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稿基于海量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观点,认为早期中国是有中心有主体的超稳定的多元一体结构,有着以农为本、稳定内敛、整体思维、祖先崇拜等基本特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连续发展过程,是秦汉以后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基础。
序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文化上和政治意义上的中国
二、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三、本书目的
四、研究和写作思路
第二章 早期中国之前的中国
一、早期中国人种和文化上的古老基础
1.人类演化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
2.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小结
二、五大文化系统
1.陶器和农业的最早出现
2.五大文化系统的形成
3.新石器文化区之外的文化
4.小结
三、早期中国的萌芽
1.两大河流域文化的首度崛起
2.碰撞与交融
3.三大文化系统的初步形成
4.新石器文化区之外的文化
5.小结
四、三大文化系统
1.黄河流域文化区
2.长江中下游一华南文化区
3.东北文化区
4.三大文化系统的形成和各文化系统间的文化交流
5.小结
第三章 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的形成
一、核心文化的蓬勃发展
1.仰韶文化东庄类型
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二、仰韶文化的“庙底沟化”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2.向北方地区的扩张
3.对河南中南部和鄂北的影响
4.对太行山以东的影响
三、红山文化的新阶段
四、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趋同
1.大汶口文化的形成
2.“崧泽化”过程
3.大溪文化的变革
五、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文化
六、庙底沟时代的三层次结构文化共同体
1.三层次结构文化共同体
2.庙底沟时代的文化交流
七、小结
第四章 早期中国的古国时代
一、仰韶后期:分化与整合
(一)以黄河上中游为主体
1.晋南豫西地区文化的相对衰落
2.关中地区文化的稳定发展
3.北方地区的文化变异
4.河南中南部的文化变异
5.太行山以东地区文化的崛起
6.西部地区文化的变异和拓展
7.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兴起
8.青藏高原的卡若文化
(二)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
1.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强大与扩张
2.长江下游文化的极度强盛和扩张
3.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三)东北南部和西部
1.红山文化和哈民忙哈文化
2.雪山一期文化、南宝力皋吐文化、小珠山中层文化、偏堡子文化
(四)早期中国外缘区文化
(五)仰韶后期的文化交流
1.仰韶三期的文化交流
2.仰韶四期的文化交流
3.马家窑文化的西向拓展与“彩陶之路”
(六)小结
二、龙山时代:从万国林立到中原中心
(一)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
1.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兴起
2.中原龙山文化亚系统的形成
3.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与肖家屋脊文化
4.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和中坝文化
5.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文化
(二)黄河上游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1.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期
2.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期
(三)东北西部和南部文化
(四)华南地区文化
(五)云南的新光文化
(六)早期中国外缘区文化
(七)龙山时代的文化交流
(八)小结
第五章 早期中国的王国时代
一、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大部地区
1.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
2.中原及周边地区的二里冈文化
3.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
4.黄淮和长江下游地区文化
5.北方地区的朱开沟文化
6.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高台山文化
二、黄河上游至新疆东部
三、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文化
四、华南地区文化
五、早期中国外缘区文化
六、二里头一二里冈时代的文化交流
七、小结
第六章 早期中国与古史传说
一、炎黄时期
1.炎黄族系及其文化
2.蚩尤族系及其文化
3.少昊族系及其文化
4.涿鹿之战在考古学上的反映
5.黄帝时代与早期中国
二、颛顼、帝喾时期
1.颛顼帝喾族系及其文化
2.颛顼共工势同水火
3.祝融南迁与苗蛮中兴
4.绝地天通与文明起源
三、尧、舜时期
1.唐伐西夏与陶唐氏文化
2.有虞氏的强大与扩张
3.先夏文化
四、夏代
1.稷放丹朱与早期先周文化
2.禹征三苗与早期夏文化
3.少康中兴与中晚期夏文化
4.先商文化
5.九州五服与早期中国
五、商代早期
1.汤武革命与早商文化
2.早商的王畿四至与早期中国
六、小结
第七章 早期中国的地理环境基础
一、早期中国的地理环境基础
1.相对独立、广大多样的地理环境
2.两大河流域和两大农业体系
3.中原:天下之中
二、环境演变与文化变迁
1.中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状况
2.早期中国之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3.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
4.古国时代早期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5.王国时代早期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
三、小结
第八章结语
后记
Abstract
《日本戏剧》内容简介:本书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
傅雷的美术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傅雷与美术”这一主题展开研究。*章为《留法艺踪》,主要讨论傅雷留法期间的学习、观览和交游。第二章《傅雷与上海美专》,首先讨论...
跟赵闯学画恐龙-第五册 本书特色培养孩子对色彩与形状的感受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增进亲子沟通与互动。每个孩子都具备喜爱绘画的天性,绝大多数的孩子都...
设计色彩学-(含光盘) 本书特色 设计色彩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旨在通过设计色彩造型技巧及其配置规律的训练,来解决在设计中色彩设计的思维方法、意象表达等问题。冷先...
沈从文谈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沈从文的部分文学评论,以及文物研究短文。内容包含“文学创作杂谈”“服饰研究”&...
《渐行渐远渐无书》内容简介:作者是知名的伦理学者,是三联版《沉思录》的译者。近年来先后在《南方周末》、《新京报》、《SOHO小
唐人书《金光明最勝王经》三种 内容简介 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长河中,产生了丰富而多彩的书体以及数不胜数的不朽作品,至今为人所乐道。然而,有一种书体形式...
《一栋住宅,一座宫殿:建筑整体性研究》写于1928年。勒·柯布西耶这是对1926年一次不光彩裁决所进行的控诉,他因日内瓦的万国宫(
文艺复兴时期de思想与艺术 本书特色 尽管人们常常把“艺术”、“美的艺术”或者“Beaus Arts”只等同于视觉艺术,然而它们通常也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在这种更...
超现实主义 本书特色 ★ 70年历史知名艺术出版社Thames&Hudson全新艺术通识系列“口袋美术馆”丛书是Thames&Hudson推出的全新系列,旨在向...
国画考级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画从内容上可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科目,从技法上可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工笔画造型严谨,渲染细致,富有装饰韵味;写意画笔墨趣味较浓,...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和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内附DVD视频教学光盘 本书特色金秋编著的中国民族区域健身舞系列丛书,不仅仅是针对普通高校一般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
碑帖大观颜真卿祭侄文稿/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此帖系颜真卿有名行书三帖之一。颜真卿侄季明与其父杲卿于至德元年间殉安史之乱后,颜真卿于乾元年祭侄灵前,在靠前悲愤中写...
王羲之乐毅论精选百字卡片 内容简介 二王小楷系列《乐毅论》精选百字卡片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在新时期将书法与新媒体结合的全新尝试。 王羲之《乐毅论》精选百字卡片是作者...
夏鼐(1910―1985),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大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
历代名家书法荟萃 王羲之书法精选(精装) 本书特色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
魏君子影评人、制片人,编剧,导演。2006年担任搜狐娱乐专题评论部主编,2008年担任央视网电影频道主编,2009年担任新浪娱乐策划部主任,2020年任澳莱坞影...
小楷乐毅论五种 本书特色 《乐毅论》四十四行,曹魏夏侯玄撰文,传晋王羲之书。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王羲之等*,叶子卿编的《小楷乐毅论...
庭园工程设计与施工必读 本书特色 再唯美的艺术创造也要通过一砖一瓦、二草一木营造出来,所以庭园工程设计与施工,便成为美梦成真的“画笔”。基于这一*本质的需求,肖...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杨近编著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研究》通过对我国工业化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