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

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10-01

评分:5分

ISBN:7301097921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 内容简介

通货紧缩是经济周期中的一种货币现象。在本书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将通货紧缩放在经济周期的全过程中进行考察,并首次提出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再回到通货膨胀的三期模型框架。在以往经济学文献对经济周期的分析的基础上,本书通过对通货紧缩产生原因、自我加强和放大过、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机理等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产权界定不清和政府行政干预导致的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和预算约束失效是产生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互转变的深层次原因;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证动态有效增长,就必须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
本书是宏观组自1998年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三本书,前两本分别为《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 本书特色

通货紧缩是经济周期中某一阶段的货币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永恒话题。根据宏观组近来针对通货紧缩的研究和讨论,全书针对通货紧缩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部分是关于“走出通货紧缩的理论综述”,具体说明了产生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有效治理的手段;第二、第三、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了“前通货紧缩:产权与通货膨胀”、“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后通货紧缩:从通缩回到通胀”,全面诠释了通货紧缩现象;*后,站在通货紧缩的国际视角上,研究了香港和日本的案例,从而为我国更好的治理通货紧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此外,全书的附录部分还从产权界定及市场效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的方向。

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 目录

**部分 走出通货紧缩:理论综述
**章 通货紧缩的成因
一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二 需求下降理论
三 货币主义观点
四 生产能力过剩
五 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观点
第二章 通货紧缩的应对
一 负名义利率
二 降低长期名义利率
三 设立通货膨胀目标或者价格水平目标
四 财政扩张
五 货币贬值
六 未寸绸缪
第二部分 前通货紧缩:产权与通货膨胀
第三章 产权约束、投资低效与通货紧缩
一 引言
二 投资过热的判断
三 过度投资分析的产权逻辑
四 过度投资的危害和后果
五 总结性评论
第四章 金融加速器与中国经济波动
……
第五章 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变动
第三部分 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
第六章 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第七章 产权、微观绩效与宏观波动
第八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
第九章 中国的利率政策和通货紧缩
第十章 法律制度、信用环境与通货紧缩
第四部分 后通货紧缩:从通缩回到通胀
第十一章 中国财政政策与通货紧缩
第十二章 银行贷款的年度损失率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十三章 财政赤字增长的估算和通货膨胀
第五部分 通货紧缩的国际视角
第十四章 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与人民币汇率
第十五章 理解香港通货紧缩
第十六章 日本90年代的通货紧缩及对中国的启示
附录
第十七章 市场效率与产权界定
第十八章 我们要寻求什么样的增长
参考文献
图形索引
表格索引
专栏索引
文字索引
全书作者简介

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成立于1998年,主要成员是师从易纲教授的硕士生及博士生。多年来,易钢教授一直带领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以的同学们进行着卓有的成效的研究讨论,对宏观政策、中国通货紧缩形成机制及其与经济动态之间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成立以来,宏观组完成了近十个重大课题,春中有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的“中国通货紧缩短研究”及其他机构资助的“十五计划对香港经济研究”、“资产证券化”等研究项目,出版了《宏观政策调查与坚持市场取向》、《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两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宏观组成员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核心刊物上累计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和优秀文章。宏观组的讨论和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也使宏观组的成员受益匪浅。良好的训练使从宏观组走出的同学们不论是去哈佛、斯坦福等学府继续深造,还是投身于国内金融事业,都游刃有余。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短暂的回国探新期间仍然不间断地参加宏观组的聚会,给宏观组带来更多更新的思想和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随着每年新鲜血液的注入,宏观组织蓄着越来越强大的研究能力,始终保持着热情和活力,不断地为中国经济问题的探讨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