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是一本优秀的“发展的”教材。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当前情况。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内容有趣、全面、新颖,文笔简洁、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共14章,前3章介绍了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的取向和研究工具,包括对研究方法论、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回顾。4~10章主要讲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产品”,包括情绪发展、亲密关系的建立、自我发展、成就、性别类型化与性别角色的发展、攻击性与反社会行为、利他与道德发展。11~13章讲人在其中获得发展的“生态”背景和环境,包括家庭以及电视、电脑、学校和同伴群体的重要影响。第14章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醒读者学以致用。
译者序
序
第1章 概论
普适父母机--一项思想实验
从历史角度看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前现代化时期的儿童期
作为研究对象的儿童:婴儿传记
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和争论
关于人类本性的早期哲学观
天性对教养
主动性对被动性
连续性对不连续性
发展是普遍性的还是特定性的
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
收集资料:发现事实的基本策略
查明关系:相关设计与实验设计
相关设计
实验设计
自然实验(或准实验)
发展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追踪设计
序列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
跨文化比较
附言:做一个发展研究的明智受益者
第2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经典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今天的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或社会学习)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激进行为主义)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中的交互决定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关于智力与智力发展的观点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和批评
第3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近期理论
现代进化论
经典的习性学理论
习性学与人类发展
现代进化论
进化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基础
估计遗传影响的方法
估计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遗传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发展
行为遗传学取向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生态系统论:一种现代环境论观点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环境
生态系统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现代认知观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或归因理论)
社会信息加工观点的贡献及对其的批评
理论和世界观
第4章 情绪发展与气质
情绪和情绪发展概述
情绪和情绪发展的两种理论
分化情绪的表现和发展
第一年中分化情绪的发展顺序
快乐这一积极情绪的发展
消极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情绪表达的后期发展
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
对情绪的早期识别和解释
识别他人情绪的后期发展
对情绪原因的理解
学会调节情绪
情绪和情绪自我调节的早期社会化
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的出现
学习和遵守情绪表达规则
情绪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适应
气质与发展
气质及其测量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气质的稳定性
早期气质表现与后期发展
第5章 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什么是情感依恋
依恋是互惠关系
同步互动与依恋
婴儿怎样对他人产生依恋
依恋的最初发展
依恋理论
依恋安全性的个体差异
测量依恋的安全性
依恋中的文化因素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养育质量
婴儿的气质
作为依恋对象的父亲
作为养育者的父亲
父亲是情绪安全性和其他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依恋与后期发展
安全与不安全依恋的长期影响
依恋特征为什么能预测后期发展
依恋是终生不变的吗
无依恋的儿童
婴儿期和儿童期社会剥夺的后果
早期剥夺为什么是伤害性的
儿童能从早期社会剥夺中恢复过来吗
母亲就业、日托与早期情绪发展
变换式养育的质量
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对工作的态度
怎样帮助参加工作的父母
第6章 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的出现:分化、区分和自我认识
我是谁?学前儿童的反应
儿童的心理理论和私人自我的出现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
自尊:自我的评价成分
自尊的起源
儿童期自尊的成分
青少年期的自尊
随时间发展自尊是稳定的吗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父母和同伴对自尊的影响
文化、种族和自尊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一性的形成
同一性形成的发展趋势
同一性形成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
个人、社会和文化对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少数族裔青年的同一性形成
社会认知的另一面:了解他人
个人知觉发展的年龄趋势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第7章 成 就
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的动机观
成就的行为观
对个体成就的早期反应:从掌控到自我评价
成就动机理论与成就行为
成就需要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
德威克的习得无助理论
对成就理论的反思
文化和亚文化因素对成就的影响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成就观
成就的种族差异
成就的社会阶层差异
家庭和家庭成员对成就的影响
依恋特征与成就
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与成就
创造力和特殊天赋
多成分观:斯腾伯格和卢巴特的投资理论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创造力
第8章 性别差异、性别角色发展与性
男性与女性的区分:性别角色标准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事实与误解
性别之间的真实心理差异
文化方面的误解
文化误解能解释能力(和就职机会)的性别差异吗
性别定型的发展趋势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
性别定型行为的发展
性别定型中的亚文化因素
性别定型理论与性别角色发展
进化论
莫尼与艾尔哈德的生物社会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性别图式理论
一种整合理论
心理上的雌雄同体:21 世纪的一种预示
真的存在双性化的人吗
双性化个体有优势吗
应用:改变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
性特征与性行为
文化对性特征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性态度与性行为
青少年性行为的个人与社会后果
第9章 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什么是攻击性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
攻击性的行为界定
攻击性是一种社会判断
关于攻击性的理论
本能论
学习理论
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攻击性的发展趋势
早期冲突和攻击性的起源
攻击天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吗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生物学观点
社会学习观
交互作用(或生物- 社会)观
文化和亚文化对攻击性的影响
亚文化差异
家庭对攻击性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
家庭氛围和儿童的攻击性
控制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的方法
宣泄:一种有争议的策略
营造非攻击的环境
