》(1857)、《国王斯凡勒》(1861)、《西格尔特恶王》(1862)、《破产者》(1875)、《编辑》(1875)、《国王》(1877)、《新制度》(1878)、《黎昂娜达》(1879)、《挑战的手套》(1883)和《人力难及》(1895)等。1903年,比昂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伟大的牵线人》
何塞.埃切加赖(José Echegaray1832—1916),出生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正规的贵族资产阶级教育,1854 年于马德里土木工程学校毕业后担任该校数学教授。在未成为戏剧家之前,埃切加赖即以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称。他曾担任过西班牙商业、教育和财政大臣及西班牙语言学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874年退出政界后,专门从事戏剧创作。
他的第一部剧作《单据簿》在马德里阿波罗剧院公演,获得成功。以后的30多年里,他相继创作了100多部风格迥异的剧本,主要作品有《仇者之妻》(1874)、《剑把》(1875)、《不是疯狂,就是神圣》(1877)、《火柱和十字架》(1878)、《伟大的牵线人》(1881)、《两种义务的冲突》(1882)、《不安的女人》(1904)等,其中《不是疯狂,就是神圣》和《伟大的牵线人》是他的代表作。1904年,埃切加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花的智慧》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年),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美妙而极具神秘色彩,同时也不乏科学论证。在他笔下,科学和诗意已然融为一体,哲学和美也并不相悖。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青鸟》,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1911年他凭借其伟大的文学活动及《花的智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硕果.畜牧神(上下册)》
现代派鼻祖汉姆生(1895~ 1952)敢于向传统挑战,开创了挪威文学的新时期,并在欧美产生巨大影响,1920年因长篇小说《大地硕果》(1917)的杰出成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圣女贞德(上下册)》
乔治.萧伯纳,英国现代杰出现实主义剧作家,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创作的戏剧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邪恶之路》
格拉齐娅.黛莱达(Grazia Deledda1871—1936),出生在意大利撒丁岛中部努奥罗市一个很有声望的家庭里,父亲是当时的努奥罗市的市长。她从小聆听大人们在夜室里讲述有关撒丁岛的古老传说,15岁便开始文艺创作。
她的早期作品《正直的灵魂》(1895)、《邪恶之路》 (1896)以犯罪、忏悔为主题,描写了撒丁岛人在古老的宗法制度下所涉及的一系列道德问题。20世纪初期,她着力创作了《埃里亚斯•波尔托卢》《灰烬》《风中节苇》《山上的老人》等小说。20世纪20年代,她又创作了《孤独人的秘密》、 《阿纳莱娜•比尔希尼》等作品。1926年,黛莱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丈夫-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丈夫》——沈从文人性小说代表作。山中人的纯情痴爱,一旦面临着金钱和权力冲刷时,发生着令人震颤的剥落和倾圮,直到化为一滩烂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园 本书特色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
《稻草人》内容简介: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现当代史上最早也最好的童话集之一,悲天悯人的思想、美丽的语言和天真的童趣
《泪与笑》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
咏而归 本书特色 《咏而归》是李敬泽全新作品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书名《咏而归》便...
我在日本做公务员 本书特色 “即使你在日本生活,也永远只能看到自己所能看到的、自己所认为真实的那一部分。没有人能够真正看清楚全部。而这正是生活的魅力所在,也正是...
《堤契诺之歌》内容简介:黑塞几乎像诗人一样也是个道地的画家。他的若干诗集里还包含复印的水彩画作,显然让诗歌的意义更为生动形
冯唐诗百首 本书特色 ★《冯唐诗百首》,著名跨界作家冯唐的唯一诗集.★本书收录了冯唐到目前为止所创作的116首诗歌,一如既往的笔调辛辣,用语直接.★诗歌篇幅有限...
其实我们从未相逢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诗坛的一股新风潮,展开了中国新诗风格的新篇章:雷平阳、轩辕轼轲、叶丽隽、汤养宗、雨薇薇、颜梅玖、起子、阿坚、白玛、敕勒川、大...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本书特色 这本书可以称作一个终有一死的人的心灵自传。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
蒋廷黻文存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部分,其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化的问题、论国力的元素、论专制并答胡适之先生、中国的政治、提倡国货的治本办法等。蒋廷黻文存 目录 **...
《知道点世界文学》内容简介:英国诗歌的奠基者是谁?为什么巴尔扎克号称文学界的拿破仑?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蔬菜水果文学情爱词典 本书特色 在采摘、制作和食用水果、蔬菜时,你是否研究过它们都有哪些相关的文化特质?它们有什么神秘之处让我们对此青睐有加?本书结合西方文化、...
游记卷-朱增泉散文与随笔 本书特色 这卷游记,包括国内、国外两部分。两部分内容不同,但风格互补。国外部分,是作者访问俄罗斯、芬兰、瑞典等国时所写的一组文章,其特...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内容简介:本书由经纬注考(北京)教研中心编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年考试真题及解析,给出了2010—
《云管理时代:解码中国管理模式⑥》内容简介:作为中国管理界首个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成就的荣誉奖项,“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致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季羡林散文新编 本书特色 此为“季羡林散文新编”十种之一。“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花间集:彩图注释本 本书特色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词选集,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精选百幅中国古代名画,一词一画,经典美词,美不胜收。★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
《工业互联网》内容简介:本书紧扣时代主题,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出了具有预见性的答案,虽然这种预见性的答案并不绝对精确,但是
宋诗精华录全译 本书特色 曲中医推荐《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修订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陈衍对所选录的诗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