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法]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作者:[法]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年:2012-12-13

评分:8.7

ISBN:9789866031250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政府是什麼?自由是什麼?人們如何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這本150年前的經典寓言,將告訴我們:為什麼政府常犯錯、以及如何控制它。

本書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稱讚他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A. Hayek)稱他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他說:「正如〈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清楚地揭示理性經濟政策的核心困難和,我更願意說是,經濟自由的確切論述。」

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這篇經典文章中,巴斯夏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可以看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也可能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然而,每當政府要推行新政策,往往只看到「看得見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平。以破窗戶的寓言為開端,文中談到的主題包括:課稅、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及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等等。

這篇文章寫於1850年,也是巴斯夏過世前的幾個月,當時法國社會剛經歷了1848年革命,整個時代潮流是社會主義大行其道、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家高層貪腐。他力排眾議,著書立說,宣揚經濟自由、私有財產權的理念,以及為何應該採取自由貿易,並節制政府的權力。在他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名作《一課經濟學》即是以〈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為藍本而寫成。其中的破窗戶寓言,首次提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雖然要到五十年後這個名詞才被確定下來。

在另一篇名作〈論法律〉(The Law)當中,巴斯夏針對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提出批判,說明政府施政不是萬靈丹,政府只應該擁有限定的功能,不能什麼都做;法律會被誤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不智的自私,和錯誤的博愛。本文同時探討人權、自由的真義。

本書選錄巴斯夏兩篇最重要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與〈論法律〉,在當今台灣政府管制橫行、政策作為不彰的時刻,經濟政策應該怎麼做、政府到底該做什麼,本書都是最佳的借鏡。

作品目录

推薦序 大債時代的一帖良藥--呼喊「自由」∕吳惠林

推薦序 自由、正義、財產、法律--為巴斯夏序∕黃春興

推薦序 戳破大政府的迷思∕Sean Woo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1. 破窗戶

2. 軍隊復員

3. 稅收

4. 劇院與高雅藝術:政府該補助藝文活動嗎?

5. 公共建設

6. 中間商

7. 貿易限制

8. 機器

9. 借貸

10. 阿爾及利亞

11. 節儉與奢侈

12. 就業的權利與保證利潤的權利

論法律 The Law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