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陈支平
绪论走出恐闻:一个乡土文化幽灵的探寻与观照
**章 融入土著:边陲开发热潮与风水信仰的扎根
第二章 境腾地龙:风水流派及其在地化的文化表述
第三章 神圣帷幕:走向民俗化和仪式化的风水信仰(Ⅰ)
第四章 神圣帷幕:走向民俗化和仪式化的风水信仰(Ⅱ)
第五章 理性驱驰:风水信仰与士绅的文化空间构建
第六章 化育无形:风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秩序整合
余论 生命灵光:多维关系视野中的风水信仰研究
附录一 明清时期福建风水示禁碑文摘抄
附录二 福建谱牒风水诉讼案例资料摘抄
附录三 《晋江古檗山庄题咏集》拓本摘录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意见
本书继承了傅衣凌社会史学派的传统,尝试借助“人类学式的历史学” 方法,将风水习俗视为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而较系统地思考风水文化事象与近世乡土社会的认同、分类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秩序整合的关联问题,并“再现”风水的知识与观念在长时段乡土变迁中所创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作者亦将有关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的叙述置于中国思想史的大背景之中,反思神秘的风水文化与中国“连续性文明 ”的内在联系,以呈现近世以来乡土社会的宇宙观念、信仰和思想世界的实态相。除绪论和余论外,各章内容简介如下: **章:从福建地区移民的开发进程的社会大背景中,宏观考察风水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历史发展的密切关系。在中国东南地区,风水观念、信仰具有鲜明的地域底色,与移居汉人聚居的习惯和注重神灵祭祀的传统具有亲缘关系。在走向“土著化”过程中,移居汉人借助风水观念、信仰,有效地改变了当地土著“尚巫机鬼”的原声音频,完成了“因土成俗”的意义转换,确立了在地意识或诸野意识。随着聚居形态的发展和人地矛盾的加剧,乡族意识也得以在乡土社会中滋生、勃兴,从而加剧了有限的风水象征资本的争夺,并深刻地影响着地域的民间信仰形态。 第二章:描述两大风水流派在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的地域扩展进程中相抗而又兼容的总体态势,从中呈现风水在区域信仰情态中的文化意义。该部分结合社会史和数术史,尝试对两大流派的观念系谱特质及人文意义进行现象学式的描述,反思两大流派如何在“信仰化”的实践中达成“在地化”的文化表述,从而构成一般意义上的风水知识和风水认知。本章也尝试“换位研究”,让民间风水专家与研究者进行“对话”,以把握风水专家在社会变迁中总体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判断。风水流派意识在民间走向模糊化的趋势,也意味着中国的神灵与祭祀传统具有顽强的渗透力。 第三、四章:从构成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文化网络之环的通书、灵签、安镇符咒、竖造及丧葬仪式、乩示文本等人手,细部地探寻普遍意义上的风水知识、观念的乡土社会记忆是何以可能的,即分析风水知识、观念如何借助相关的巫术一宗教仪式,逐步“深耕化”为一种民俗信仰,从而成为民众 “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各类与风水相关的仪式行为,是乡土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聚态反映。风水知识、观念为乡土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乃是一种价值转换及意义再生的过程。在传统礼教或祭祀观念“ 以家达乡”过程中,风水先生、择日师、礼生等充分扮演着“文化媒人”角色,甚至是**媒介者。 第五章:分析了风水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士绅阶层的文化空间构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考察士绅之有意识的风水实践和风水表述,藉以省思风水知识、观念何以成为一种沟通精英与俗民、王朝(国家)与社会的文化桥梁,进而影响地方社会和经济变迁的方式。士绅阶层是一个积极追求“利益*大化”的文化群体,他们在将风水知识、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之际,也将之意识形态化,以使区域的公共或私人场域充盈着自身所赋予的意义与价值。“义”(理)字只是一种带有表演成分的集体表像,“利”(欲)字才真实地书写着士绅的灵魂。 第六章:借助契约文书及典型的家族个案,细部地剖析风水观念、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的秩序整合和家族发展的关联问题。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模式部分地受到了风水观念图式的制约和安排,从而在“破坏/整合”的向力之中维持其动态的平衡。风水观念、信仰为家族或房派及乡族势力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套圆融自足的文化解释机制。祖墓、祠堂风水的象征营造与“房/家族”的系谱模式和功能形态有着内在的关系。风水术本身的房分差别理论以及家族与房之间天然存在着的“凝聚/分裂”张力,参与塑造了祖墓或祠堂的风水崇拜的“箭垛化”效应。
陈进国,男,1970年12月19日生,福建永春人。1989年9月至2002年9月,在厦门大学学习和工作,分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2002年10月至2004年l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道教问山派研究》。
《SONY α7/α7R/α7RII/α7S数码摄影实拍技巧大全》内容简介:在满是期待的目光中,索尼全画幅微单时代终于到来,这个影像界的划时
那边风景:世纪之交社会文化心态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社会文化评论集,对世纪之交众多的社会文化现象都作了一些讨论。内容包括:面对纷乱的社会心态、文化娱乐生活的...
