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万贵,男,1963年出生于河南信
阳。现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副教授,博士。中德精神分析培训I班
学员,我国首批精神分析师之一。从
事心理治疗的临床和教学工作1 8年,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理论修
养。擅长治疗各类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 0余篇;
参编医学心理学教材四部:主译健康
心理学教材一部。200 1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
2006年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
mund Freud,1856~1939)诞辰150周年。许多国际精神分析组
织将2006年定为“弗洛伊德年”,世界各地纷纷组织各种纪念活
动,包括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在弗
洛伊德的故乡奥地利,总统菲舍尔(Heinz Fischer)亲自领导官
方的系列纪念活动。我国学界和媒体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如北
京大学举行了“中国——奥地利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
会”,《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和《南京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等对此做了报道。
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
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
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
的被后人视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二》一书,首
印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
(G.S.Hal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
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铁钦
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
~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
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战
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
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
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洛伊德已经死
去》的封面报道。不过,神经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又为精神分
析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精神分析学家们力图借助神经科学使精
神分析科学化。1999年《神经一精神分析杂志》创刊,2000年
国际神经一精神分析学会成立。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埃
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主张把现代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
结合起来,打造精神病学的“新知识框架”。这也是弗洛伊德曾
经的梦想。2004年马克·索姆斯(Mark Solms)在《科学美国
人》杂志上发表《弗洛伊德归来》一文,阐述了现代神经科学为
弗洛伊德理论找到的诸多证据。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做了
《弗洛伊德并未死去》的封面报道,这是针对1990年《时代》周
刊报道做出的积极回应。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说,又
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它*初是从神经症治疗实践中产生
的,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被称为西方
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后来精神分析逐渐超越了心理学的范围,
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涉及心理学、医学、哲学、社会
学、人类学、教育、历史、神话、宗教、法学、语言学、文学、
艺术等广泛领域,开创了一场人类思想文化运动,成为一个无所
不包的“弗洛伊德主义”。目前,经过一百多年发展的精神分析
早已成为一种常识,成为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梦、性、潜意
识、恋母情结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因此,2006年杰里·
阿德勒(Jerry Adler)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弗洛伊德
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文。正如他所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弗
洛伊德是我们文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犹如幽
灵一样在我们周围徘徊了一个多世纪。
一、百年历程: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
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精神分析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弗洛伊
德本人及其后继者不断地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进行修正和变
革。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运动大致遵循着内部发展与外部发
展两条路径。内部发展路径指的是,精神分析内部的不断分裂与
重组、演变与发展。其逻辑线索是: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
式,经过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阿德勒(Al-
fred Adler,1870~1939)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
