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先生晚年羁旅台湾的追怀之作。极为平易的白话,让我们同作者不再隔山隔水;极为翔实的故事,让我们同历史不再隔世隔代。拓下那些珍贵的史料,清末科举、同文馆、义和拳、军阀割据、以及旅欧游美等等,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读这本书,不但阅尽齐如山一个人的一生,领悟造就一代宗师的一个传奇;而且可以透视那个社会的万象。作为学者、作家、戏剧家、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广博的学识、清澈的见解也在书中层出不穷,读来获益匪浅。
齐如山先生一生阅历丰富,见闻广博,学识深厚,常能于一般人所不见处做出大学问,比如毕其一生对京剧的研究,对老北京风土人情的观察,堪称一代宗师。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书为先生晚年追怀之作,真实生动地回顾了自己一生,同时记下了那个兵荒马乱、翻天覆地地大变革的时代。内容包罗万象,文字亲切朴实,让人读来不忍释卷。
齐如山作品系列之《梅兰芳游美记》、《中国的科名》
齐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发源地河北高阳县人,童年时代就养成看戏习惯,后毕业于同文书馆,曾两次去过欧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后,开始研究戏剧,著有《说戏》一书,为汪伯唐(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所赏识,并在"正乐育化会"为京剧艺人做过演讲,引起会长谭鑫培、田际云(艺名几霄),以及梨园中人的注意。他原是梅兰芳的观众,看了梅的演出惊为天才,他说梅嗓音圆润,身段优美,扮相俊秀擅长做戏,既有天赋又能发挥,"确是一块好材料"(当时谭鑫培赞美梅兰芳的话),由此而产生扶植梅兰芳的动机。齐梅二人的结识并没有介绍人,而是通过书信往来而论交的。一九一三年梅兰芳在天乐茶园演《汾河湾》,齐如山坐在台下看戏,看到薛仁贵在窑外唱"家住绛州县龙门"那一大段时,饰杨迎春的梅兰芳面向内坐,竟自休息了。(老先生都是这么教的)这一大段唱词正是薛仁贵在叙述当年与柳迎春结合的经过,柳迎春怎么可以丝毫没有反应呢?于是他便写了一封长信给梅兰芳,阐明他的看法:"假使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十八年的丈夫回来了,自己不相信、叫他叙述身世,这是对他的考核。岂能对方在滔滔不绝地叙说着,自己却漠不关心呢?虽说老先生是这样教的,但是损坏了剧情,戏剧是永远不允许演员在台上歇着的,何况这一段是全剧的关健,妻子听了丈夫叙述旧情,决不会无动于衷的,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大演员,非有改革之心不可。"齐如山还在信中,把他设想的动作,按照薛仁贵的唱段,逐句具体写了出来,供梅参考。旬日后,梅兰芳又演《汾河湾》,齐如山再去看戏时,梅已完全按照他的设想作了艺术上的加工、修改,并且获得了一阵阵喝彩声。据说散戏后,演薛仁贵的谭鑫培对人说,他很纳闷,他并没有耍腔何来众多喝彩声,留神一看,原来梅兰芳在做戏。由此可见,梅在青年时代(当时不满二十岁),就能虚心接受意见,从善如流。不久,梅兰芳就叫跟包的送一封信给这位台下看戏的老观众,请他见面叙谈,从此两人订交。
辛亥前后,梅已崭露头角,例如一次为"正乐育化会"办的小学校筹备经费义演,谭鑫培压台,杨小楼唱倒第二,倒第三是梅兰芳和王惠芳的《樊江关》,那天梅有三处堂会,赶不过来。谭、杨自信有他们坐镇,少梅一人无足轻重,不料杨小楼刚一出场,台下就人声嘈杂哄了起来,说是非要看梅兰芳的戏,否则退票,主持人只好派人催梅赶来参加,台下才告平息,害得杨小楼草草终场,大为不快,当时梅兰芳风头之健,可见一斑。但是曾几何时,第一舞台约来了南派名旦林颦卿,大演海派新戏,使人耳目一新,座无虚席。而在东城吉祥戏院演出的梅兰芳,却大受影响。齐、梅合作之处女作是《牢狱鸳鸯》,这个故事是吴震修从前人笔记中找来的,执笔人是齐如山,演出后,大为轰动。
齐如山又从古画中为梅设计了古装打扮,并把古代各种不同的舞姿,帮助他安放到戏中去。首先是《嫦娥奔月》,继之又有《红线盗盒》、《天女散花》、《廉锦枫》等等,这些戏李释戡、罗瘿公也曾出谋献策,但总其成者是齐如山。
二十年代,是京剧鼎盛时期,当时都中名角荟萃,各张一军,杨、梅、余称"三鼎甲"最为突出,俟"四大名旦"形成,各自编排新戏为号召,竞争尤烈。当时程有罗瘿公、金晦庐,荀有陈墨香,尚有金菊隐,而梅之新戏皆多半出于齐如山之手笔,尤以当时齐为梅从古装剧而神话剧而言情剧,排演了脍炙人口的《俊袭人》、《洛神》和连续上演的四本《太真外传》,使梅派新戏别具一格,立于不败之地
一九二八年《晨报》(北平出版)附刊的《星期画报》第一二九期上,刊有顺德罗瘿公所作(俳歌调齐如山)一诗,抄录之下:
