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著者以多年的辛勤努力,针对有关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各门学科的前沿问题,充分运用中外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以深厚的语言学功力,把对西域文明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我国学者突破自身的局限,在素称难治的中亚学诸领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书中还涉及印欧人的分布和迁徙问题,更是直接与西方文明的起源相关。
第一编 商周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1.吐火罗神考
2.青铜时代的造车工具与中国战车的起源
3.昆山之王
4.谁是阿尔泰深山金字塔式陵墓的主人
第二编 秦汉大型石雕艺术源流考
1.秦帝国大型石雕艺术的兴起
2.西汉帝国大型石雕艺术的发展
3.秦汉大型石雕艺术的起源
4.欧亚草原文化对中国石雕艺术的影响
5.中原与西域大型石雕艺术的关系
第三编 汉唐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西京新记――汉长安城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2墨山国贵族宝藏的重大发现
3.输石人华考
4.于阗乐舞与梵剧东渐
5.大唐毗沙郡将军叶和墓表考证
6.西域地理札记
7.九姓回鹘可汗碑研究
第四编 中亚古语与丝绸之路
1.键陀罗语文书地理考
2.键陀罗语文学与中印文化交流
3.公元3世纪的西域纺织物
4.上海博物馆藏中亚三语钱币
5.大谷探险队所获怯卢文藏文双语文书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内容简介: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民族特色,是阅读作品登堂入室的必
苏轼 内容简介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
古玉 本书特色我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周朝的“三礼玉论”到明清时期玉器的世俗化,无不表现出玉器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功用。为让广大爱玉、收藏玉的朋友们对古玉有一个...
高中必背古诗文(楷书 行楷)/华夏万卷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大背景下,特收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旨在从建筑学的角度,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这建筑学的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展现《红楼梦》为我们所描
《日本京都刺绣》内容简介:本书是京都刺绣艺术家长草敏明刺绣作品集,收录其创作50幅刺绣作品,全面展现出日本京绣艺术的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雕塑卷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分工...
巫 鸿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 《武梁祠:中国古...
《于成龙(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内容简介:于成龙是清朝初年的著名清官。他四十五岁才出来做
戏曲表导演论集(朱文相自选) 本书特色 朱文相,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戏曲学研究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
文徵明小楷金刚经-经典法书集成丛帖 本书特色 从古至今,佛经一直是书法家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有的书法家一生中会对某一佛经抄写数通,锲而不舍。文征明一生中书写...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一、内容简介本书是在作者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写而成的,导师为余秋雨教授。本书**次将中国伶人性别文化这一海内外学术界...
唐陆柬之文赋 内容简介 陆柬之(公元1045-1105),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书法早年学其舅,晚...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Françoise Barbe-Gall)法国艺术史学者,弗朗索瓦•芭布-高尔在索邦大学与卢浮宫美术学院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史教育,之后成为艺术...
★好莱坞的演艺全才史蒂夫·马丁对自己单口喜剧生涯的深情回忆,幽默睿智,引人入胜。★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缩影,马丁用他对喜
琅琊台刻石 本书特色 《琅琊刻石》可均本,族之面而,通篇匀整,勾,柔;行流一,圆挺健;字清秀修,上密下疏。《琅琊刻石》可均本,它中,中正,人以安定可靠、...
陈柬之文赋-古代经典碑帖善本 本书特色《古代经典碑帖善本》是一套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的书法丛帖,精选上自商周金文、下至清末名家墨迹的古代经典碑帖七十余种,辅之以后...
景泰蓝 本书特色 李苍彦和李新民编著的《景泰蓝》内容介绍:景泰蓝属于金属工艺与珐琅工艺复合的手工艺品,“景泰蓝”是人们对其约定俗成的称呼。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
柳公权《玄秘塔碑》-历代碑帖萃编 内容简介 柳公权(七七八——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学士、谏...
《中国古代戏曲选》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选读本。共选收元代杂剧14种22折、明清传奇15种26出、清代地方戏5种6出。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