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的第二卷,是苏秉琦主编并由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撰稿的《远古时代》。
作为《中国通史》第二卷的《远古时代》,自1994年出版以来,颇受读者欢迎。为飨读者,现更名为《中国远古时代》单独出版。
《中国远古时代》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复原远古历史成为可能,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远古时代》从考古学文化入手,对中国史前历史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是一部由权威考古学家撰写的详实可信的“远古通史”。
序言
第一章 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至1万多年前)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
西侯度文化(2) 元谋人及其文化(4) 阳原小长梁的石
器(4)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吗?(5)
第三节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
蓝田人及其文化(7) 匾河文化(8) 周口店和北京
人(9) 观音洞石器(13) 中国其他地方的直立人(14)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及其分区(15)
第四节 早期智人的出现
从猿人向早期智人的过渡(18) 早期智人的体质特征(19)
丁村文化(20) 旧石器中期文化的特征及其分区(21)
第五节 原始蒙古人种的形成
貌似奇特的山顶洞人(23) 柳江人和资阳人(24) 晚期
智人的基本特征和蒙古人种的形成(24) 旧石器时代晚期
的文化(25)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前3500年)
第一节 从灵井到磁山
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31) 灵井和沙苑的
细石器(32) 鹅毛口石器制作场(34) 关于两种石器传统
的假说(37) 黄河流域最早的农业文化(39) 黄河下游的
北辛文化(41) 磁山遗址的重要发现(44) 裴李岗及其同
类遗存(47) 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49) 河姆渡和罗家
角(51)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56)
第二节 仰韶时代前期
考古学文化与居民的分布(58) 仰韶文化前期的阶段划
分(60) 村落布局与房屋建筑(66) 原始技术的进步(71)
生产经济与劳动分工(75) 仰韶陶器(78) 埋葬习俗与墓
地结构(87) 半坡类型的社会制度(97) 居民健康状况与
氏族人口数量推测(109)
第三节 仰韶前期的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
后岗—期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早期(113) 大溪文化早期
与马家浜文化(132)
第三章 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
第一节 这一时期的概观
第二节 铜石并用时代早期
仰韶、王湾和大河村(146) 仰韶后期文化发展的统一性
和地方差异(148) 仰韶后期相邻诸文化的蓬勃发展(149)
石器制作技术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55) 制陶业的进
步和彩陶的衰退(162) 分间房屋的出现和家庭形态的变
化(166) 淅川下王岗的长屋(170) 大地湾的原始殿堂和
宗教性建筑(173) 墓地概况和埋葬习俗的变化(175) 花
厅墓地(182) 中心聚落的形成(185) 装饰品、工艺品、图
画文字(186)
第三节 铜石并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192) 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和民族
文化区的萌芽(194) 铜器和石器的改进(198) 玉器工艺
的发展(202) 轮制陶器的流行(205) 纺织、漆木工和酿
酒的进步(208) 建筑技术的提高与房屋结构的变化(210)
城堡和水井的出现(215) 朱封大墓与陶寺墓地(220) 良
渚文化的祭坛与贵族坟山(224) 埋葬习俗所反映的阶级
分化现象(228) 头盖杯和剥头皮风俗(229) 卜骨和占卜
风俗(231) 刻划记号和图画文字(232) 文明曙光的出
现(233)
第四章 周边地区的远古文化
第一节 东北地区
兴隆洼文化时期(236) 红山文化前段时期(244) 红山
文化后段时期(264) 小珠山上层文化时期及其他遗
存(285)
第二节 甘青地区
文化起源与谱系的分野(288) 马家窑文化(290) 半
山—马厂文化及菜园遗址为代表的遗存(294) 齐家文化
(305)
第三节 东南与华南
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314) 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
存(315) 石峡文化(323) 西樵山文化(327) 闽台新石
器时代早期遗存(333) 昙石山文化(336) 芝山岩、圆山
文化和风鼻头文化(340) 江西的樊城堆文化(342)
第四节 西南地区
云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345) 西藏高原的旧石器
与细石器遗存(354) 西藏的新石器晚期遗存(358) 卡若
文化(360)
[原书]题记
[原书]后记
附录一: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
附录二: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附录三:龙山时代城址的初步研究
附录四:黄河与长江:东方文明的摇篮
后记
《春秋》三传书法义例研究 本书特色 《<春秋>三传书法义例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春秋》三传书法义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春秋》三传及其注疏为文本研究对象,...
