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印度] 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作者:[印度] 阿马蒂亚·森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7-12-01

评分:7.8

ISBN:9787542626172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印度是一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信仰,判然有异的风俗和异彩纷呈的观点。《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是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的一部发人深省的论文选集。该书从印度由来已久的争鸣传统这一角度出发,提纲挈领地表明了了解当代印度—— 包括其生机勃勃的民主制度——的必要性。

争鸣传统不仅影响了印度文学、文化、政治、科学与数学发展的历史,而且还影响了构威其宗教多样性之基础的知识多元主义。知识多元主义包括属于印度教哲学范围之内的非正统见解,也包括印度的其他宗教经验,从佛教、耆那教和无神论在早期的盛行,到与外来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具有建设性的遭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要想理解当代印度所面临的政治、社会、文化与经济挑战,就应当充分认识其多元主义的、相互作用的和生生不息的传统。

森认为,通过互动进程,特别是在后殖民世界,外来观点也会对民族本体认知产生影响。西方往往将印度视为一个具有无穷无尽的精神性和无缘无故的神秘主义的地方。然而,印度具有怀疑主义和追求理性的悠久传统,除了在数学、天文学、语言学、医学和政治经济学等世俗领域的贡献之外,或许还拥有所有文明古国之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不可知论和无神论文献。森还论述了印度丰富的知识遗产的方方面面,包括从公元前四世纪和前三世纪的侨底利耶与阿育王直至十六世纪的阿克巴所概述的经世治国哲学:印度在公元第一千纪与中国之密切关系的历史及其至今依然存续的重要意义:印度古老而严谨的历法:萨蒂亚吉特·拉伊的电影: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与莫汉达斯·甘地之间关于印度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辩论。

森认为,理解和利用印度丰富的争鸣传统,对于印度民主制度的成功,对于捍卫其世俗政治,对于消除各种与阶级、种姓、性别及社群有关的不平等现象,对于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是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的一部发人深省的论文选集。该书从印度由来已久的争鸣传统这一角度出发,提纲挈领地表明了了解当代印度——包括其生机勃勃的民主制度——的必要性。 全书分直言与异议、文化与交流、政治与抗争、政治与抗争、理性与身份四部分内容。

中译本序

梵文语词变音标志方法

第一编 直言与异议

一、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二、不平等、不稳定与不平之鸣

_一、印度:大与小

四、移民社群与世界

第二编 文化与交流

五、泰戈尔与他的印度

六、我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

七、印度的传统与西方的想象

八、中国与印度

第三编 政治与抗争

九、与命运之神的幽会

十、印度的阶级

十一、女人与男人

十二、印度与原子弹

第四编 理性与身份

十三、理性的范畴

十四、世俗主义与不满因素

十五、透过历法看印度

十六、印度人的身份

注释

人名索引

总索引

译后记

作品目录

中译本序

梵文语词变音标志方法

第一编 直言与异议

一、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二、不平等、不稳定与不平之鸣

三、印度:大与小

四、移民社群与世界

第二编 文化与交流

五、泰戈尔与他的印度

六、我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

七、印度的传统与西方的想象

八、中国与印度

第三编 政治与抗争

九、与命运之神的幽会

十、印度的阶级

十一、女人与男人

十二、印度与原子弹

第四编 理性与身份

十三、理性的范畴

十四、世俗主义与不满因素

十五、透过历法看印度

十六、印度人的身份

注释

人名索引

总索引

译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