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匣

死亡之匣

作者:(美国)苏珊·桑塔格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05-08-01

评分:4.6分

ISBN:7806578501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死亡之匣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死亡的梦之书,作者凭简短的跳跃性词句和清晰的单线情节勾勒出一个令人屏息的黑色惊悚故事,内里舞动的是卡夫卡式寓言的锋芒与颠覆力。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似乎患有抑郁症的中年人迪迪的心境。 对生活绝望了,迪迪尝试过自杀。后来在火车上,他遇上盲女赫斯特,两人堕入情网,同样在这次旅行中,火车突然停在隧道里,迪迪下车察看究竟,与孤独的修路工人发生龃龉,以致杀人。迪迪返回车厢,赫斯特却肯定地说他根本就不曾离开过座位。那么他是否真的杀过人便成了与情爱和寻求拯救母题相互交织,情爱、恐惧、愤怒、懊悔、同情、渴望、迷惘,种种情感波澜壮阔。

死亡之匣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死亡的梦之书,作者凭简短的跳跃性词句和清晰的单线情节勾勒出一个令人屏息的黑色惊悚故事,内里舞动的是卡夫卡式寓言的锋芒与颠覆力。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似乎患有抑郁症的中年人迪迪的心境。 对生活绝望了,迪迪尝试过自杀。后来在火车上,他遇上盲女赫斯特,两人堕入情网,同样在这次旅行中,火车突然停在隧道里,迪迪下车察看究竟,与孤独的修路工人发生龃龉,以致杀人。迪迪返回车厢,赫斯特却肯定地说他根本就不曾离开过座位。那么他是否真的杀过人便成了与情爱和寻求拯救母题相互交织,情爱、恐惧、愤怒、懊悔、同情、渴望、迷惘,种种情感波澜壮阔。《死亡之匣》是一部奇特而绝妙的小说,一次对现代恐惧的驱魔仪式,一部关于爱与死亡的梦之书。——《时尚》仅仅以文艺价值来推荐这本书似乎是不恰当的。阅读《死亡之匣》是一次无以界定的经历,它是小说,是惊悚片,是哲学,也是梦境。——《国民观察家》一本充溢无比想像力的小说,一项卓异的成就。——《星期六评论》

死亡之匣死亡之匣前言

书评《死亡之匣》是一部奇特而绝妙的小说,一次对现代恐惧的驱魔仪式,一部关于爱与死亡的梦之书。——《时尚》仅仅以文艺价值来推荐这本书似乎是不恰当的。阅读《死亡之匣》是一次无以界定的经历,它是小说,是惊悚片,是哲学,也是梦境。——《国民观察家》一本充溢无比想像力的小说,一项卓异的成就。——《星期六评论》

死亡之匣 目录

活着和有生命不大一样。有些人就是生命本身。而另一些人,譬如迪迪,只是寄居在自己的生命里,他们像惴惴不安的房客……
桑塔格在她的第二部小说中才情遽现,仅凭简短的跳跃性词句和清晰的单线情节勾勒出一个令人屏息的黑色惊悚故事,内里舞动的是卡夫卡式寓言的锋芒与颠覆力。一个自杀未遂的青年在一次列车旅途中,停车时下到黑暗隧道中探视,误杀一名修路工人。一切发生得那样隐匿和平静,火车开动后,迪迪自己也无法确认事件的虚实,死亡的诱惑和负罪感的重压促使他逃离真相,转向一个偶遇的美丽盲女寻求爱情。短暂而和谐的同居生活无法抵挡双重折磨,虚弱的迪迪再次来到黑暗的隧道中……