浪漫丰碑波德莱尔谈德拉克洛瓦 本书特色 本书以欧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和生平为中心、以穿越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灵活方式,重新加以组织,是波德莱尔对德拉克洛瓦*深刻而...
篆法百韵歌 本书特色《篆法百韵歌》以五言韵语写成,以便学习者诵读,故名曰百韵歌。本书将篆字的偏旁或点画逐一分析解剖,说明其篆体构成的原因,以辨别篆书楷书不同之处...
影视人类学的视界 本书特色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学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影视手段、影视专业知识以及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诞生几乎与人类学片同步。从一开始将...
元.赵孟頫闲居赋 本书特色《闲居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撰写的一篇辞赋。文章主要表现作者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渐生退隐之心,遂作此赋以咏其志。时逾千年,赵孟頫书写《...
汉代镜铭书法 本书特色 中国民间书法大系。汉代镜铭书法 内容简介 现代的镜子一般都用玻璃做成。在玻璃制造技术尚未发达的中国古代,镜子都用青铜制作,大量出土的古铜...
《《礼记》的现代阐释》内容简介:本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礼记》所代表的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和
孔子庙堂碑 内容简介 《书法技巧讲座》是从历代书法名家中选出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的字,将凡是认为其基本用笔、结构法适宜于学习、模仿的真迹挑选出来,作为范本。在每卷...
《残酷剧场:艺术、电影与战争阴影》内容简介:“全球顶尖思想家”写给残酷世界的理性建言 直面人性与历史的暗黑时刻,深入探究是什
《青年电影手册(第1辑)》继承和延续《电影手册》的精神,同时更紧密的与中国电影相联系,力图在影评标准、电影创作、导演对话、新
中华古词硬笔字帖 内容简介 近代词论家王国维指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据此,本帖以鲜明的人民性为基调,力求精选风清骨峻、意境隽永、篇体光...
世界艺术宝库美洲印第安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世界艺术宝库丛书之一,书中图文并茂的展示了美洲印第安艺术的美妙! 世界艺术宝库美洲印第安艺术 目录 1 南美洲的印加...
非遗·中国年画经典系列(10卷)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海天出版社出版★中国首套单个作家、收藏家编写的抢救非遗力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2015国家...
增一减一的行为艺术 内容简介 增1与减1不仅仅代表是的数字序列的增减,还代表着势能的增删,代表着一个事物的成长与衰败。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数字化表达的...
中国碑帖经典--唐太宗温泉铭 内容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撰并书。石久佚。仅一唐拓孤本传世。行书,四十八行,末墨书〔永徽四年(六五三)八月围谷府果毅儿〕一行。清光绪二...
艺术论纲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艺术的发生、艺术表现社会生活的特殊规定性、艺术的外部关系与价值、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过程、艺...
電影符號學這個領域是在梅茲於一九六八年出版這本《電影與語言》之後才開始數十年如此豐富的論述與研議的。做為這個領域的奠基經
璞淳居造像印选 本书特色 ★ 8开平装,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北京印社副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陈国斌先生题字★ 印章...
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历代出土砖瓦陶文精品100种,每件砖瓦陶文均有作品简介、作品释文、作品赏析。砖瓦陶文书法百品 目录 苏解为陶盖丽山臥官壶盖咸...
《南戏域外传播研究(精)》内容简介: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在中国戏曲史与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吸引了域外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