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譽為「薩依德的繼承者」
《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百大思想家」
2012年獲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大力推薦
何謂亞洲的價值?
亞洲各國如何從西方帝國的廢墟中重生?
亞洲各地富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家、知識份子,試圖擺脫傳統的框架,尋求抑制西方國家對亞洲大陸日漸增長的支配欲望、尋找亞洲重生的道路,進而重塑亞洲。
潘卡吉‧米什拉的《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從世紀初的日俄戰爭開始談起,述及日本將霸權一舉伸向韓國及太平洋部份地區,因其打敗強大的俄羅斯帝國,由此次的空前勝利對亞洲國家各地的知識份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中國的梁啟超、孫中山,印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伊斯蘭之父賈邁勒丁‧阿富汗尼,他們都想像當時的日本一樣,開始東方國家政治與經濟的改革。然而本書作者潘卡吉‧米什拉卻以不同的角度,呈現給讀者亞洲歷史文化的另一面向:這些思想家的見聞,建構了亞洲現代哲學的思想理論,並向大眾展現他們共同嚮往亞洲擁有更為宏遠的目標,但其實現在的亞洲國家卻是盲目採用西方的模式,盲目跟隨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導致亞洲喪失本身的文化,同時更承襲西方國家的惡習。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結合了東方的政治思想,集結印度、中國及阿拉伯的精神,是一本不容忽視的預言式作品。
在西方人眼中,昂揚大步向外擴張的維多利亞時期,在亞洲人眼中卻是場浩劫。外國軍人和商人瓦解原是文明核心的大帝國。隨著英國人以船堅炮利拉下蒙兀兒帝國的末代皇帝、燒掉北京圓明園、羞辱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破產統治者,因此,探索救亡圖存之道是亞洲國家的當務之急。
潘卡吉‧米什拉以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筆觸,講述亞洲大陸上一群有智之士如何迎接西方挑戰。他們不斷地質問、掙扎、深感痛苦,既痛恨西方,又體認到得與敵人正面交鋒及向敵人學習,亞洲才有復興可言。經過許多挫敗和誤入歧途,一連串強有力、彼此矛盾且最終勢不可擋的觀念誕生,成為如今從中國共產黨到凱達組織,從印度民族主義到穆斯林兄弟會的種種勢力背後之動力根源。
米什拉透過遊歷歐亞各地的記者、詩人、激進份子、克里斯瑪型領袖的眼睛,引領讀者重新審視過去兩百年的歷史。這些思想家坐在當時似乎注定會被列強永久瓜分的舊帝國的廢墟之中,構思出反過來將使新帝國注定走向滅亡的觀念,且這些觀念還成為支撐二十一世紀亞洲大國的支柱。
※名家推薦
米什拉以敏銳、博學又有趣的態度呈現亞洲思想家如何回應西方逐漸衰頹的霸權,這位著名的當代印度知識份子是「薩伊德的繼承者」。
──《經濟學人》
米什拉反轉了長期由西方角度看東方的視角,呈現了世界上大多數民眾──從土耳其到中國──所感受認同的現代歷史。
──罕・帕慕克(Orhan Pamuk,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文學大師)
一本非常棒且突破創新的著作。這不只是一部卓越的亞洲史,更是一部為亞洲人所寫的生動歷史。
──莫欣・哈密(Mohsin Hamid,美國小說家,貝蒂特拉斯克獎得主)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以極具說服力的言辭,描繪一群亞洲最有教養、最有洞見的知識份子令人好奇且複雜之思想歷程。
──茱莉亞・洛弗爾(Julia Lovell,英國歷史學家,《鴉片戰爭》作者)
富有深入的研究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創性……任何想了解今日我們處在怎麼樣的環境的人,都應該將這本具洞察力又令人不安的書放在必讀書單上。
──約翰・格雷(John Gray,《獨立報》專欄作家)
繼薩依德的經典著作《東方主義》後,《從帝國廢墟中崛起》提供另一種令人振奮的現代歷史觀點。米什拉相當博學……是善於抓住讀者目光的敘事者。
──汪暉(北京清華大學思想史教授)
米什拉機敏且幽默地結合被忽略的歷史材料,傳達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展乃是亞洲的知識覺醒和政治覺醒」的重要主張。
──哈里‧昆茲魯(Hari Kunzru,《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前言
第一章:亞洲臣服
埃及:「一連串大災難的開始」
印度、中國的緩慢受創
新全球階層體系
第二章:哲馬魯丁‧阿富汗尼的奇異旅程
一個穿粗布衣的小人物
印度與阿富汗的覺醒
歐洲「病夫」和其危險的自我療法
埃及:辯論家出現
自強之外:泛伊斯蘭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起源
歐洲插曲
在波斯:最得意的時刻
金籠子:阿富汗尼在伊斯坦堡度過的晚年
餘波久久未消
第三章:梁啟超的中國和亞洲的命運
令人欣羨但舉世無雙的日本興起
頭幾波改革衝動
日本與流亡之險
拳亂:又一些得自挫敗的教訓
泛亞洲主義:世界主義之樂
梁啟超與美國的民主
獨裁與革命的誘惑
第四章:一九一九年,「改變世界史」
美國與其自決承諾
自由主義的國際主義或自由主義的帝國主義?
