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 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 国民党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
1937年,高士其孤身一人,历尽艰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49年9月,高士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大会,开始了新生活的里程。自1954年起,高士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高士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高士其与科普界人士发起筹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并于197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顾问、 中国科普作协名誉主席。
从23岁到83岁,高士其在60年残疾生涯里著述数百万字。他说,他愿化作知识海洋中的一片微波、一朵浪花、一丝春风,和大家一起扬起科学的风帆,同舟共济,全速前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49年后,他写了大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数达2800余行的科学诗,著书18本。其 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 事》、《高士其科学小品文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
1955年1月20日,福州市受到来自台湾的战机轰炸,造成大火灾。1955年5月30日,高士其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委派来到福州视察。在福州视察的12天中,高士其广泛听取了 福州市各界人士各阶层民众的意见,并就视察所得,以粮食统销、文教卫生、救灾工作、市政建设等为重点作了报告,即《视察福州市工作的综合报告》,其对故乡拳拳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高士其在一九三五年,写了**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发表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从这时起,至一九三七年八月离开上海止,可说是他科学小品创作上的*旺盛的时期。他用有点僵硬、发抖的手,写下了近百篇科学小品。尽管此后他也写了不少科学小品和科学诗,但是,我以为他的作品*精华的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一九三六年四月,高士其的**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与别人合著),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六月,高士其的**本科学小品集《细菌大菜馆》,由通俗文化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七年初,高士其的第四本科学小品集《抗战与防疫》(该书后又曾改名为《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话》出版),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自一九三六年起,高士其在《中小学》杂志上连载《菌儿自传》,每期发表一章,至一九三七年八月写完*后一章。这些文章后来编成《菌儿自传》一书,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高士其应陶行知之约,写过一本《微生物大观》;应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之约,翻译了《细菌学发展史》;他还应《开明中学生手册》、《大众科学》、《申报》周刊、《新少年》半月刊、《读书》半月刊、《妇女手册》、《力报》、《言林》等报刊杂志的约稿,写了许多科学小品文。
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他的作品,象一指把锋利的匕首,剌向国民党反动派。
高士其在他的第二篇科学小品《我们的抗敌英雄》中,用极其饱满的政治热情,讴歌了白血球:
“白血球,这就是我们所敬慕的抗敌英雄。这群小英雄们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无抵抗主义的,他们遇到敌人来侵,总是挺身站在*前钱的……一碰到陌生的物体就要攻击、包围、并吞,不稍存畏缩退怯之念,真是可敬。”“血白球尤恨细菌,细菌这凶狠的东西一旦侵入人体的内部组织,白血球不论远近就立刻动员前来围剿……”在这里,不用加任何注解,读者就可以领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本照片和文字相映生辉的《高士其画传》,它突出高士其的生长环境和背景,体现“原生态”的创作风格,力图还原高士其先生的本真状态。
我所能做的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
——高士其
高士其,是近代以来*值得尊敬的中国人之一,是全人类共同敬仰的真正英雄。
——作者题记
书评我所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高士其
影响中国的文化世家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涉及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师承关系、文化氛围等多元因素,但家学渊源无疑是不可忽略的一环。中国历代文化家庭无不重视家...
THE ANSWER-阿伦.艾弗森传 本书特色 2014年3月1日,在两万球迷的见证下,“答案”阿伦艾弗森的3号球衣正式退役。他的球衣如旗帜般升起,永远悬挂在费...
竹内实的鲁迅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竹内实的鲁迅研究为研究对象。竹内实鲁迅研究的宗旨是“鲁迅是人不是神”。通过实证主义与宏观理论相结合,他分析出一个具有宗法思想的...
陈明忠一九二九年一月二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著名社会运动家、社会主义理论家,是台湾“统左”阵营的代表性人物。在“戒严”时
《苏珊·桑塔格全传》内容简介:铸造偶像?打破偶像?还原一颗真实、完整的“美国公众的良心”一代公知苏珊·桑塔格(1933-2004)生
武训画传合集 本书特色 《武训画传合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1版1次。该画册布面精装,画家孙之俊之女孙燕华为本书签名留念。该画册由1936年《武训先生画传》和19...
袁世海-大师的智慧 本书特色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是中国京剧界承前启后的旗帜性人物,他天资深厚,刻苦学习,成就非凡,人称'活曹操'。中国四十岁以上的人更熟知...
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 本书特色 现代著名报人徐铸成戴“右派”帽凡23年(1957-1980),在“文革”期间受到深度冲击,在历次社会运动中,上交的思想汇报、...
末代状元:张謇 内容简介 因“冒名”考试,遭官府通缉,雨夜逃命。为实业救国,敢得罪权贵,弃官从商。他是帝师翁同苏的传人,对光绪有着兄长般的疼爱,同时又充满怜悯。...
罗尔纲传 本书特色 他是太平天国史的一代宗师,他是追求真理的诚实的科学家,他是一个虚怀若谷、善于接受批评与诚意采纳别人学术见解的人,他更是一个心地无私、爱祖国、...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内容简介 本书据郭化若同志回忆录撰写,收集了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各种情况资料。记叙了毛泽东与郭沫若的亲密交往和颇具传奇色彩的“神交”过程,令人...
我在中国那些年-陈纳德回忆录 本书特色 1937年,陈纳德以一位退休上尉的身份来到中国,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的航空队共击落、炸...
情缘缠绵-民国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 本书特色 当*有才的男人,遇到*美丽的女人,总是会发生一些情缘缠绵的爱情故事,然后幻化成几多温润的记忆,遗失于静美的岁月之河,...
如画北欧 本书特色 《如画北欧》:哎,那些朋克打扮的家伙,在离华尔街就两条街的祖科堤公园搭帐篷,钻睡袋,用环保纸盘吃有机食品、免费午餐,上网,吸大麻,性交,练瑜...
书绝非迟暮的自辩,亦不作自首陈词。我并不打算以此为一生忏悔。确切地说,它是一番和解的尝试,并非与我身外的世界,而是与我自
蒋廷黻回忆录 内容简介 廷黻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史学家。他当然对政治感兴趣,但不是一位政客。他有个性、有辩才,懂得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廷黻先生在那个...
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 本书特色 1. 在有关蒋介石的众多研究著作中,从精神层面透视其成败得失者,本书可谓先河之作。2. 陈铁健和黄道炫都是近代史界相当...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本书特色 瓦列里·波波夫怀着敬意创作的这部传记,“不虚美,不隐恶”:回顾俄罗斯著名学界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利哈乔夫的光辉一生,再现了...
何应钦——漩涡中的历史 本书特色 何应钦的一生,堪称20世纪中国政治、军事沧桑巨变的亲历者与是非之人,特别是在1924~1949年的25年间,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
《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内容简介:本书以数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入手,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梳理总结从中可以得出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