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规划复原研究》是元史和元大都研究领域里第一部系统论证元大都帝京规制 “准五重城”规划的专著。本书对元大都规划的传统主流观点进行剖析和质疑,首次指出元大都规划主流观点基本属于没有进行过实证研究,即没有学术支撑的推测观点;本书运用“六重证据法”对元大都宫城、皇城、大城及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主要建筑进行实证研究,就元里制里长和尺长、宫城与大内御苑的空间位置、双重夹垣规制、帝京规制重城规划、中轴线序列、大城城墙和居民宅院的规划及其模数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得到元史、建筑史、城市史、地图史、北京史、元大都等学科研究权威和考古、古建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本书提出和论证的一系列新观点,是对传统主流观点的修正和补充,确有超越学术前辈的独到之处;是元大都规划研究领域里的一部观点创新、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的力作;是对元史和元大都研究、对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和北京城变迁史研究做出学术贡献的难得的研究成果;认为本书运用的“六重证据法”是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独创,对研究其它古都、古城规划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认为本书在论证过程中体现出的“求真辨误”的学术精神,在当今学术界是十分难得的。
序一
序二
时空随想(代前言)
绪论元大都研究综述
第一节元大都研究介绍
一、元大都研究史料
二、元大都考古勘查资料
三、元大都研究情况
第二节元大都规划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辨误
二、元大都规划研究中的误区与走出误区的方法
三、就元大都规划提出若干新观点
第三节尺度法:古都规划研究方法之探讨
一、元代里制、里长与尺长的考证对元大都规划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明代里长与尺长的考证对元大都规划研究的参考意义
三、以尺度考证时空——古都、古城规划研究的重要方法
第一编元大都大城规划复原研究
第一章元大都城的选址
第一节元大都城选址与营建的历史地理条件
第二节历史地理条件对元大都大城城墙规划的制约
第二章元大都大城城墙的规划与修筑
第一节元大都大城城墙的空间走向与规划步骤
第二节元大都大城城墙的规划长度与实际修筑的长度
第三节元大都大城城墙的修筑
第三章元大都大城的城门、瓮城及附郭
第一节元大都大城的城门与城楼
第二节元大都大城城门之瓮城
第三节元大都大城之城关附郭
第四章元大都大城的水关
第一节元大都大城的漕运水关
第二节元大都大城的排水水关
第五章元大都中轴线规划复原研究
第一节元大都对金大宁宫泛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
一、元大都对金大宁宫泛中轴线宫城以北空间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二、元大都中轴线南段的新规划与“三朝五门”
三、元大都中轴线与天坛御道
第二节元大都中轴线的长度与区域空间的规划
一、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长度
二、元大都中轴线的“中心点”与“黄金分割点”
三、元大都中轴线南北三个区域空间的规划
第三节元大都中轴线的空间序列
一、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国门”——丽正门
二、元大都千步廊与棋盘街之空间构图
三、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宫门与宫殿
四、元大都中轴线上的中心台、中心阁、钟楼、鼓楼
第六章元大都的街巷与居民宅院
第一节元大都的街制与街巷
一、大街
二、小街
三、街与长街
四、顺城街
五、半边街
六、衡通
七、火巷
第二节元大都的居民宅院及规划模数
一、对乾隆《京城全图》若干空间的个案研究
二、对《析津志》有关记载的个案研究
三、元大都居民宅院的规划模数研究
四、元大都居民宅院的建筑面积划分
五、元大都居民宅院的建筑形式
第七章元大都的坊与官署
第一节元大都城内的坊制度
一、元大都城内坊的数量
二、元大都城内坊的名称由来
三、元大都城内坊的空间规模与规划布局
第二节元大都官署的布局
一、元大都中央官署的规划布局
二、元大都中央官署的空间规模
第八章元大都之礼制建筑与报时、观象建筑的布局
第一节元大都之礼制建筑
第二节元大都之报时、观象建筑
第九章元大都的商市
第一节元大都的钟楼市
第二节元大都的羊角市
第三节元大都的东角市
第四节元大都的街市
第五节元大都的城关市
第十章元大都水系及水利工程与给排水系统
第一节元大都的水系及水利工程
第二节元大都的给排水系统
第三节元大都的主要桥梁
第二编元大都皇城规划复原研究
第十一章元大都皇城规划
第一节元大都皇城之城垣
第二节元大都皇城之城门
第三节元大都皇城各空间区域规划
第十二章元大都太液池禁苑
第一节对金大宁宫西园的继承与改造
第二节万寿山
第三节瀛洲
第四节犀山台
第十三章皇太子宫——隆福宫
第一节隆福宫的四至与平面规划
第二节隆福宫的规制与主要建筑
第十四章皇太后宫——兴圣宫
第一节兴圣宫的四至与平面规划
第二节兴圣宫的规制与主要建筑
第十五章元大都皇城内的皇室服务机构与库场
第一节元大都皇城内的皇室服务机构
第二节元大都皇城内的库场
第三编元大都宫城规划复原研究
第十六章元大都宫城的筑建
第一节元大都宫城修筑的时间、条件及城墙尺度
第二节元大都宫城与金大宁宫宫城的空间关系
第三节元大都宫城之城门
第四节对金大宁宫宫殿基址的继承与经营
第十七章元大都宫城空间位置考证
第一节史料记载的元大都宫城的空间位置
第二节元大都皇城诸建筑与宫城的空间关系
第三节明北京宫城遗存的若干元代遗构
第四节元大都、明北京之宫城及皇城若干规划尺度的比较
第五节考古资料数据的间接佐证
第十八章元大都宫城规划的复原研究
第一节元大都宫城外朝内廷的规划布局
第二节元大都宫城的宫殿布局
第三节元大都宫城金水河与“三桥”规划的复原研究
第十九章元大都大内御苑规划复原研究
第一节元大都大内御苑的空间位置
