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毋庸讳言,眼下的中国史学正经历着一场巨变,这一巨变因同时构成为中国社会巨变的一部分而显得异常深刻。
事实上,这一巨变已延续了近三十年之久。只是,在进入新世纪后,巨变在悄然加速。巨变不要紧,关键是要有个基本的方向。而此时的中国史学,却失去了度量变动的参照本身,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正不知该划向何处。
方向不明,且道路崎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当前的史界情势!
“历史学往何处去?”从“文革”结束后就一直是个问题。最初我们想回到前“文革”时代,很快发现不行。八十年代我们急切地拥抱现代化,“反传统”,向往所谓的“西方文明”。九十年代,“西方”虽未淡出,但“传统”却卷土重来,与传统互为表里的“国学”也随之复兴重光。出于对所谓“国学”的向往,九十年代的知识界集体向民国学术走去。近若干年,我们的学风又在调整之中,回归考据的势头有所减弱,“西学”特别是其中的“西方汉学”或美国中国学重又抬头,乃至有成为“显学”的迹象。但“西方汉学”能成为未来史学界的稳定方向吗?回答显然无法立刻作出。
实际上,史学界仍处在摸索和徘徊之中。
史家的天职让我们懂得,巨变的时代,巨变中的史学,需要一份清楚的历史记录,或者说一份实录。这份记录或实录必须要贴近时代,要同“本土化”与“全球化”交相辉映的学术现实共脉动;要尽可能多地容纳大家对其历史去向的望闻问切,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特色各异和角度不同的病情诊断与症候分析;还要能引领史学走出当下的迷茫,要竭尽所能地寻找中国史学前行的新航向。其中,富有洞察力、穿透力和概括力的审视和扫描必不可少,而基于不同审视和扫描的批评与专深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革命的冲击
第二章 新思想的先锋
梁济,1859~1918
王国维,1877~1927
罗振玉,1866~1940
郑孝胥,1860~1938
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催化作用
潜伏的忠和保守性格
忠的再度肯定
今是昨非:对过去的自我的否定
文化和学术的重建
第四章 遗老的生活
租界,辫子,儿女婚姻
郑孝胥的经营
王国维的选择
罗振玉的海外生涯
第五章 遗老的复辟活动
张勋复辟
复辟的时代错误性
反对多而主张少
动机的政治观
外国势力和复辟运动
第六章 保护和整顿宫廷
溥仪的心情
留学问题
优待条件
任用新血
移宫颐和园
裁减人员
私有财产
优待条件的修订
第七章 遗老与日本
护驾出宫
日本使馆
天津日本租界
天津七年
第八章 文化学术的重建
经世致用的怀抱
罗振玉的经世事业
王国维的经世之学
远离现实的消遣学术
第九章 遗老的内讧和分歧
王国维和南书房行走
清华教职
王、罗的决裂
王国维的自沉
第十章 遗老的最后努力:满洲国
清室内部的动力
满洲国执政
遗老的心情
满洲国中的遗老
第十一章 王道理想国
王道思想的缘起
皇帝为政治之本位
孔子为文化之本位
王道的理想世界
满洲国的王道社会
日本与王道
第十二章 复辟的结束
郑孝胥的最后见解
溥仪的下场
参考书目
绪言
第一章 革命的冲击
第二章 新思想的先锋
梁济,1859~1918
王国维,1877~1927
罗振玉,1866~1940
郑孝胥,1860~1938
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催化作用
潜伏的忠和保守性格
忠的再度肯定
今是昨非:对过去的自我的否定
文化和学术的重建
第四章 遗老的生活
租界,辫子,儿女婚姻
郑孝胥的经营
王国维的选择
罗振玉的海外生涯
第五章 遗老的复辟活动
张勋复辟
复辟的时代错误性
反对多而主张少
动机的政治观
外国势力和复辟运动
第六章 保护和整顿宫廷
溥仪的心情
留学问题
优待条件
任用新血
移宫颐和园
裁减人员
私有财产
优待条件的修订
第七章 遗老与日本
护驾出宫
日本使馆
天津日本租界
天津七年
第八章 文化学术的重建
经世致用的怀抱
罗振玉的经世事业
王国维的经世之学
远离现实的消遣学术
第九章 遗老的内讧和分歧
王国维和南书房行走
清华教职
王、罗的决裂
王国维的自沉
第十章 遗老的最后努力:满洲国
清室内部的动力
满洲国执政
遗老的心情
满洲国中的遗老
第十一章 王道理想国
王道思想的缘起
皇帝为政治之本位
孔子为文化之本位
王道的理想世界
满洲国的王道社会
日本与王道
第十二章 复辟的结束
郑孝胥的最后见解
溥仪的下场
参考书目
百年误读-胡平文集 本书特色 《胡平文集:百年误读》作者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
中华地名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中华地名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地名的科普读物...