消除攻击性带来的好处
社会- 认知干预
应用:防止校园内的攻击和暴力
第10章 利他与道德发展
什么是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利他和亲社会发展的理论
生物学流派:亲社会行为是"预先编程"的吗
精神分析理论:以良心为向导
社会学习理论: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利他的认知理论:成熟是中介
利他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起源
利他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认知与情感对利他的影响
角色承担和利他
亲社会道德推理
移情:影响利他的重要情感因素
把自己看做利他主义者
社会与文化对利他的影响
文化影响
对利他主义的强化
榜样的影响:利他的实践和宣扬
什么人能培养出利他的儿童
什么是道德
发展心理学家怎样看待道德
精神分析理论对道德发展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道德理论
良心早期发展的新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支持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道德是社会学习(与社会信息加工)的产物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一致吗
学会抵制诱惑
什么人能培养出道德成熟的儿童
对霍夫曼教育方法的批评
儿童眼中的教育方式
第11章 家 庭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社会系统
直接和间接影响
家庭是不断发展的系统
家庭是蕴含式的系统
变化的世界中变化的家庭系统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养育社会化
教养方式的两大维度
四种教养方式
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
父母影响模式与儿童影响模式
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
教养方式的社会阶层差异和族裔差异
追求自主: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
同胞和同胞关系的影响
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系统带来的改变
整个儿童期的同胞关系
同胞关系的积极影响
独生子女的特点
家庭生活的多样性
收养家庭
精子捐赠家庭
同性恋家庭
家庭冲突与离婚
再婚和重组家庭
职业母亲和双职工家庭面临的挑战
当教养方式失常时:虐待儿童问题
谁是施虐者
谁是受虐者
环境诱发因素:虐待儿童的生态学
虐待和忽视的后果
对家庭的思考
第12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I):电视、电脑和学校教育
早期窗口:电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电视与儿童的生活方式
电视理解力的发展
电视暴力与儿童的攻击性
电视的其他不良影响
电视是一种教育手段
电脑时代的儿童发展
教室里的电脑
对电脑的担忧
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
学校教育能够促进认知发展吗
有效(和无效)学校教育的决定因素
我们的学校是否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
对儿童的教育效果:跨文化比较
第13章 家庭之外的影响(II):同伴对社会化的影响
同伴是什么人,起什么作用
同伴互动的重要性
同伴交往的频率
同伴影响的重要性
同伴交际性的发展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同伴交往
学前期的交际性
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同伴交际性
父母对同伴交际性的影响
同伴接纳与受欢迎程度
测量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
儿童为什么被同伴接纳、忽视或拒绝
提高被拒绝儿童的社交技能
儿童及其朋友
友谊的发展
朋友之间和相识者之间的社会交往
拥有朋友有好处吗
父母和同伴是影响源
越来越遵从同伴
交叉压力是一个问题吗
第14章 结语:内容整合
人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规划
人是自身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发展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天性和教养的区分是一种伪二分法
正常发展和异常发展都重要
人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发展
从多个视角看待发展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教养方式(和成人指导)的重要作用
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了发展
来路已经很漫长,但前方仍然路漫漫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内容简介: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
如皋长寿方案 本书特色 .书中的方法简单实用,照书里说的方法去做,您也能活到百岁以上。.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自助指南。.如皋,环境稀松平常,何以寿高者众?吃的...
白话千金方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医疗与保健丛书·白话千金方》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白话千金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传统医疗与保健系列丛书之一,是《千金方》的...
与人联结 本书特色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系列之一,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建立完满人格的典范指南。在《与人联结》中,萨提亚强调了个体层...
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健康·心理”专栏32篇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的文章,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
《说服的艺术》内容简介:成为说服高手的高效方法! 实用性极强!超过10000小时实践的说服技巧! 本书是销售专家克拉夫花费超高1万
笑是治病的良药 本书特色 90%的病都可自行终结本书是卡森斯战胜病魔的经历和体会。本书出版后风靡全美,有17家医学杂志转载,34家医学院将其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他...
食物健康营养与食疗大全集 本书特色 一部食物健康营养知识全解的百科全书,综合中华传统养生理论与现代医学保健知识,结合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系统介绍了食物营养...
大清皇室的延寿经(颐养卷) 本书特色 《大清皇室的延寿经》由马金生、邓玉娜编著,书中除文字表述以外,还从清宫历史老照片、帝后画像、档案画藏等方面选取图片数百幅,...
家庭医生-全三册 本书特色 《家庭医生(套装上中下册)》是一部供每个现代家庭使用的百科型医疗保健全书。它以崭新的结构体例、丰富准确的实用资料,为每一个关注健康的...
咳嗽百家百方 本书特色 《咳嗽百家百方》(作者黄庆田、胡怀强、郑齐、尚凤翠)是“常见病百家百方丛书”系列之一,旨在通过梳理中、西医学对咳嗽的认识,整合近、现代中...
一本由真正的专家所写的关于语言的书,可读性非常高。平克非常技巧地把一个想知道的语言问题提出来讨论,不但从语言学、心理学的
让我们灵魂激荡身体欢愉:一个男科医生的手记 本书特色 二十多年的从医临床经验,使得本书作者比男人更了解男人。作为网络大V、著名的段子手、逗逼、资深网红医生,任黎...
自卑与超越 本书特色 《自卑与超越》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也能成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而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
生活中必知的130个心理常识 本书特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大的智慧就是能够读懂自己,能够洞察对方的心灵。 要想完全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读懂他(她)的心。...
《慢慢变老》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主要面向40~60岁的人士阐述了如何愉快平稳地度过"思秋期”,以及如何顺利地迎接退休后的生活
《分心的孩子这样教》内容简介:孩子,你能不能不丢三落四、不磨磨蹭蹭,老实坐一会儿? 你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乖乖的?我该拿
潜意识挖掘术 本书特色 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该怎么做?《潜意识挖掘术》会告诉你答案,告诉你如何培养健全的性格,如何改掉偏执的弊病,如何控制你的脾气,如何...
好身体是走出来的 内容简介 健走运动,是国家体育总局倡导和推出的一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时间等要素的步行运动。推广这项运动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
《情商2》内容简介:企业高管如何调动下属的斗志?办公室政治为什么让我们疲于应对?为什么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我们方寸大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