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古尔德《熊猫的拇指》

[美] 古尔德《熊猫的拇指》

作者:[美] 古尔德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年:1999-03

评分:8.5

ISBN:9787108012333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斯蒂芬・古尔德

“古尔德相貌平凡,平凡得近乎有几分猥琐。他身材矮而胖,红润的脸上油光光的,上面点缀着一个蒜头鼻子和一抹卓别林式的胡子。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穿着一条皱巴巴的裤子,套着件牛津衫,看起来就象是一位心不在焉的老派教授。但只要他一开口说话,所有那些平凡的假象就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谈话的时候,常给人一种心神不宁的印象,仿佛并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讲的话上。我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就是单纯的谈话绝对不足以占据他的心神,他头脑中的高水平程序,总是在话题的前面悠闲地散步,从容地四下探测着,尝试着谈话可能出现的主题,搜寻着一系列新的论据、类比和格言。我觉得不论我的思想走到何处,古尔德总会在前面等着我。”

---- 科学美国人的资深撰稿人约翰・霍根

古尔德1941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专业是古生物学。毕业后,古尔德在美国著名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哈佛大学任教。古尔德三十几岁就成为教授(在美国教授的职位是很难得到的)。

古尔德早期研究的对象是百慕大地区的蜗牛,然而,真正另他享誉世界却是在1972年,他和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尼尔斯埃尔德里奇合作,提出了“间断平衡”进化理论。“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并不像达尔文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积累的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解释了化石在地层中为什么会有许多空缺之处。新物种的产生,几乎不可能通过达尔文描述的那种渐进的、线性的进化方式实现,物种的形成是一种相对迅速的过程,当一个生物群脱离了它的同类大集体,开始自己的进化旅程时,新物种就产生了。古尔德本人将这一理论中的生物称为“勇往直前的朋克”,而批评家却将此理论喻为“抽疯式的进化”。勇往直前也好,抽疯也罢,古尔德凭此确立了自己在当代古生物学界的地位。

虽然“间断平衡”理论引发了一些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但如果把古尔德认为是一个反对达尔文的人,就大错特错了。古尔德是一位忠实的达尔文主义者,只不过他认为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而不是生存竞争或生物渐变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推崇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也承认,自然选择不是唯一答案,而是最重要的答案。

古尔德的另一杰出贡献并不是提出什么理论,而是他写出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令世人对古生物学产生兴趣。没有人关注的科学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古尔德的科普文章给予了古生物学持续的生命动力。古尔德文笔流畅、学识渊博,不仅向读者解释自然现象,而且讲述自然现象所引出的思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对科学的反思相当深刻,对社会曲解科学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主要科普作品有《自达尔文以来》、《熊猫的拇指》等。

在现代社会里,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但科学却似乎离普通人越来越遥远。拉近科学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仅需要对科学的深入研究,也需要有流畅通俗的文字能力。古尔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能够融合科学和文学的人物。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完美与不完美:有关熊猫拇指的三部曲

1.熊猫的拇指

2.无使用意义的历史标记

3.双重麻烦

第二部分 关于达尔文

4.自然选择与人类的脑:达尔文与华莱士

5.达尔文的中间道路

6.未生先死,或一种螨虫的西面颂

7.拉马克的影子

8.相互关心的群体与自私的基因

第三部分 人类的进化

9.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

10.辟尔唐人回顾

11.我们进化中最伟大的一步

12.在生命中间

第四部分 人类差异的科学和政治学

13.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

14.女人的脑

15.唐氏综合症

16.维多利亚时代面纱下的瑕疵

第五部分 变化的节奏

17.进化变化的幕式性

18.有希望畸形的归来

19.关于贫瘠地的著名争论

20.帘蛤是帘蛤

第六部分 早期生命

21.初始

22.老疯子伦道夫・柯克帕特里克

23.深海虫与始动物

24.我们的祖先是一个海绵细胞吗?

第七部分 它们曾被蔑视和抛弃

25.恐龙愚蠢吗?

26.泄露内情的如愿骨

27.自然中奇特的伴侣

28.为有袋类申辩

第八部分 大小与时间

29.我们的命数已定

30.自然的吸引:细菌、鸟和蜂

31.时间的漫长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