式、客体关系①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对应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
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
分析运动向前发展。外部发展路径指的是: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
分析从外部学科,如医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语
言学等积极汲取养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
他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分析
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和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等,它们推动了
精神分析运动向外发展。
(一)精神分析的内部发展路径
1.古典精神分析及其分裂
一般把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称为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
德在《精神分析引论》(1917)一书中提出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
主张,一是宣称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二是宣称性的本能冲动在
引起神经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过程中起着极大作用。②潜意识和
性本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两大基石。他后来在《精神分析纲
要二》(1940)一书中又提出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一个是关
于心理的三种性质,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划分;另一个是
关于心理结构的三个部分,即伊底、自我和超我的划分。这两个
基本主张和两个基本假设基本上反映了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
主要思想。
潜意识是整个古典精神分析的*基本命题,也是*少发生分
歧的命题①,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中岿然不动的根基。而性本
能是潜意识的根源,也就因之成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弗洛伊
德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潜意识的本能,并把本能分为生本能
(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和死本能,前者表现为一种生存、发
展和爱欲的本能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
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驱力;后者表现为一种生命发展中的对立
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
的驱力。其中,弗洛伊德更重视的是性本能,把性本能看作是潜
意识活动的根源,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驱动力量。坚持把性欲
作为人类活动的普遍动机因素,这是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析原则。②
基于对性本能的看法,弗洛伊德提出了“幼儿性欲”和“俄狄浦
斯情结”的理论,认为幼儿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大多会形
成“俄狄浦斯情结”,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人格发展阶段论,即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结构论的地位虽然不如本能理论,
但也是弗洛伊德建立精神分析理论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建树。弗
洛伊德在早期主要发掘潜意识,确立潜意识理论,此后,是提出
伊底、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开始系统考察自我,这是逻辑发
展的必然。因此弗洛伊德后期理论的建立时期也是自我心理学的
启蒙时期。如果弗洛伊德可以活得更长久些,那么他或许会在自
我心理学上提出更系统的理论,后来这项工作是由他的女儿安
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哈特曼(Heinz
Hartmann,1894~1970)等人来完成的。
**节 精神分析抬疗学的基本原理…
一、治疗过程
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包括分析情
境的创建与巩固;第二个阶段包含移情神经症的出现与分析;第
三阶段包含治疗取得成功,结束治疗,病人与分析过程的分离。
这三个阶段都十分重要,因为这三个阶段提供了一个在分析治疗
中评估病人的框架。分析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求病人发展出不
同的能力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每一个阶段都聚焦于成功完成
该阶段任务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发展上。评估某个病人的可分析性
是很重要的,以判断这位病人是否符合每个具体阶段所要求的相
关能力。
**阶段与病人参与、建设、维持治疗联盟的能力有关。这
种治疗联盟实质上是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一对一的关系,这种关
系是给病人施加一些要求和挫折。这种分析情境的结构甚至对于
那些*成熟、*稳定的病人来说也会体会到相当的现实焦虑。初
始阶段的成功通过意味着一种特别的客体关系的实现,这种客体
关系决定了治疗联盟的性质与质量,治疗联盟也包括*终的自我
认同。治疗师与病人都主动地投入这种关系之中,因此,治疗联
盟的建立依赖并要求病人具有一些基本的能力,病人必须要有在
不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保持着对治疗师和治疗本身的基本信任的
能力,在没有客体的情况下能保持自体一客体的分化,有能力来
接受现实的限制、容忍挫折、承认自我的局限和全能感的丧失。
与此同时,病人必须能够领会客体不满足其愿望和要求不是出于
敌意或拒绝,而只能表明现实的界限,这种界限是必须接受的。
这些能力代表了分析之前的自我资源的可调用的水平,对治疗联
盟的建立是很关键的。
分析过程的第二阶段与以下能力是相关的:发展真正的移情
神经症、容许充分退行到移情神经症的出现并被分析以及能够修
通移情神经症的各种具体成分的能力。移情神经症包含俄狄浦斯
冲突的再现和重新体验,病人借此可以理解、解释这些基本冲
