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思想并非先验之物,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借鉴和继承,而且它的重点是放在思想和实践的联系和结合上。
要了解万斯同的民族思想,对其得出正确的评价,必须对他的民族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万斯同的民族思想是与人民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主义。他对清廷的不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清廷在征服过程中的屠杀、劫掠、压迫破坏所造成的人民的痛苦。他在《与从子贞一书》中说:“今天下生民何如者?历观载籍以来未有若是其憔悴者也”,因而认为清廷的统治不会长久。他在《循吏高公传》中之所以称誉高以永,正是高以永在一定程度上对清廷落后、野蛮的民族压迫政策和统治政策的抵制。当时清廷的圈地、投充的措施虽已停止,但个别地方仍屡有发生。万斯同在文中所说的:“旗丁谋夺之”,“时越境扰民间,且诱贫民为厮养”,正是圈地和投充的表现。文中接着说,人民“困则逃,逃则捕系其亲族以及邻人”,这指清廷在执行的“逃人法”。所以万斯同对高以永的去世,发表了“为斯民托命者”,“今不可得矣”③的感慨。民族性和人民性相结合的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反映,如《再寄五兄公择》: 孤帆指江南,共说江南好。岂如兵灾余,家室不相保。润州为战场,金陵成畏道。苍鼠穴城头,青磷散木杪。风物已萧条,客怀自潦倒。①家室不保,苍鼠满城,磷火飘忽,说明清军在征服江南过程中屠杀之惨。面对这一惨象,万斯同向万斯选说,万氏兄弟应该“读书承家学,躬行率古道”②,即继承父亲义不仕清的家学和以苦节自持的古道。 又如,《戏为绝句》的“荒冢累累秋草肥,丁公一去底须归。辽东白鹤应犹在,寄语人民今更非。”③《搜神后记》记载汉人丁令威学仙后化作白鹤,飞归故里辽东。有人欲射他,白鹤在空中盘旋而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里今始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万斯同引用这一神话,借古讽今,流露对清廷在征服战争中造成荒冢累累、人民已今非昔比的极端不满。 再如,《秋怀》:其**首有“旧家鸡犬他年尽,古墓松杉此日悲。乐府但闻《蒿里曲》,词人竞赋《七哀诗》。令威化鹤归来后,惟有青山似旧时。”《蒿里曲》指曹操的《蒿里行》,诗中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句,《七哀诗》指王粲之作,诗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句。《秋怀》第二首有“荒城满目狼烟色,旷野惊心狐火寒”句,第三首有“郊原折戟埋荒草,城阙悲笳杂暮砧”。他*后以“野老几人行汉腊,累臣若个是南臣”句,把战火的荒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泪入湘江百丈深”①,他悲痛的既是民族的痛苦,也是人民的痛苦。 其次,必须了解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忠于本民族和忠君之间的关系。任何国家都是由民族或种族组成的。古代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联合被统治民族组成的,而皇帝则是封建国家的象征。马克思说得好,君主是“神圣的国家尊严”②的体现,所以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在古代往往与忠君密切而不可分,“尊王”与“攘夷”在民族斗争处于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常常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元、清初期的遗民怀念宋、明故国,一概指他们仅仅是“忠君”而不具有民族思想。 由于民族思想常寓于忠君思想中,如果我们不对古人作深入的分析,就不能揭示出作者的本意。如万斯同瞻仰其祖先沙场风雪、鲸穴波涛和父亲甘心行遁、绝迹朝市后说:“一瞻顾间而忠孝之思亦可油然而生矣”③。他所说的忠、孝,如果单从字面上解释,为忠于君主和孝于父祖。同样,万斯同向刘坊表示他至京修史,是因为“昔吾先世四代死王事,今此非王事乎?”看起来也仅为了忠君的王事。然而,他忠的是汉民族国家的皇帝及其王事,他的孝是遵守父亲万泰“言显亲扬名于今日吾所不愿”,即不愿子孙出仕清室的教导。了解这一点,我们自然不能把他所说的忠孝与民族思想割裂开来。 汉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我国古代儒家一方面力主“攘夷”,但另一方面也有反映民族融合这一客观进程的观点。《公羊传》的“《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①,宣扬“尊王”“攘夷”大义。到了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把“内其国而外诸夏”称为“所传闻之世”,即拨乱世;把“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又增加了一个“夷狄进至于爵”的“太平世”②。春秋时期,诸夏的共主周王在形式上还存在,夷狄进至于爵,是诸夏共主周王所封的。后来,韩愈又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③何休与韩愈的上述见解,都反映了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互相融合的客观历史过程。P98-101
方祖猷,男,1932年5月生。浙江宁波市人。l95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专业。长期在江苏泰州市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70年代开始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80年代调回故乡,先后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大学任教,现为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浙东学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著作有《万斯同年谱》(与陈似慈合作),《清初浙东学派论丛》(已送出版社)。发表的论文有《我国封建社会人道主义的先驱——王艮》、《明中晚期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思潮》、《论全祖望的文学思想》、《万斯同史学浅论》、《黄宗羲与甬上弟子的学术分歧》,《论潘平格的求仁哲学》、《万斯大的春秋学》等近30篇。
陈忠实传 本书特色本书可谓是一部关于陈忠实的纸上纪录片,作者在陈忠实的前70 年人生历程中截取了20余个重要节点,客观地勾勒出一条线索简单明晰的“路线图”,饱满...
