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以来,艺术家们越来越积极地寻求让观众参与到他们的作品中,并尝试延伸艺术作品传统概念的边界。自19 世纪 60 年代起直至今日,以此为大量学术研究的对象仍是一种趋势。在本书中,作者认为这类艺术所带来的特殊审美体验能够为艺术史打开新的视野,而不是仅仅从媒体艺术的层面去理解。事实上,以互动美学为基础而建立的观点可能会激励我们开始从新的角度研究当代和历史上的艺术形式。并且,基于互动媒体的艺术表现可以被视作媒体美学的试金石。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通过在互动艺术中着重讲述审美体验定位在观介和技术系统间的互动的艺术策略,提出技术系统实际上可能会阻碍或抑制相关互动性,同时书中从双重角度对互动媒体艺术的美学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过程美学和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描述和分析互动媒体艺术的美学理论。其次,提出了例证案例研究,该研究既作为理论思考的基础,又作为其应用的案例。
书中涉及的互动美学应被视为一种应用美学,而非抽象理论,给广大科技艺术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套可应用的美学体系,夯实对于互动艺术研究的基础。本书的研究模型不属于任一传统的体系(技术分析、系统理论、现象学或解构主义),而是提供了一套有关描述和分析互动艺术的方法,从而科学客观的对待该领域中的各项艺术创作与研究策略。
对于从事或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科技艺术、艺术与科技、跨媒体艺术等领域的学者及高校师生而言,本书提供了对于互动艺术美学不同维度的思考模型以及作为理论书写的“工具箱”。首先作者从互动媒体艺术的起源出发,而后分析了作为互动媒体艺术重要背景的20世纪艺术的过程性策略。其次,通过研究接受美学和过程美学策略从而建构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然后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分析游戏和表演的特征,来说明二者和互动媒体艺术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一种可用于分析交互式艺术并确定其独特的审美潜力的理论,创造性的发展了互动艺术的美学,具体讨论了现实空间与数据空间、时间结构、媒介工具和现象视角以及物质性和可解释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最后,作者将这套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互动艺术作品案例研究中,包括虚拟和现实空间中的叙事、互动装置和表演,对艺术家奥利娅-利亚利纳、苏珊娜-伯肯海格、斯特凡-斯凯马特、泰瑞-鲁布、林恩-赫什曼、阿格尼丝-赫格迪斯、特梅玛、大卫-罗克比、索尼娅-西拉里和爆炸理论等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动机和艺术家的意图,为互动艺术作品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阐述视角。
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数字交互艺术的美学思考,反思数字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与艺术之间互动方式,并如何重新定义了美的概念。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和美学系统深入的剖析,它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与科技艺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智能时代中的科技艺术的全新路径,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卡蒂娅·卡瓦斯泰克 (Katja Kwastek)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现当代艺术史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基于过程性艺术、数字与后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体史及理论与美学,数字与环境人文学。
郑达 , 跨媒体艺术家,低科技艺术实验室(Low Tech Art Lab)创立者,作品获得英国 “The 2017 Lumen Prize” 互动艺术大奖,“2018第三届王式廓奖”艺术奖得主。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 CPI 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焦距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互动艺术、Al 艺术、机器装置、游戏艺术、媒体剧场等。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探索光与运动的交互、机器视觉系统的算法...
