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成为世界新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以利于其现代发展并有益于世界;一方面又急需总结过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年现代文化进行总结,以便为建构未来的世界新文化作出贡献。这一总结的核心无疑是百年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及其酿成的发展趋势。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趋动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百年中外文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西方文化对中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少有研究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文化自身传承之中发生和发展,更少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本丛书从这一现实状况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20世纪一百年来卓有成就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总体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规律,目的在于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中国文化真正能作为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陈铨的生平创作,呈现他复杂的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他在沟通中德文化、借鉴德意志哲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从而还原陈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陈铨:异邦的借镜》**次系统地梳理了陈铨的生平创作,试图清晰地呈现他复杂的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他在沟通中德文化、借鉴德意志哲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从而还原陈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陈铨是20世纪40年代名噪一时的“战国策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德文学交流杰出的开拓者与先行者。可是,由于历史的误会,陈铨长期退隐于历史深重的帷幕之后,少人问津。
季进,男, 1965 年生,江苏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1982年9月——1986 年7月,苏州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9月——1989年7月,扬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曾华鹏教授。1989年8月——1996年8月服务于苏州市政府等机构。1996 年9月——1999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范伯群教授。1999年8月——至今,任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2004年1月——8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研究专长: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钱锺书研究。
获得奖项:
“江苏省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2);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200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03);“《文学评论》(1997—2002 )提名奖”(2003)
学位论文 :《弗洛伊德与前期创造社的变态小说创作》,苏州大学中文系,学士论文,1986 年。《反抗与张扬——西方现代主义与五四小说比较论》,扬州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1999 年。《钱锺书与现代西学》,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论文,1999年。
个人专著:《胡适传》(与小田合作),团结出版社1999年4月、台湾国家出版社2002年版。《钱锺书与现代西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1月。《围城里的智者——钱锺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月。《李欧梵季进对话录》(与李欧梵合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曾一果,江苏盱眙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当代外国文学》、《译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宋词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胡云翼(1906—1965),原名胡耀华,字号南翔、北海,笔名拜苹女士,湖南桂东人,词学家、文学史家,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喜研诗词,...
表演学准备、排练、演出(华厦) 本书特色 这是近年来美国出版的*具影响力的表演学教材之一。它的主要构架是提供如何完成某项行为和技巧训练的各种实例,注重个人感知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考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是徐中玉等编写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来对后现代的一些论题所作研究的成果结集。这些论题主要集中于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三个大的方面。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
无语问上帝 本书特色 上帝公平吗?上帝沉默吗?上帝隐藏了吗? 杨腓力以其独特的视角款款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山旧约到新约.从亚伯拉罕到约伯,从耶稣到保罗,他发...
文艺民俗学 内容简介 文艺民俗学研究民俗文化对一般文艺发展的影响和相互的关系,兼容民间文艺学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内涵。本书为我们挖掘文艺发生的民俗成因...
写实与抒情-中国乡土文学思潮文献史料辑 本书特色 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思潮为中心,以鲁迅、杨振声、汪敬熙、蹇先艾、许钦文、台静农、潘训、黎锦明、彭...
语言能力及其分化: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 内容简介 一位是家住北京郊县农村、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乡下妇女,另一位是借助字典可以看懂中国古书,但张嘴就出错的洋教授,谁...
中国文学常识 本书特色《中国文学常识/常识圆桌派》一部比较完备、力图全面显示中国文学整个发展过程中真实面目的常识读本。以《文学大纲》为底本,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
詠臨回來了,他親愛的雙胞弟弟。而詠棋原本已轉移至自己身上的目光,是否又將移開?不!他不允許!好不容易,他才讓那人只看著自
我苦笑了一声,我把这个人挂在心尖二十年那么久,每一次都是千辛万苦回到他的身边,他依然每一次都在问我究竟是谁。我究竟是谁,
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 内容简介 本书在编写的体例上旨在对每种疾病系统地阐明其纵向诊断依据及指标的基础上,着重于对某种疾病的横向联系,即对某种疾病与其他相关疾病...
北宋的古文连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古文连动发生的背景——儒学力求经世致用的时代;古文连动的理论基础(上);古文连动的理论基础(下);古文连动发展...
市场时代的文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对话录(2008/11)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伴随着电视剧《渴望》、王朔的小说、汪国真的诗以及以《心灵史》为代...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3、4卷,1981-1990.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共二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唐代文学研究的“论文摘要”大陆部分(1981~1990),...
民国大师文库(第八辑)---中国诗史 本书特色《李维:中国诗史》还是以开阔的诗史眼光与现代形态的编著体例给学术界带来相当强烈的新鲜感,因而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今...
俄罗斯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 本书特色 我国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发现,在为数众多的俄罗斯文学史、文学选读、作家研究专著、文学理论和批...
陈云家风(于若木及陈云子女访谈录) 本书特色 百幅照片首次披露,夫人子女细说陈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感人,亲情友情天下情情系苍生。陈云家风(于若木及陈云子女访谈...
“汉语文化共享体”与中国新诗论争 本书特色 本书系列的问题的提出,与正在作为世界历史过程的所谓“全球化”问题存在着深刻的关系。但是一旦切入过程的内在脉络之后,就...
莎士比亚语言精髓录 内容简介 多么精彩,多么诙谐,多么浪漫;热烈的,纯情的,深沉的,世俗的,一经莎士比亚的羽毛笔雕琢,便会格外另有味道,令人难忘。在莎士比亚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