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沟流月去无声(代序) 李光谟
序 章 /1
**章 大溃退 /9
平津沦陷 /9
长沙遇故知 /15
风云际会 /22
第二章 流亡西南 /37
再见岳麓山下 /37
在昆明 /47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 /54
第三章 万里长江**古镇 /66
三大家族的兴起 /66
从昆明到李庄 /77
“中研院吃人”事件 /95
第四章 险象环生的山坳 /101
揭开“吃人“的秘密 /10l
梅贻琦来到李庄 /109
史语所被劫案 /120
第五章 李庄剿匪记 /126
蒋介石发出密令 /126
川南匪患 /132
沉尸扬子江 /141
第六章 乱离之世 /147
金岳霖的梁家情结 /147
梁思成与林徽因 /155
傅斯年辞职别重庆 /163
第七章 雾中的印痕 /168
傅斯年上书朱家骅 /168
悲情李济 /181
彭山汉墓的发掘 /184
第八章 山坳里的学者们 /189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189
董作宾与甲骨学研究 /205
十万青年十万军 /218
第九章 国土重光 /228
泪花溅街头 /228
战后的北平与李庄 /236
“江南才女”的心中之痛 /24l
第十章 我东日归,我情依迟 /251
同济归海 /251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258
山中,走出四对情侣 /265
第十一章 南望北归 /277
还都南京 /277
去留两徘徊 /285
吴金鼎、梁思永、林徽因之死 /289
豪门硕儒的毁灭 /296
尾声 不思量,自难忘 /305
鸣谢 /316
主要参考书目 /317
本书以抗日战争为主线,围绕李庄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文化中心,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文化精英与同济大学师生在艰难困苦中、不甘屈服、立志为学的精神风骨。
下山之后,梅贻琦等再次来到位于李庄镇郊外上坝月亮田——中国营造学社租住的小院,专程看望一直萦绕他们心头、*为挂念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此时的林徽因患有当时号称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正发着低烧,几乎失去了工作、生活能力。只见她斜卧在一张行军床上,瘦削苍白,浑身虚弱无力,说话困难,再也没有了当年“太太客厅”时代那种谈锋甚健、豪情不止的风采了。在此前的6月30日,梅贻琦等人曾专程看望过梁、林夫妇,当时的情形是“徽因尚卧病未起床,在其病室谈约半小时,未敢久留,恐其太伤神也”。 今天,尽管梅氏一行心中颇为踌躇,恐再令这位多情的病中才女神伤别离,在无法解除其身心痛苦的情形下,准备多坐些时候,尽可能给对方多一点抚慰,尽到一点师长和朋友的责任。交谈中,梅贻琦得知,由于李庄相对闭塞,除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外,学术研究也很难拓展。刚到此地时,身体尚好的林徽因主要整理几年前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考察的报告,现在重病在身,已无法工作,考察报告由梁思成一人整理,但迟迟未能定稿,令梁、林夫妇甚感苦恼与无奈。当林徽因得知联大叙永分校将有可能回迁昆明时,不禁悲从中来,谈到自己不适应李庄气候、水土,导致病情加重,提出想重返昆明,与西南联大那些教授朋友们在一起的愿望。作为前辈的梅贻琦听罢,不禁凄然,但未置可否,原因是“余深虑其不能速愈也”。 下午3时,长丰轮靠到李庄码头,梅贻琦等作别送行的陶孟和、李济、董作宾等好友,即行登船,时年40岁的梁思成坚持独自一人踏“地漂”(趸船)把客人送到轮上,此举令53岁的梅贻琦深为感动,更生出“余对此小夫妇更为系念也”的牵挂爱怜之情。 “想不到离开北平才四年光景,徽因的身体竞糟糕如此,真是不堪回首呵!”梅贻琦望着梁思成那同样瘦弱的身子和疲惫的神情唏嘘叹息着。梁思成听罢,表情忧郁,默不作声,梅贻琦想再说几句宽慰的话,但一时又不知如何说起,遂侧身望了一眼大江对面那气势磅礴的桂轮山和山中白云深处若隐若现的一座古庙宇(当地称雷峰塔),灵感忽闪,轻轻说道:“思成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四年前的今天,你们小夫妻正蹲在五台山佛光寺的梁柱上放声高歌吧?” 一句话触动了梁思成敏感的神经,他稍感意外地惊愣了片刻,随着一句低沉沙哑的“梅校长……”,眸子已经湿润。梁思成咬紧嘴唇冲梅贻琦点了下头,抬手想掩饰那双发烫的眼睛,随着一阵风浪刮过,泪水还是流了下来 …… 长丰轮鸣笛启程了,岸上的梁思成望着浩浩长江中渐渐远去的船影,耳边回响着梅贻琦这位尊敬的长者离别的话语,四年前那个令人心血荡漾、颇具传奇色彩的场景又在眼前晃动起来—— 1937年6月下旬的一天,作为建筑学家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以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人员的名义,踏上了赴山西考察的旅途。 这是他们从事中国古建筑考察以来.第三次也是*重要的一次山西之行。梁、林夫妇在古建筑考察领域的成就,有相当一部分得力于山西的古建筑实物。也正是这次意义非凡的旅行,迎来了他们古建筑考察生涯中*为辉煌的巅峰时期。 此前,作为受过中西文化教育与专业学术训练且成名甚早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在对现存古建筑学的绝世之作《营造法式》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到木框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而唐代作为中国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建筑风格不但具有独到的特色,并负载着这一文化血脉转承启合的关键性使命,如能亲眼目睹唐代的建筑遗存,是任何一个研究古建筑的学者都心向神往、梦寐以求的事。从整个历史长廊的大框架推演,自现代至唐朝,虽经历朝更替和无数次战火兵燹与天灾人祸,按事物的正常发展消亡规律推断,应该仍有少许的唐代木框架建筑存于某个角落,发现它的踪迹甚或一两件完整的实物并非绝无可能。于是,寻找这样一座存留于人问的世间建筑,就成为这对年轻夫妇久萦于心的梦。P4-5