(展开全部)
大约在1900年,互动的概念被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反馈过程。1901年的《哲学和心理学词典》(DictionaryofPhilosophyandPsychology)将互动定义为“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事物或变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阻碍、限制或以其他方式影响对方”,以身心关系和物体、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例,也被称为“相互作用”。20世纪初,当社会学被确立为一门学科后,互动的概念被应用于社会和社会结构的过程。乔治·西美尔(GeorgSimmel)是德国第一个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人际关系的人。在英国,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和爱德华·阿尔斯沃斯·罗斯(EdwardAlsworthRoss)早在1909年就讨论了“社会互动”和“人类互动”。米德的学生赫伯特·布卢默(HerbertBlumer)将米德的研究系统化,称之为“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并在1937年将其与“刺激反应论”(stimulus-responsetheory)进行对比。
——引自章节:(新)媒体艺术,计算机艺术,数字艺术和互动艺术
互动时间与艺术系统互动所需的时间也可以被描述为实验室时间,因为短期互动发生的确切维度时间点并不是特别重要。我们不把互动性作为生命过程中暂时相关的部分背景化。在本研究关注的构建的时间结构中,互动通常只在表征层面上融入社会时间结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代表过去或未来的事件。然而,互动本身只能发生在现在,但背景一般不是日常生活。例外的情况是专门质疑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之间界限的作品,比如上文提到的《CNTRCPYTM活动》,该作品让接受者在数周内参与一场前往火星的虚拟竞赛。
——引自章节:时间
《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中外理论、方法与研究之比较》就文明与早期国家起源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考古学、历史学界在这一领域研究
苏轼楷书入门 本书特色 为了贯彻教育部意见精神,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书法自学丛贴”。本辑楷书选取了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钟绍京的《灵飞经》、赵佶的《秾...
融窼金文印 内容简介 收录尹海龙金文印作品一百余件。其中有:无色声香味触法、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复归于无物、凤质...
元赵孟頫赤壁赋吴兴赋-全讲解全释文 本书特色 《元赵孟頫赤壁赋吴兴赋》:选本精良 逐字讲解 名师指导 自学典范元赵孟頫赤壁赋吴兴赋-全讲解全释文 内容简介 简介...
怀素小草千字文-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一五 本书特色 怀素,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画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
可适性回应变化的建筑 本书特色 该书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介绍了一种跨学科、多功能、创新性的当代设计形式,以解决现实与未来的技术、社会以及...
中国印--符号中国读图时代 本书特色 《读图时代符号中国:中国印》的版式设计新颖,图片解析精彩,尤其是对部分书画作品的钤印赏析、解读,颇费心思,也见功力,相信会...
《投资理财陷阱揭秘速查速用大全集》内容简介:本书是市场上最全面的一本投资理财陷阱揭秘宝典,通过500个投资理财的陷阱案例,深度
吴玉生硬笔行楷技法-(配光盘) 内容简介 硬笔书法是指用硬质笔尖的“工具”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包括一定的书写规则。硬笔是指除毛笔之类软笔外的书写笔...
论语-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 本书特色 国学,汉学也。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推出《国学经典》系列精选...
乾隆御制三十二体篆书盛京赋(全三册) 本书特色 乾隆御製三十二体篆书,在这32种篆体中,大部分为象形篆或异体篆。象形是汉字*初的造字方法,也是六书的基础。秦以前...
设计时代国内著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世纪娃 内容简介 《设计时代国内著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世纪娃(陶瓷艺术设计类)》是系列中的一本,在种类繁杂的造型艺...
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电影集 内容简介 本辑《中国新文艺大系·电影集》之主旨,是编选1937年至1949年间,中国优秀电影剧本有较有成就的电影剧...
说石构景 内容简介 《说石构景》是以图文合一的形式(彩图千余幅),介绍石景造型艺术如何与其他造景元素配合,共同营造环境景观艺术表现形式、方法与技巧的一本专业性读...
历代名家书法荟萃 欧阳询书法精选(精装) 本书特色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千年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书法精品...
王瑞篆书千字文 本书特色 王瑞篆书千字文,其书具个人独特风貌,书风充盈着浓浓古气,又漾溢起层层新意。篆字结构收放自如,疏密得当,形体既平、且正,横画逼平,竖画必...
秋兴八首-[诗圣的绝唱] 本书特色 1,书法与文学双重经典完美结合 2,印刷精美,大方雅致。 3,**辑被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之一秋兴八...
北京金漆镶嵌 本书特色 柏德元编著的《北京金漆镶嵌》则专述北京金漆镶嵌。一则,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尤其是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园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都为...
明祝允明书滕王阁序-中国历代碑帖经典 内容简介 祝允明(一四六〇年-一五二六年),字希哲,号枝山,因子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明长洲(今苏州)人。弘治五年(一四九...
古兽圆雕-寿山石雕大图解 内容简介 《古兽圆雕》内容简介:古兽,顾名思义乃古代兽类中的神物,又称“异兽”、“神兽”,古兽在寿山石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兽纹饰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