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南京难民区百日——亲见日军大屠杀的西方人》(岩波书店1995年出版)近由南京师范大学翻译出版,实乃自己无上光荣无比喜悦之事。在此,谨向给予帮助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和各位友人,以及费时费心完成艰苦翻译工作的李广廉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
拙著首次出版正值日本战败5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10年之后,在日本战败6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2005年,该书的中文版能够问世,让自己无限感慨。
我是从1984年起从事南京大屠杀事件(南京事件)的研究的。当时,为声援家永三郎教授以文部省的教科书审订违反日本国宪法为名起诉日本政府的教科书审判,由一些学者、记者和律师组织了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代表为已故的早稻田大学洞富雄教授)。加入该会成为我研究南京事件的契机。在家永教科书诉讼中,南京大屠杀与南京战役中对妇女的暴行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1984年12月,在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张允然)的帮助下,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前往南京进行了实地调查。1987年12月又进行了相同目的的第二次实地调查,其成果汇总在洞富雄·藤原彰·本多胜一主编的《通往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朝日新闻社1988年出版)一书中。在第二次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得到了1985年设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杨正元馆长、段月萍副馆长以及孙宅魏、高兴组、邹明德、胡菊蓉、陈娟等诸多中国学者的大力帮助。
在当时两次的南京实地调查中,我们听取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直接受害经历,查阅了南京大学、南京图书馆、第二历史档案馆中收藏的史料。这些成了我后来真正进行南京事件研究的珍贵经历。当时的南京,称得上高层建筑的只有金陵饭店,其余均是原样保存下来的解放前的旧建筑和街道。其中,南京难民区中作为难民收容设施使用的洋楼和公共建筑也大多保留了下来。我从南京的大学生那里借来自行车,沿着南京难民区遗址和在南京城内四处进行寻访。当时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现场地理状况的确认为后来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南京事件发生之时,日本国内实施了严格的舆论报道管制,日军的屠杀和暴行完全不为国民了解。同时,日本战败前后,日本政府和军部为隐瞒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下令烧毁证据和记录文件。故日军官兵从上到下均彻底地焚毁了相关文件。
因此,我在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所能接触到的,仅限于日本国内的公开资料。于是,我采取了走访美国的大学图书馆、议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调查、收集南京事件期间居住或派驻南京的美国宣教师的书信、记录和新闻记者报道的研究方法。
我曾于1984年、1986年、1987年三次前往美国收集史料。其中,我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成功收集到担任南京安全区(难民区)国际委员的美国传教师的大批史料。而采访到南京事件期间曾派驻在南京,向世界报道了日军暴行的《纽约时报》的F.T.都亭(F.Timllman.Durdin)和《芝家哥每日新闻》的A.T.斯蒂尔(A.T.Steele)两位记者,也是一大幸事(二人现在都已去世)。
1992年,我在美国收集到的大量史料作为南京事件调查委员会编译的《南京事件资料集①美国相关资料编》(1992年青木书店)出版。正是在上述史料调查与收集、资料集编辑翻译的基础上,我才能够得以执笔写成本书《南京难民区百日》。
在支援家永教科书审判活动方面,我本人于1991年4月前往东京高等法院出庭,证明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并获得了认定家永教授的教科书中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南京战役中对妇女的暴行的记述不合格的文部省的审订违法的判决(1993年10月)。因*高法院也追认了该判决,故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终得到了日本司法界的确认(1997年8月)。
其后,尽管分量和内容并不充分,但现有的日本所有小学历史教科书、初中历史教科书、高中日本史教科书以及绝大多数的高中世界史教科书都开始收录南京事件的记载。
我于1994年由大月书店出版了专著《亚洲各国中日军》,进而在1995年由岩波书店出版了本书《南京难民区百日》。此后,我还相继出版了《南京事件》(岩波新书1997年),《南京事件与三光作战》(大月书店1999年)和《南京事件与日本人》(柏书房2002年)和其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专著。
在日本,主张“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和美国为宣传所做的捏造”的南京大屠杀否定派的出版物被放任自流,得以大量涌出。相比之下,我们这样记述南京大屠杀事实的书籍的出版则举步维艰,哪怕被人找到一处差错,就会立即招来右翼和否定派停止出版的威胁和压力。
因此,本书《南京难民区百日》的写作和出版牵扯了我大量的精力,为避免出现记述上的差错,我首先认真检查,并请岩波书店聘请的专家对我的原稿进行了仔细检查,请已经去世的一桥大学藤原彰教授交流校对了清样。结果本书出版后,没有受到右翼和南京大屠杀否定派的攻击。其后,因我出版了新著《南京事件》(岩波新书),故本书二版后,岩波书店将本书绝版。因此,此次本书的中文版在中国出版,我认为是本书的再生,对我而言是无限喜悦之事。