历史的秘密 本书特色 在冰层下沉睡5300年的牧羊人*后的晚餐是什么?木乃伊真的会报复打搅他“睡觉”的现代人吗?……法国经典科普读物为你解疑答惑。插上想象的翅膀...
《珠江新语:第三只眼睛看珠海》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作者近些年来所写的新闻评论精华。这些评论针对发生在珠海及全国(以珠海为主)
《最后一课》内容简介:《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
民国十大汉奸之死 本书特色 革命早期,追随总理,曾为主义九死一生;洪流伊始,信仰马列,也求真理甘当先锋!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或巾帼红颜,不让须眉。然风云变幻,...
《唐诗三百首:详细注析本》内容简介:本书是《唐诗三百首》的详细注析读本,并与统编语文教材(9年级上)配套,具有丰富新颖的课程
中国陶瓷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陶瓷文化史》编著者骆文亮。文化由造物始,陶是人类*早的遗物之一,陶瓷文化是人类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陶瓷对世界陶瓷的发展有...
项楚论敦煌学 内容简介 大家风范,超卓见识,专题导读,昭示治学津染,开拓视野,助成博雅通才。项楚论敦煌学 目录 出版弁言序敦煌文学杂考释亡名与敦煌文学“但存方寸...
二千年间(新编增订本) 本书特色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前院长胡绳的学史笔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推荐:“一本活的史书,经过精密的消毒手术,健全...
研究历史,离不开时日的记载,时间、年代是历史记载中必要的构成部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纪年》中年代学的研究是历史文献学研究
新史学-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第十辑 本书特色 《新史学(第10辑):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对历史用途的看法、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过度专业化”与...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 内容简介 对于在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人们往往语焉不详。或其言不确。本书利用近年来大量披露的历史档案,吸收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翔实记述了蒋介石...
明史:三 本书特色 《白话精华二十四史:明史(3)》是“二十四史”中的*后一部,记载的是有明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始自元末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止于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
民国初年的政治,是一部很好的连续剧,政治风潮起伏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着戏剧的元素。三颗政治明星袁世凯、梁启超、
宋朝官员不受杖 本书特色 这本由流沙河等人所著的《宋朝官员不受杖》主要探讨北宋和南宁时期的历史和人物,书中收入了《陈桥崖海须臾事》、《刘后主智过李后主》、《半部...
郑州典故成语篇(全四册) 内容简介 一座城市的魅力是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结而成的。这个城市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她的每一点进步...
《谁说我不可以》内容简介:前一秒信心满满,下一秒犹豫退缩? 前一秒努力进取,下一秒毁掉一切? 前一秒天生我才,下一秒毫无价值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第二卷 本书特色 安东尼·瑞德编著的这本《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第1卷)》在考察东南亚在近代早期政治、...
历史的盛宴-II 本书特色本书是当事人记忆或者口述历史的形式记录一个时代的片段,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内容记述了从庚子之变运动到辛亥革命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反应了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