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文体篇、体派篇、思想篇、题材体裁篇和学术史篇。内容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各体文学的历史地位;雅、俗之辨;尊体与破体等。
后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宋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展,但从总体水平来看,似乎仍显薄弱。与邻近的唐代文学研究相比,所得成果较少,投入人力不多,研究力量颇弱;与宋史研究相比,在专题的开拓、理论的探讨乃至基础文献的整理等方面,也难望其项背。从宋代文学自身的研究格局而言,也有一些不平衡或学术空白之处,如时代上的重北宋轻南宋,文体上的重词轻诗、文,课题上的重大作家、轻中小作家,以及对文学现象、文学事实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缺。这种情况,对宋代文学研究者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办法之一,是调整研究观念,更新视角,开拓思路,以期有新的突破。我们的写作即是就此作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本书以专题的方式组织整体框架,用以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文学的概貌、特点、发展进程、历史地位和影响。这一条块明晰、各部分相对独立而又互为参证的有序结构,或可在现有通常流行的“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中心”的教科书体例之外,更便于集中探讨一些文学现象的底蕴,便于从理论上总结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也便于表达我们学习宋代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探讨文学史的发展结构和历史脉络,是一个头绪繁多、包涵庞杂的任务。任何一部文学史,即便是*理想的文学史,都不可能代替文学史的全部研究工作,这就决定了文学史的编写体例和方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编写方法总是各有长处和优点,也都不可避免地各有其局限和盲点(如分体合编、上论下史以及*流行的以时代为序的编写体例等),我们需要各种体例的文学史,以收互补交参、相得益彰之效。本书还不是一部宋代文学的断代史,但也希望能在用各种方式编写文学史方面积累一些经验。我们的写作集体是个师生结合体。除我本人外,参加者都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我攻读唐宋文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虽然全书的宗旨要求、设计构思是我拟定的,并由我通稿、定稿,但本书也是教学相长的产物。这一二年来,他们每每来到我的堆放杂乱、色调沉重的书房,倾心畅谈,切磋琢磨,似乎忘掉外面商业浪潮的烦躁,重新体验一下读书人作为学术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角色,总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愿此书的出版,当作这段共同笔耕读写生活的温馨纪念。兹记各人分工执笔的情况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王水照:绪论。文体篇。吕肖奂:体派篇**章。聂安福:体派篇第二章。思想篇**章。杨庆存:体派篇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三章。蒋安全:思想篇第二章、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二章。朱 刚:题材体裁篇**章。结束语。陈 磊:学术史篇**章。吴河清:学术史篇第二章。时至今日,同学们有的已毕业离校,有的仍在继续攻读,但我们的研究工作还远未结束,毋庸说正刚刚开始——这个“开始”,对于已逾花甲之年的我来说,为时已晚,因而寄予年轻学人的期望,其殷切是不用言说的了。工水蔗1995年6月于复旦大学
书摘宋代士人对传统文化的吸取和整合,具有颇为恢弘的开放气魄,那么,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心态又是如何呢?这也是研究唐宋文化不同特点时的一个重要问题。主张以“开放”与“封闭”来分指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特点,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视其对外来文化采取何种态度,就是说,唐型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而宋型文化则具有“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对此,也稍加辨析,以作附论。从宋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关系而言,当然不及唐代对外来文化的毫无顾忌的大胆而全面的吸取,这是无需争议的事实。唐时西北的“丝绸之路”,为输入西域文明打开了畅通的道路,宗教、音乐、歌舞、诸般技艺乃至衣食习俗等异质文化源源不断地西来,成为建构唐型文化的要素和基础之一;而两宋东南地区的海上交通,其便捷、先进(特别是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也为前代所不及,输出的物品也以丝绸、瓷器为主,堪称海上的“丝绸之路”。从海外贸易的商业角度来看,丝毫不比唐代逊色,但在文化输入方面确实无法与之匹敌了。宋朝颇称发达的对外交通线之所以限制在贸易商业的功能之内,而没有同时发展为文化输入的通道,其原因是复杂的。大要有二:一是唐宋两朝对外的政治、军事形势不同,因而对外的文化需求也不同。唐代,尤其是盛唐士人,对于强盛的国势怀有自信亦复自傲,便以充分开放的心态去吸纳外族的一切,以满足多方面的文化消费和多姿多态的文化创造的需要。