此外,还有一点让我感叹的是,本书在南京事件期间位于南京难民区中心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后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们的帮助下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样是历史的姻缘。期望本书能够为加深日中南京事件研究的交流,推进日中友好做出贡献。
*后,谨以中文版本书献给明妮·魏特琳女士以及约翰·H·D·拉贝、M·S·贝德士、路易斯·S·C·史迈士、罗伯特·O·威尔逊等为从日军的暴行下保护南京市民而舍命奋斗的南京安全区的各位国际委员会成员。
还原民族真实的历史,建立民族自己的记忆;把“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权就不会有人权”的道理,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并且传之子孙,永不湮灭。
笠原十九司,1944年生,东京都留文科大学比较文化系主任,是日本国内研究南京大屠杀问题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笠原教授同日本进步学者藤原彰、本多胜一等南京事件研究会成员一起从事南京大屠杀问题的研究。他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甚至通过出庭作证的方式驳斥了“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和美国为宣传所做的捏造”等荒唐论点。他先后出版的相关专著有12本之多。本书是他第一本翻译成中文的著作。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 本书特色上市十年,绝版五年,全新修订,耀世而来 大历史不会萎缩小切片崭露峥嵘 百年中国的细节呈现一个时代的历史注脚 ...
历史不是哈哈镜-真假袁世凯辨别 本书特色 1、“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端木赐香在历史的夜色中手执松明,在每一个“事故多发地段”分辨歧路,为我们找寻真...
《罗马的复辟》内容简介:帝国陨落之后,还能重生吗?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数百年的帝国传统宣告终结。然而,帝国的文化、制
新战争与和平(全12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武汉出版社2000年出版★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十大元帅之一聂荣臻、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等推荐★ 获第五届国...
汉朝宫廷秘史-(上.下册)-最新经典珍藏 本书特色 《汉朝宫廷秘史(*新经典珍藏)(套装上下册)》根据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内容,编写了汉朝皇宫鲜为人知的生活,包...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共19册)》共十九部三十八册,包括《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范睢漂亮复仇·汗血马战争)》、《柏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史》: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中西相隔很...
书画篇-沈从文说文物 本书特色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
社会与历史-十万个为什么(e时代少儿网络版)(随书附赠精美光盘) 内容简介 这将是一套游走于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书,这也将是一套从书架延伸到更广阔的数字化世...
《影梅庵忆语》内容简介:本书是冒襄关于爱与离散的泪笔记人之书,共四卷,一记作者与董小宛相识、相爱,终成眷属的曲折过程;二记
明史·贵州土司列传考证 内容简介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明代贵州的各民族历史,《明史·贵州土司列传》无疑是*基本、*系统、*可靠的不可替代史料。但若对《明史·贵州土司...
辉煌时代 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文明的成就-中亚文明史-第四卷(下) 本书特色 《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所述年代约八个世纪,在此期间,伊斯兰这一新的信仰日益兴盛...
摹庐丛著摹庐丛著/文史考古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为陈直先生著作系列“摹庐丛著”之一种。本书收录了陈直先生已出版专著以外的主要论著(包括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按照文...
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高财商》内容简介:我们对财务自由充满渴望,财富似乎总是离你一步之遥,却又让你觉得遥不可及。理财从来都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不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本书特色 学问者何?明道修德,洁身自好?奈何咱终究还是个中国的学者,骨子里总会有那么点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求知问学,经世致...
联合与斗争-毛泽东.蒋介石与抗战中的国共关系 本书特色本书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先生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部高...
以色列史 本书特色 《以色列史》是对以色列现代史的概述。正如作者自己在前言中提出的那样,为了改变人们将以色列国的建立看作圣经预言实现的思维定势,作者有意将以色列...
见证百年西藏(续)——西藏历史见证人访谈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方式、访谈的形式对二十世纪西藏的历史事件进行介绍,涉及“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从饮食文化的变迁...
谈史色变-大历史中的人性观察 本书特色本书集合了六十篇历史随笔,共分六辑,以青、黄、红、黑、白、灰加以区分。主要以人物为线索,从先秦到民国,垂直表现历史人物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