使世界有害於民主制度
西方的沒落?
第五章:泰戈爾,亡國之民,在東亞
第六章:亞洲再造
出人意表的結局:泛亞洲主義與軍事去殖民化
知識去殖民化:新傳統派的興起
伊斯蘭世界的反現代
民族國家的勝利:病夫土耳其重振雄風
「中國人站起來了」
「他者」的興起
結語:含糊不明的報復
參考書目淺談
中英對照
註釋
联合与斗争-毛泽东.蒋介石与抗战中的国共关系 本书特色本书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先生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部高...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本书特色 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更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蕴含感情。但当下也有人对具体典籍...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现代中国史研究“正统观念”的源起及其反思,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思想史问题意识的演变,“市民社会”理...
1942年的东欧,一个犹太女孩盖比的生活被从此改变。此前,盖比和她的父母,还有许多朋友们,一起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乡间小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左传 战国策 本书特色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殿堂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
宋代地域文化史 本书特色 《宋代地域文化史》一书,从学术价值及方法论上讲,研究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打破了传统史学囿于按时间和类型排列文化现象和人物的窠臼,打通了...
甲骨文考释简论 本书特色 张德劭所著的《甲骨文考释简论》立足于前人的研究,以数据列表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了百年甲骨文考释的面貌。自1899年安阳殷墟发现甲...
晚清宫廷实纪 内容简介 《晚清宫廷实纪》是吴相湘先生的成名作,1952年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本书依据大量故宫档案和私家史料,通过对帝后生活起居的观察,发现了许多...
西洋镜:中国早期艺术史 本书特色 全书由《中国早期艺术史》和附录两部分组成。《中国早期艺术史》初版于1929年,是西方汉学界系统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发轫之作。全...
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 本书特色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是中国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又是民初国民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13...
西汉人口地理-纪念版 本书特色 本书系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新中国出版的**篇历史学博士论文。作者在系统梳理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西汉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
慈禧垂帘-祺祥政变始末 本书特色 祺祥政变开启了慈禧垂帘。年仅27岁的慈禧如何能够取得祺祥政变的胜利,从而开始了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生涯?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
《名著系列·幽默三国:动真格的军令状》内容简介:周瑜的心态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郁闷。周瑜不能不郁闷。论打仗,他打不过诸葛亮
老照片-第八十三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第83辑)》内容包括忆母亲赵瑞云——兼记父亲潘光旦、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接触、一个华侨家庭的聚散离合、老留学生的课外活动...
《咱们的“争气桥”》内容简介:20世纪7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地标,更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清代后期名臣梁章钜(1775——1849)的著作。《浪迹丛谈》十一卷,作于1846至1847...
《一切有情,皆成过往:苏曼殊传》内容简介: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他能诗擅画、多才多艺,通晓日语、英语、梵文等多种
十七史疑年录 内容简介 历代正史成书以后,在各自的傅抄、刊刻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讹误。中华书局“點校本二十五史”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仍有较多漏校或误校。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6册)》1941年上半年,英国仍在北非、地中海、中东和大西洋上孤军奋战,损失军舰和商船共300万吨之巨,
武定凤氏本末笺证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笺证体裁系统整理、研究云南古代彝族罗婺部酋长及其后裔——武定凤氏历史的专著。它以清代檀萃的《凤氏...