然而,宋朝自建国之时起直至灭亡,历受辽、西夏、金、元诸族的巨大威胁,军事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政治的首要议题和社会的症结之一,忧患和屈辱伴随着士人的心路历程。二是宋朝与诸族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宋朝“积贫积弱”,在军事、财政上虽不称强大,却是当时东方文明的大国,其文化水平高高雄踞于周边诸族之上。就东北亚地区汉文化圈而论,辽、金、元等族尚处于向封建化过渡之际,显然不能依赖其原生态的部落文化来完成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高丽、日本也在进一步完善封建制的过程之中,他们都迫切需要宋朝汉文化的输入,这就自然造成宋朝的文化“出超”现象。不错,宋朝士人常怀有一种文化优越感。苏颂等人的使辽诗中就有不少辽人慕宋的描写。苏颂《和过打道部落》“汉节经过人竞看,忻忻如有慕华心”,苏辙《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虏廷一意向中原,言语绸缪礼亦虔”,《渡桑乾》“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都带有以本朝为本位的强烈色彩。苏颂的使辽诗还认为在隆冬的辽境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4:清·从新闻,看巨变——现在·历史、现在、将来 本书特色 1.专业的插画:网罗经验丰富的插画家,经过严谨的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
南明史-明清史学术文库 本书特色 南炳文编著的《南明史》是明清史学术文库之一。本书原为作者与汤纲先生合撰的《明史》(下)的一部分,本书共五章节,内容包括初期南明...
《以色列史》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
宋代地域文化 内容简介 在此之前,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北)人寇准为执政大臣期间,公开表示出自己对南方人的不满,“尤恶南人轻巧”。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如果这是宋史-北宋大结局-7 本书特色 五年心血,打造迄今为止口碑*好的白话宋朝大历史。宋史至此,已极尽之所能。在这段历史中,充满着方方面面的极致。*奢靡的帝国...
《春秋史》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三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
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 本书特色 《安西榆林窟(精)/中国石窟》编著者敦煌研究院。 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
《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第2期/总第4期)》内容简介:《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
小春秋 本书特色 本书由李敬泽发表在《南方周末》《散文》等报刊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主要包括《鸟叫一两声》、《那些做不到的事》、《君子之睡眠问题》、《数学家的城...
《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内容简介:本书力求通俗生动,深入浅出,既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及旅游企业的培训教材,也适合旅游工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研究:以吉林省为例》内容简介:全书以城区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吉林省
琉璃厂 本书特色 北京文化,一城三带丛书擦亮北京“金名片”——让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书走向大众琉璃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作为通俗介绍北京地标性...
中国博物馆志-6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文物出版社出版★ 重庆卷收入条目44条,插图359幅★ 西藏卷收入条目5条,插图43幅★ 安徽卷收入条目...
历史的另一张脸:Ⅰ 本书特色 草根论坛,坛坛都是好酒,力争与事实死磕,深挖被掩埋真相。不惧权威,平民化个性解读让历史大变脸。历史的另一张脸:Ⅰ 内容简介 本书内...
《执拗的拓荒者:回忆沈从文》内容简介: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长河》《边城》
《松弛感:把能量从敏感焦虑中释放出来》内容简介:妨碍个体成为真正的自己、走向幸福的最大障碍,便是自恋,这样的人没有属于自己
《贝佐斯的数字帝国》内容简介:所有的企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那么,一家真正的数字化企业是什么样子呢?它可以无边界地指数级增长
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
史海帆影-宋城怀古-(续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端州历史文化丛书”的一种,《宋城怀古》系列的第四部。作者以纪实的写法,以端州弥足...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本书特色 著名历史作家袁腾飞作长序推荐:吴钩老师的这本书,能使你对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打开这本书,体验一份美好。近100幅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