人文史观(潘光旦) 本书特色 一代学术大师的思想精髓,中华民族胜衰荣辱的秘密。 元气的亏损,不是一朝一夕所可恢复的。但至少我们应当了解,民族犹之个人,是可...
中华经典作家新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人文素质教育的普及性著作,汇聚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以及基石意义的众多经典作家进行综合述评。内容涉及作家本人生命...
回族历史文化典籍与文献检索研究 本书特色 《回族历史文化典籍与文献检索研究》以回族文化典籍与文献检索为主要研究对象。著者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线上,运用历...
《古犹太教》内容简介:《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
新书--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 本书特色 越早准备规划,越早从容安心 人手**人生防坑指南 1.人人都会老,人人需要未老先备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
新周刊:锐词 本书特色 《新周刊》精选打捞2016年年度锐词,记录中国社会民意的晴雨表。 在这些新词、热词的背后,读者看到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生存状态和心态的...
过度劳累的美国人 内容简介 工作时间剧增,休闲相应剧减似乎成为二战后美国人的普遍感受。《过度劳累的美国人》详尽地分析了这一趋势的经济、社会缘由以及它对家庭、社会...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本书特色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正是技术产生了人类的平等和神的焦虑;毫无疑问,正是技术将人类从精神和物质的危机中解救出来。人类已经将自己从...
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 本书特色 《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是重庆大学出版社自2004年7月以来陆续出版的一套深入、系统地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介入的旁观者-雷蒙.阿隆访谈录 本书特色 作者雷蒙·阿隆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呼为“我的老师”。阿隆的这本访谈录,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当如...
我们能相信BBC吗? 本书特色 标榜“独立、公正、自由”,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媒体帝国bbc真正客观和公正吗?资深记者 罗宾?艾特肯,潜伏bbc 二十五年以亲身经...
从华盛顿到华尔街-美国社会观察笔记 本书特色 朴实视角白描三十年旅美见闻真实点击美国政治、教育、日常生活零距离了解美国*宜读本“目前为止新移民文学中表现美国社会...
金台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
我的科普情结 内容简介 《书林守望丛书》汇集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成长起来的十几位出版家在长期为人作嫁的职业生涯中的思想火花、书坛掌故,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出版工作者...
明清徽州灾害与社会应对 本书特色 吴媛媛著的《明清徽州灾害与社会应对》选取的区域是地处皖南的徽州地区,对该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该地区除了留存有大量的明清...
白莎(Elisabeth Kaske)海德堡大学博士,现任莱比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德关系史,著有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
《三闲集》内容简介:本书是鲁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包括《无声的中国》《怎么写(夜记之一)》《“醉眼”中的朦胧》《
人类学家在田野-参与观察中的案例分析 本书特色 《人类学家在田野:参与观察中的案例分析》: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人类学家在田野-参与观察中的案例分析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