大公报人张高峰-高峰自述:抗战生涯-(全二册) 本书特色 *部高峰自述:抗战生涯 中学起,立志文章报国;“一二九”,誓言献身抗日。七七事...
乱世文豪柳宗元 本书特色 本书写了生于乱世的柳宗元少年得志,青年时积极参予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及柳州,*后客死柳州的过程。书中并对柳宗元与韩愈发起推动的...
在咖啡馆遇到柏拉图 本书特色 在《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的这场虚构对话中,柏拉图应邀代表自己发表言论。书中的对话尽量不使用文学技巧,以避开那些被人们太常与柏拉图联...
郭沫若评说九十年 本书特色 《郭沫若评说九十年》:博采史料多元声音学界风云人文情怀郭沫若评说九十年 内容简介 郭沫若丰富而曲折的一生总能投射出这个时代*激越*活...
问天者-张衡传 本书特色 该书全面撰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一生。由《家风》《游学》《朋友》《约定》《赏识》《馈赠》《潜龙》《小试》《专对...
八十年风雨人生 本书特色 作者将自己从童年至耄耋之年的历历往事细细回忆,唤出深挚感情,凝结成这一本风雨人生的真实写照。1941年考取重庆大学,1949年入伍,后...
名人传 本书特色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
《小人物》内容简介:她叫丽莎·布伦南·乔布斯。她是乔布斯四个孩子里一度不被承认的那一个大女儿。但乔布斯却说,她跟他生活的那
《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内容简介:拥有唱遍宇宙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
沐雨楼来鸿集--杨仁恺先生友朋书札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当代文博界元老、沐雨楼主杨仁恺先生收藏的函札百余通,从中可见杨仁恺先生的学术轨迹和交游概况。沐雨楼来鸿集...
鲁迅与高长虹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星空上,高长虹曾经是一位闪光的人物。鲁迅与高长虹的交游关系与变异的议题,是文坛多年来的一宗历史公案,根据作者多年来搜集...
董竹君-女权先驱-非常人物之非常记忆 内容简介 董竹君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非杜撰出来的传奇:一个上海贫民区出生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童年起便目睹和经历人世的种种...
《诗来见我》内容简介:重构诗词背后的历史时空,书写古今联结的苍茫世界 鲁奖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的风格与
胡风传 本书特色 五十多年前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曾席了全国大地,胡风本人身陷囹圄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直至1980年,这一冤案首次获平反...
朱德战传-共和国首任总司令 本书特色 “本世纪*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无私忠于职责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伟大...
丰子恺的青少年时代: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描述的主人公,作为一个著名的美术家、散文作家和艺术教育家,丰子恺无疑得力于石门镇水土的养育。通过三十一章的叙说,说“水...
梁启超:中国近代名人传记丛编 本书特色 梁启超留下的中外古今名人传记的篇幅是巨大的,本书根据策划人李大星先生的要求,只选择了梁启超同时代人物的传记,而且这些传主...
赶潮的人-蒋梦麟传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国高校历史学院、教育学院师生必读书目,各省市高校图书馆和部分学生通识教育读物;关注当下教育的研究;对民国大学教育有兴...
哭摩 本书特色 徐志摩,一个影响力至今毫无退减的伟大诗人,一个被文化界奉为“一代诗魂”的浪漫才子,在人间只有璀璨而短暂的三十五年便陨落了,于是他的死便与他的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