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内容简介 “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掌握了亚洲大陆的海岸线。”正当太平洋时代来临之际,如果中国失去台湾,中国不仅仅是失去自己的一...
本丛书共十册。他通过对钱钟书先生的生活、学术、作品、人生进行研究,展现了钱先生的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分析精辟,见解独到,体
捷进英语4(两册) 内容简介 每级课本包括1册主课本和1册学习用书,两册书相辅相成、配合使用。每级分为9个单元,每单元3课。主课本:每单元包括3篇课文,每篇课文...
大脑使用指南-其实你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本书特色 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眼见的不一定为实?为什么国民男神一换再换?大脑为什么是*大的性器官?为什么一孕傻三...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本书特色关键词研究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思想方式,可以说一个关键词就意味着一种思想观念。但是这种思想观念不只是思想本身,它与...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民间戏曲史著作。按中国民间文学的文体分类,民间戏曲被称为“小戏”。“小...
大师经典素描丢勒 内容简介 丢勒(Albrecht Drer 1471-1528), 德国文艺复兴时代*有成就的画家,版 画家。生于纽伦堡,卒于同地。其父精 于...
《驳圣伯夫》内容简介:本书既非论文亦非小说。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作者强
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本书特色 阅读《红楼梦》时,发现文本中有许多共名……正是发觉这一共名艺术,所以我决心给这些共名作注,且当解读……并借新的视角说些新话。对《红楼...
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 本书特色 村上春树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日本小说家。30余年来不仅独步日本文坛,而且声名远播、已为整个文明人类所普遍认可,在宏大叙事缺失...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她的注解除简介作者生平外,比较注重语词名物的诠
从王维到苏轼-诗歌与禅学交会的黄金时代 本书特色 收录当代港台知名学者关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的论文、专著等,作品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集学者一生之精粹,彰显人文社科研...
1.作者踏遍全球,回顾历史,探讨创造型天才涌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而思考如何在家中创造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韦纳用比尔·布莱森式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 目录 中国书法史总论引言**节 书法史与书法艺术的传统第二节 古代书法理论的基本结构第三节 前期书法史第四节 后期书法史概述**章 汉...
古典小说闲话 本书特色 从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古典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曾经的辉煌。本书主要精选了《...
别求新声-汪介之教授讲比较文学及中俄文学交流 本书特色 《别求新声》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20卷丛书之一。中俄文学与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
江河水 内容简介 入梅了。今年的梅雨下个不停。在我阅读这部小说的昼夜里,大雨不依不饶地打击着我的窗檐。这种音响正好,正是阅读这种小说的环境。雨声隔绝了其他的市声...
乐府诗体式研究 本书特色 乐府诗构成要素是乐府学核心概念,是指一首乐府诗的五个构成元素,包括题名、本事、曲调、体式、风格。周仕慧编著的《乐府诗体式研究》为其中的...
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 内容简介 长江流域的学者与洛学、关学、闽学、岭南学的雪人互动交融,才有了丰富的宋学与理学。长江流域孕育了宋学与理学,宋学与理学则提升了长江文...
针灸腧穴疗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腧穴的专著,共十三章。**章绪论概括地介绍了腧穴的概念、分类、归经、五行归属、寒热性、多能性、特定穴和主治规律。二至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