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学习民族乐器的热情很高,但是,在演奏中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现象十分普遍。本人在多年的专业演奏和教学中深有体会;指导初学者学习扬琴演奏不仅要从技术上提升,更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兴趣培养,使初学者不再认为练琴是枯燥、辛苦的练习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娱乐活动。
为使初学者能更多地掌握乐曲的多种风格,使各地不同流派、色彩浓郁的乐曲得到普及,本人在书中特意精心选编了一些中、外近现代经典之和。本典集由中国乐曲和外国乐曲两部分组成,其突出的特点,一是乐曲配有提示,能尽快了解乐曲内容、训练目的,技巧要求。二是每首乐曲设有一个新的技术难点,同时又巩固以前学习过的技巧和节奏。两个部分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初学者能温故而知新。
杨健,现任海南省歌舞团扬琴、叮咚等打击乐器独奏演员。1971年出生于天津,幼年随父学习扬琴,1985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90年提前毕业,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学习扬琴演奏专业,先后师从于张荣弟副教授、魏砚铭副教授,同时兼学玛林巴专业,得到了张荣弟副教授、王满副教授的多方指导。为了从姊妹艺术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并向律吕式大扬琴的改革者——郑宝恒教授学习大扬琴的演奏艺术。1994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6月,在天津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杨健大扬琴独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为全国首场大扬琴独奏音乐会),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作了新闻报道和实况转播,此次音乐会被收录到《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华乐器大典》等辞典中。
音乐导读 19海顿交响曲 本书特色 本书是'BBC音乐导读'丛书第19篇《海顿:交响曲》。莫扎特在谈到海顿时曾说:'没有人能像海顿那样无所不能--既能开玩笑也能...
音乐美学文选 内容简介 音乐美学近20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书汇集29篇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及研究生所写的论文,时间跨度近20余年,内容既涉及音乐的存在方式、本...
西洋乐器演奏与编配技法研究 内容简介 西洋管弦乐队配器法在教学中是重要学科,在学术上是重要课题。学习管弦乐器,不但要掌握其编配方法,还要掌握各类西洋乐器的演奏方...
手把手教你弹古筝-含DVD视频光盘1张 本书特色 学院风格,科学严谨,四台摄像机多角度切换,直观堪比手把手,一线教学经验集成,让初学者融趣味于亲和,给你看得明白...
中国古代音乐史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并提出以“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作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本...
《伊索寓言》内容简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瑰宝,深深影响了其后世界,尤其是欧洲各国的寓言创作。寓言作为人们的一种思维
港台卷-岁月如歌-九十年代歌曲精选-附光盘 本书特色 《岁月如歌:九十年代歌曲精选(港台卷)》为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红茶馆大海真心英雄城里的月光*浪漫的事港台卷...
基本乐理 内容简介 《基本乐理/“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编写,...
琴学会萃-第三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次研讨会由朝阳科技大学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共同主办,并受到财团法人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与财团法人松山教...
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气质:圆舞曲Op.354 本书特色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他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
约翰・伯格(JohnBerger)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画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役后进人CentralSchoolofArt和Chelse...
精彩摘录这本名为练习曲的曲集,以浪漫派的语言写成,每一首都有标题,音乐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全书没有八度,儿童也很欢迎——引
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动漫音乐钢琴版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时下*热门的手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经典任天堂游戏《超级玛丽》...
《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主要内容:江户时代见证了日本城市文化的繁盛、交融与碰撞。日本传统贵族和武士阶层绵延不息的艺术、技法
今天:刘德华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含CD) 本书特色 《今天:刘德华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是由安微文艺也版社出版发行的。今天:刘德华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含CD) 目录 1...
本书共收录十四篇论文,代表台湾艺术史学界老中青三代不者的部分成果。四十年来台湾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与国立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相
《艺海拾贝》内容简介:本书是秦牧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本专门谈写作技巧的文艺随笔集。上世纪后期盛行一时,影响了几代人。文
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 本书特色 '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收录了拉莫60首钢琴练习的曲子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抒发情绪的方式 尤其是钢琴曲 有的优雅、温柔...
本书的关注点可以说是视觉文化的中心议题——图像与观看,作者将观看的理论与历史纳入客观世界图像形式的变迁之中,在涉及面极广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