死亡之匣 节选

“好人儿迪迪”正在出差。迪迪是家里用的小名,(现在)只有他弟弟,还有所剩无几的儿时同学这样称呼他。“喂,迪迪!”保罗每次进城来,顺便拐进他的办公室时就这么招呼他,唱歌一般。保罗到他的办公室来总是不打招呼,要么在凌晨三点突然闯到迪迪的住处。有时迪迪也一半自嘲一半得意地以“好人儿迪迪”自称。这样的名字还有一大串:“迪迪大好人儿”、 “乖迪迪”、“能干的迪迪”。除了他自己和童年的伙伴之外,人们称呼他都用他的大名多尔顿。 以下是关于多尔顿·哈伦的全部情况:性情温和,在美国宾州一个中等城市长大,上过收费昂贵的学校。多尔顿心地善良,兄弟中排行老大。父母文质彬彬,双双静悄悄地故去了。多尔顿(现)年三十三岁,一表人才,比从前文静多了。也许偶然会大惊小怪,说话不免学究昧。当他礼貌客气地同别人搭话,习惯于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个回答,与他生活其中的大都市的粗蛮无礼的行为模式势不两立,但他并不为此动肝火。像他这样的人从不虐待妇女,从来不会丢掉信誉卡,洗碗从不会打碎盘子,工作尽心尽责,借钱给朋友出手大方;无论多么疲劳,每到半夜一定出去遛狗。人们很难不喜欢这样的人,灾祸也避他三分。 迪迪与世无争,难说他活在这世上,但却有其生命。活着和有生命可大不一样。有些人就是生命本身。而另有一些人,譬如迪迪,只是寄居在自己的生命里。他们像惴惴不安的房客,从来弄不清哪些东西算是自己的财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住房契约就会到期。他们又像是技术不熟练的绘图员,绘制的异国大陆地图错误百出。于是他们画了又擦,擦了又画。 对这种人来说,好运肯定不会长驻。墙壁凹陷,家具中间的空地鼓出大包。家具表面冒水,变软,走形。家具内核中的恐慌歇斯底里地从接缝处渗出。将家具摆放得能遮丑颇费脑筋,从家具缝隙里走来走去更是不易。从厨房绕来绕去地将茶端到客厅,打开高保真音响,装出高兴的样子,简直比登天还难。不过,迪迪的问题即使付出登天的劲儿也解决不了。加倍的努力医治不了他那由衷的无能感。这种无能感来自一种幻觉:随着现在变为过去,现在也变得虚无缥缈。除了努力之外,迪迪还需要信心。而他(现在)就缺乏信心。这使得样样事情都难以预料。对一切都满腹狐疑,迪迪每周五必定都在十点钟准时出现在莱克星顿大街沃特金斯公司的办公室里,每天上午,总是如此。这在过去他从未做到过。而现在,每天上午他都能做得到。这真是奇迹。然而,由于信心缺乏,迪迪不能断定有奇迹出现就说明这个世界会产生奇迹。相反,他的结论是,一个人做了他下决心要去做的事算不上什么奇迹,倒更像是一团松松垮垮、纤细易断而又黏乎乎的编织物偶然被扯断。或者说像某种荒唐的事故:譬如舞弄剪刀,不小心在编织物上戳了一个丑陋的窟窿;又像是不小心用烟头在编织物上烧了一个洞。 事情每况愈下:这种感觉充盈了迪迪精心料理的生命。就像是一座房子,所有的能量都是由地下室里一部大马力发电机提供的。迪迪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部发电机的能量越来越小。或者说他感到发电机出了严重故障,变得狂躁起来。喷吐出汹涌的废水漫入迪迪的生活,地板上到处是污水,漂亮的家具被吞没了,他只好找地方躲避,蜷缩到狭窄的墙角里。可是,尽管迪迪努力想为自己保存的只不过是一丁点净土,他却不能如愿。即使固体的东西挤不进来,那台因年久失修而变得桀骜不驯的发电机却会排放出液体来,这些污水到处流淌,像一张皮似的四处蔓延。发电机喷吐出一股脏兮兮的油,污秽不堪,臭气熏天。无论是人还是物件,任它是粗劣的还是珍贵的,丑陋的还是依然算是漂亮的,全被弄得污秽不堪。迪迪的天地被污染了,全无用处了,没法再居住下去了。 一切都在溶解,一切都在坍塌。这成了迪迪意识的全部,哪怕是*细微的动作也受到这种意识的瓦解。从床上爬起来简直是一种毫无意义而又痛苦不堪的事情,好似鱼儿被甩上岸后那番痛苦的挣扎,希冀从空气里吸出自己的生命,当然是徒劳。那种只拥有生命而非生命本身的人往往在浑浊的水中游动。这是他们能够活下来的原因。他们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靠的就是眼不见心不烦。然而,当浊水蒸发之后,一览无余地摆在面前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恶臭无比,低贱得令人惊愕。曾被污水吞没的陆地袒露了出来,陆地上是遭噩运的城市废墟,古生物的骨架上挂着稀稀拉拉的肉,直挺挺的,显出死前的痛苦。这是一幅无可比拟的蛮荒景象。人类能够重新认识这些骨架和城市废墟,而这些一度被吞没的、渺无人烟的陆地却做不到这一点。太久了,这些陆地不曾承受人类的目光;太久了,这些陆地不曾成为人类狂妄野心的目标。这片古老荒凉的山峦无法与这颗行星的其他已知山峰认同。裸露在虚无缥缈的空气里,这片山峦是怎样地打着寒颤,流着虚汗啊。……P1-3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