齐郎国四十未为老,歌曲并能穷奥妙;结想常为古美人,赋容恨不工颦笑。可怜齐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轻软。自惜临风杨柳腰,终惭映日芙蓉面。颏下蒹蒹颇有须,难为天女与麻姑。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他年法乳看传衣,弟子程郎天下艳。北方已再得倾城,晚有芬芳播玉京;舞衣又藉齐郎授,共道前贤畏后生,双秀门前好桃李,曹穇善才那有此?奇福真堪骄傲世人,封万户侯宁足比;潜光必发待我诗,送尔声名日千里。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Бухарин,1888年10月9日—1938年3月14日),苏联政治理论家
拓荒的夏娃 本书特色 ★一部“熔热情与质疑于一炉”的“女伟人”小传,国内Wei一一部专门讲述英国杰出女性的历史读物,轻学术读物,一份献给所有年龄女性的励志礼物。...
《万古江河(2023版)》内容简介: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
徐光耀日记 本书特色 ★ 16开箱装,全塑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军,24岁写出新中国出版的**部反映八路军抗战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以...
这是一本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关于家园的散文随笔集。跟随这本小书,我们又“回到民国”,好似进入一个悠长的历史雨巷,每一块青石
张恨水自述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
罗荣桓传 本书特色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
汤加丽写真日记 内容简介 二00五年夏秋之季,舞蹈演员汤加丽前往美丽的枫叶之国,完成其在加拿大的舞剧巡演。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她都沉浸在自己所钟爱的舞蹈中。那个名...
真相-蒋介石的真实侧影 本书特色 《真相:蒋介石的真实侧影》通过大量真实的资料向世人介绍了蒋介石的一生,他那扑朔迷离的家世,蜚短流长的婚恋,风雨载途的宦海,难挽...
走近苏东坡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作者生逢乱世,年少时过着辗转流徙的生活。十五岁偷渡香港,在纱厂做学徒工,每天从晚六点工作到次日凌晨六点。在旁人看来是没有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1999),美国电影导演。曾执导《光荣之路》、《斯巴达克斯》、《洛丽塔》、《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新版)》内容简介:“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都很快乐。”☆感动全球读者的人性关怀杰作。声称
《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内容简介: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是一本人物
天使还是魔鬼布兰妮 内容简介 赞成者艳羡她小小年纪就名利双收,追捧者痛恨她从“玉女”迅速堕落成“欲女”,批判者则斥责她全盘抄袭麦当娜是非常愚蠢的“东施效颦”……...
回忆洪深 本书特色 《回忆洪深》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为洪深的朋友、学生、同事、老师等写的回忆文章合集,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洪...
老舍自述 本书特色 我想:一个作家若能够克服知识分子的狂傲的优越感而诚诚恳恳地去向人民学习;丢掉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并且勤恳地学习政治,...
《建筑钢笔手绘快速表现实例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钢笔画技法训练的手绘教程,主要讲解怎样用钢笔进行写生画训练,从钢笔线描
王清任研究集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王清任学术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汇集,包括王清任的生平研究、创造贡献、学术成就,以及后世对他学术思想的运用和发展等内容。王清任研究...
双面的克里斯蒂娜 本书特色 《双面的克里斯蒂娜》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玛德琳·马森*有影响的作品,出版后被《星期日电讯报》誉为“所有喜欢或者厌倦了战争文学的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