第二节元大都大内御苑的重垣规划
第三节元世祖的大内“籍田”之所
第四节元大都的“绿山”
第二十章元大都的宫城夹垣和大内夹垣
第一节元大都的宫城夹垣
第二节元大都的大内夹垣
总论元大都规划复原研究概说
第一节元大都的规划原则
第二节元大都的规划依据
第三节元大都的规划成果——准“五重城”
第四节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第五节元大都的规划沿革
第六节元大都规划的历史地位
附表一元大都中轴线城门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表二元大都中轴线宫殿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表三元大都中轴线广场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表四元大都中轴线其他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录元大都大事年表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欧罗巴大学人文学院的哲学教授。他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为牛津大学艺术史讲师,并为该校基督圣体学院成员。他在四所欧洲大学获得了正教授职位(...
中国书法艺术概览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启迪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趣,“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把人们引导...
《如何让艺术懂你》内容简介:过去的一百年间,艺术世界的风景发生了急剧变化。观者在一件件艺术作品前大为迷惑,这些作品是种挑衅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纽约中央公园、斯坦福校园和国会大厦广场等著名景观设计者F.L.奥姆斯特德对人居环境与城市文明的思考。•北京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独立电影制作人及其背后两个助力引擎——米拉麦克斯公司和圣丹斯电影节——兴起的编年史。彼得·毕斯肯德勾勒
米芾书法精选 本书特色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千年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书法精品,也造就了二王及颜、柳、欧、...
中国历代曲艺作品选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每卷前有8页铜版纸彩页,上卷为元代以前作品,中卷为明代作品,下卷为清代作品★ 收入孟姜女变文...
吴昌硕篆刻精品赏析 内容简介 吴俊卿(1844--1927),原名俊,初字香补,中年更字昌硕,民国元年以后以字行或署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老缶、缶道人、苦铁、破...
《扭来扭去的毛根图解扭扭棒萌物制作》内容简介:“怎么可以这么萌!”这是看到用扭扭棒制作的手工萌物而发出的感叹。扭扭棒,又名
惕思 内容简介 “全球化”这词给我们这一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早通过经济渗入了文化的每个角落,世界设计的地域性在快速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这种...
中国书法简论:插图本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潘伯鹰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
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 本书特色 一谈到书法,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升起一种特殊的感情。相信所有人对汉字都不陌生——如果不说书法,只说汉字的书写,每个人都...
《中国电影史》以一种新颖的体例和新鲜的语言风格,叙述了中国电影从本纪世初到90年代以来的风雨历程。既简明地勾勒出各个时期的
配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写字 铅笔字 一年级 上册 同步字帖 一年级字帖配合最新部编版教材使用 内容简介 在赵颖、李婷、王亮亮、汪雯雯编写的《写字》中,我们设置...
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
欧阳询《九成宫西醴泉铭》 内容简介 初学书法必始于临摹古人碑帖,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初成必思自行创作,然这种创作激隋大凡以失败而告终。从临摹到创作不易跨越...
小历史系列失落的墨水:被遗忘但却依然重要的书写艺术/小历史系列 内容简介 提笔写字的单纯快乐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技巧,是一种彼此之间互相了解的方式,但这种技巧和...
中国书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本书特色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回顾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上 本书特色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汇集知名画家、美术评论家陈履生的作品点评、人物评论、现象阐析、理论研究、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文章,以作品和人...
《清代王爷坟》一书以宗室王公的坟墓为研究对象,积作者十数年细致入微的踏勘经历写成。范围以北京为主,天津蓟县、河北易县、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