突,对出现的这些冲突进行再整理和解决包含着大量的治疗成
就。治疗成就与在*初的冲突解决过程中的发展成就是平衡的,
这种进步包含着激起并维持抵御本能愿望的防御能力的发展,也
包含着把自主性的自我与自我理想整合在一起以实现与父母同性
别一方建设性地积极认同,还包含放弃将父母中性别不同的一方
当作性欲目标,这样有利于促进与父母之间的积极客体关系的发
展。修通移情的目标是要解决这些基本冲突,以促进有意义的成
熟能力的获得。俄狄浦斯冲突解决后必然会导致这种有意义的
成长。
第三阶段涉及到病人的这种能力,即在与治疗师积极认同的
模式中,承受分离与丧失并把由分离与丧失所引发的情感创造性
地整合起来的能力。成功的分析治疗的结束阶段要更密切关注病
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分析治疗的整个过程
中都要一直受到关注,但在治疗的*后阶段,这些问题应该受到
特别地关注,因为随着结束治疗的临近,病人的被动与依赖愿望
不可避免地会变得强烈。
*后阶段的分析任务与开始阶段的任务有很大的不同。在开
始阶段,治疗师犹如父母,所要应对的是病人所表现出的婴儿神
经症性的退行、被动和依赖性;而在结束治疗阶段,治疗师就要
鼓励、支持病人向成熟与自主性方向发展,就像父母对待即将独
立的孩子那样。随着分析过程的持续进行,直至在结束治疗阶
段,治疗师要将被动性和依赖性当作幼稚的愿望。被动性和依赖
性会越来越强化自我的疏离(ego—alien),因此,病人倾向于向更
成熟地接受现实界线的方向努力,调动个人资源以建立更有安全
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至于当包含着成长在内的分离已经实现
之后,治疗师仍被当作一个能提供持续积极认同、一直有用的客
体,就如同对儿童来说,好父母会一直是有用的、能提供支持的
客体。梅斯勒的这种观点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在治疗结束
之后,治疗师已经作为一个好的客体被病人所内化,这个被内化
的好客体能给病人提供持续的支持。
治疗结束阶段的工作涉及到解释和整合那些治疗联盟中的相
对被动的成分,这种解释和整合能促进病人退行能力的进一步发
展以利于自我。病人必须抛弃被动和依赖的愿望,必须抛弃治疗
师。病人必须能够承受和控制这种抛弃过程中伴随的焦虑和抑
郁。结束治疗是一种哀伤,此过程中,作为代理父母的治疗师被
抛弃了。为了完成结束治疗的工作,病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自我资
源来承受丧失的痛苦、来承担必要的控制发展性成就的任务。病
人也必须具有十分重要的能力来内化分析情境并与治疗师一父母
(analyst—parent)的积极、建设性方面相认同。分析的结束阶段
与俄狄浦斯情境的解决是平行的。在俄狄浦斯期,父母的一方必
定要被丢弃,俄狄浦斯期冲突的解决是以与父母客体的积极并具
有自我建设性方面相的认同能力为基础的。
孙建光细说中药养生祛病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中药就是我国人民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中药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
《饥饿的母爱》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30年研究、实践和学习“母爱饥渴症”的智慧结晶,是帮助女性治愈母爱缺失带来的创伤的指南。本
《十个天才的精神病史:关于疯癫、创造和抗争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为什么一些非凡的人物能够战胜精神痛苦并在疯癫的促使下创作出杰
《尝一口未来》内容简介:当我们决定用这个明晃晃的大黄点作为主视觉出现在“糙米”创刊号上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食物的未来之光终
《以生命的名义:弗洛姆谈话录》内容简介: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七十岁时,应德语作家汉斯·于尔根·舒尔茨的邀请,两人进行了
健身营养指南.50岁知天命篇 本书特色 无论你目前的身体如何,阅读本书都会尾部你的健康状况,让你享有并保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你的目标是减肥、降低血压,还是全...
《火柴棒医生手记》作者本着真人、真事、真话、真情、真诚的原则,记下了我一生中所遇到的重要医案,既写成功的经验,也写失败的
内丹实修理法精要 本书特色本书以老子的《道德经》为基础,以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古代中医理论为指导,通俗、详细地讲解了我国古代先贤在身心修养、健康长寿等方面的各种理...
阴阳食物养生疗病 本书特色 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阴阳平衡的长寿大经。北京军区中医院主任营养师、终身专家李瑞芬序,北京东方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谢文纬著。谢文纬:中国营...
ThisnewbookintroducesanewgenerationtotheimportantinsightsofPaulMeehl.Inadditiont...
爱德加.凯西自然疗法健康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把美国著名医生哈罗德·赖利几十年的行医经验,独特的自然保健哲学和具体的实用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再现。我们今天提出的许多关...
少林禅医说养生 本书特色 **本将千年少林禅医调身、调心妙法寓于百姓保健生活的健康书 正本清源,沙里淘金,领略千年禅医不传之秘 好看、好学、好用的养...
《深度关系:从建立信任到彼此成就》内容简介: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当身处一段深度关系中时,我
《直到那一天》内容简介:1980年12月23日凌晨,一架从伊斯坦布尔飞往巴黎的飞机坠毁在法瑞边界,包含机组人员在内的169名乘客中,有
《终身成长》内容简介: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
《无师自通学国画 》内容简介:《无师自通学国画10:花卉综合篇》是“无师自通学国画”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17章,由浅入深地
高血压-图解最新医学 本书特色 《高血压》:高血压六大危险信号: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高血压病人应注意的饮食习惯:限制脂肪的摄入、限制盐的摄...
自私的父母-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2 本书特色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感觉-不得不永远活在父母的态度与看法产生的影响之中?-不得不永远忍受着父母那令人痛苦而迷茫...
动机心理学 克服成瘾、拖延与懒惰的快乐原则 本书特色 下面的场景,你是否会感同身受? 毕业在即,却拖着不想写论文;总想着瘦身,却对健身房又爱又怕;屡屡戒烟,却一...
《不知怎的,总想逃》内容简介:每种不安都有原因,每个伤口都有帮助。如果不愿正视自己受了什么伤,不愿解读自己的不安,就无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